李愛平
【摘 要】情景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意義重大。它主要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把課堂理論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在現實中展現出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更快掌握課程內容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情景;小學數學;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人人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人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告訴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立足學生實際,從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出發,以人為本開展教學活動,激活課堂,展現數學魅力,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富有個性的發展。情境教學正好能在展現數學魅力,有效促進學生富有個性的發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情境的創設是為了幫助學習者理解、內化學習內容。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需要不同的表現手段與表現方式,要求不同的學習方法。同時,不同的情境類型在不同類型的內容學習中所起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如提供豐富學習資源的學習情境的創設易適用于結構嚴謹的內容,提供學習場景的情境創設易用于教學結構不嚴謹的內容。從教學內容的類型上分,提供學習資源的學習情境的創設易用于知識的學習,尤其是概念、規律等邏輯性較強的內容的學習。而真實情境則易用于態度情感和技能的學習,此外,還常用于啟發學生思維、渲染環境氣氛等。情景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還能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具體的感受,是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
情景教學就是指通過語言、實物或音樂的氛圍創設,形成一種模擬真實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中,能夠刺激學生的情感流露,引導學生進入到環境中進行體驗,從而達到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素養和陶冶情操的效果。小學生的特點就是能夠直接表達自己的認知,被動的感知,在知識的接收上占主導地位,在學習的過程中思想比較簡單。這種教學方式就能夠順應學生的心理,彌補了在普通教學模式上產生的缺憾。情景教學利用多種方式將本來不應該在數學課堂上出現的其他課程內容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結合,帶領學生們在活動中進行知識的學習,避免傳統枯燥的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掌握的內容也更加的牢固。情景教學的方法需要學生的全程參與,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將語言動作、肢體表現等合為一體,促進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意識,使學生全面發展。
一、緊扣教材重點、難點及教學目標創設情景
創設情景必須緊密結合教材特點,抓住教學重點和難點,也就是說教師在創設情景的時候,心中始終要牢記,通過創設這個情景要達到什么目的,如何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堅決避免為創設情景而創設情景,脫離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實際領悟能力而創設所謂的情景。如,教學“質數、合數”時,教師先發給學生事先準備好的標有不同數字的卡片,然后讓學生分組,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卡片上的數字含有幾個因數,并比比誰的卡片上的數字因數多。接著,教師單刀直入,引出質數、合數的概念,然后出示寫著“質數”、“合數”字樣的“房子”,讓學生為自己手中的卡片找“家”(把自己手中的卡片貼到標有“質數”或“合數”字樣的“房子”旁邊)。在為自己的卡片找“家”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卡片上的數字是質數或合數?這個數字具有哪些特征?實踐證明,輕松愉快的情景教學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使學生深刻地理解了質數、合數的概念。
二、創設操作情景
實踐作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數學思維的應用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情景教學,必須積極創設操作情景,加強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例如:在學習《正方形和長方形》教學內容的時候,數學任課老師可以相對正方形、長方形的定理、原理進行講解,然后讓同學們自己動手折疊正方形、長方形,讓同學們找到身邊的正方形和長方形,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對正方形、長方形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對教學內容有個清晰的把握,在學習《計時法》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制鐘表,每個人在鐘表上擺出自己的起床時間,從而讓課堂更加具有直觀性,提高學生學習課堂內容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實現在玩中學的效果。
三、引入計算機教學情景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多媒體技術的引入,情景教學法應該積極引入計算機教學模式,通過借助信息技術圖文并茂的特點,進行數學教學內容與情景的有機結合。例如:在講解立體圖形面積的時候,老師可以利用PPT給學生展示立體圖形,讓同學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立體圖形,能夠非常直觀的對圖形進行掌握。所以說,通過利用多媒體對教學內容進行情景展示,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印象,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四、創設問題情景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情景教學方法,還應該通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和質疑,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對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小學數學應該提前對課堂中應該出現的問題進行創設,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相應的探索目標,從而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探究,強化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讓學生真正掌握課程學習的主要內容和目標。比如:在學習除法的課程內容中,可以給同學設計這樣一個問題:“除了被除數=除數*商+余數”這個關系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關系式?通過這樣的問題,就可以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對教學內容有個更為深刻的認識。
五、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景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在情景教學中掌握數學知識和基本的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因此,教學中,教師必須把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的聯系起來,為學生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或現象中學習數學知識,并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進而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如,教學“中位數和眾數”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找工作的生活情景:王阿姨看到這樣一個招聘廣告:萬家河超市招收工作人員若干名,月平均工資1000元。王阿姨覺得待遇還可以,就去應聘。說明來意后,超市經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員的月工資表讓王阿姨參考:經理3000元、副經理2000元、員工A900元、員工B800元、員工C700元、員工D650元、員工E600元、員工F600元、員工I500元。請大家仔細觀察工資表中的數據,利用我們今天學到的知識,幫王阿姨分析這樣兩個問題:①招聘廣告上寫的超市員工平均月工資1000元能真實反映超市員工的月工資水平嗎?為什么?②你認為用哪個數表示超市員工的月工資水平比較合理?通過分析、交流,學生發現中位數650元和眾數600元能真實反映超市員工的月工資水平。實踐證明,通過回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問題,學生不僅理解了中位數、眾數的實際意義,還真切地體會了數學的價值。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有效地將情景教學法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活動中,以促使學生在良好的課堂環境中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情景教學方法,通過創設問題情景,把復雜的知識點簡單化,把枯燥的教學興趣化,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有效的提高小學數學的總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劉兼,孫曉天.數學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