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新玲
【摘 要】德育功能的落實不在于空洞說教,而在于依托實踐活動課堂,在實踐活動課上創設教學情景,進行情境教學。巧設情境能將學生置于樂觀的情感中,能使學生真正進入“身臨而入境”“體驗而曉理”“感受而動情”的境界,從而落實德育目標。
【關鍵詞】實踐活動課;情境教學;落實德育功能
實踐活動課是落實初中思品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徑。實踐活動課形式多樣,在實踐活動課教學中如何激勵、喚醒、鼓舞學生,讓學生樂于參與到實踐活動課的學習中,使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所收獲,落實德育功能,需要我們努力構建初中思品實踐活動課課堂教學情境,緊扣學生心弦,吸引學生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以落實實踐活動課課堂教學中德育目標的實效。
一、創設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中落實德育功能
教育即生活。思品課的德育功能落實更離不開生活。綜合實踐課也只有走向生活,才能體現出應有的生命力,離開生活,落實德育功能就無從談起。
在進行七年級思品上冊第八課《走進父母的心靈》一節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我邀請學生家長走進實踐活動課課堂,顯現說法,取得了較好的德育效果。在這一節的實踐活動課中教者選取了學生生活中的三個情景。情景一:調查了解父母的經歷、習慣性的動作;最愛、最討厭什么;他們的興趣愛好,他們的工作及收入分別是什么等問題。讓學生首先學會了解自己的父母。情景二:選取了父母陪讀或陪考的場景,讓學生暢所欲言談如何看待父母這一做法,讓學生學會感受父母的愛。情景三:學生家長現身說法講自己父母對子女的關愛方式,從而學會理解父母的愛,增進對父母的情感,落實德育功能。這一節實踐活動課的成功之處在于,選取了學生熟悉的情境,讓學生置身于現實的生活情境之中,激發學生情感,幫助學生理解和感悟社會生活,落實德育功能,而不是簡單的說教。但情景的設計應有生活依據,不可憑空臆造。同時構筑的情景必須真實,科學,構筑的情景還要有利于引導學生去思考感悟,情境所蘊含的價值觀要求更要與時代主旋律和倡導的核心價值觀相符合。
二、創設“探究”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活動積極性,落實德育目標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理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活動,創新思維,發展創造力是現代教育的出發點,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思品實踐活動課上,設計一些富有探究性的自主活動場景和問題,能激起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欲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更好地落實德育功能。
在教學八年級上冊“自我保護”這一部分內容時,我抓住信息化時代,學生很容易就能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去查找資料或搜集信息這一優勢,積極引導和培養學生查找資料,搜集信息,提高其信息素養。課前我就布置作業:當地震、火災、水災來臨時,我們應如何做好自我保護?我要求學生不能完全照搬課本的簡單方法,而是要查找更詳細、可行的辦法,并準備在活動課上進行演練。由于這些內容緊扣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很多學生積極響應,在上課前就通過互聯網、電視、雜志等多種途徑去了解了這方面的知識。課堂上,我又設計了“我來支一招”的活動環節,讓學生上臺演示他們應對的辦法,學生們非常踴躍,紛紛走上講臺演示他們所掌握的防災方法。這節課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教育的實效性大大增強。這樣的實踐活動課教學不再將學生的思維和知識局限于教材,而是培養了他們運用多種手段獲取新知的能力,更調動了他們查找知識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再比如,我在八年級“環探究知境污染問題”的實踐活動課上,重視激發學生的求知探索欲望,讓學生自主探究知識識,自主走進課堂。我結合現實生活,以學生生活所在地儻水河的水體污染為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由于近年來儻水河的水變得臟、臭,學生對此變化有切身感受,因而產生了探究問題的強烈欲望和解決問題的迫切要求,我要求學生們小組探究:①為什么儻水河會變成這樣?②你認為怎樣才能改變目前這種狀況?③你可以為改善儻水河做些什么?這幾個問題的提出立即激發了學生們的探究熱情,他們紛紛以主人翁姿態為治理儻水河出謀劃策,整個活動課一下子活躍了起來。這節課我引導學生有目標地探究并努力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課的全過程,把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參與學習,既把課堂還給了學生,又很好地落實了德育目標。
三、創設“思辨”情境,鼓勵學生追求真善美,落實德育目標
教育不在于能告訴學生一個真理,而在于教會學生怎樣去發現真理,怎樣去規范自身行為,向真、向善、向美。在實踐活動課課堂學生不是沒有交流和語言能力,而是缺乏思想,因此在實踐活動課上,我們要把思考、發言和批判權交給孩子,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大腦去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在教學八年級“保護個人隱私”的實踐活動課上,我設計了一個辯論會:分數可以成為孩子的隱私嗎?正方:分數可以成為學生的隱私;反方:分數不應該成為學生的隱私。我讓學生自由選擇加入正方或者反方的隊伍。在課堂上,正反兩方學生展開了激烈的辯論。他們分別提出論據來論證自己的觀點,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既充分發表了自己的個人觀點,老師又引導學生全面、辯證著問題。讓學生的思辨緊緊扣住活動主題,使學生在思辨中有了自己的認識,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
四、創設“互動”情境,在合作學習中落實德育功能
思品實踐活動課,教師應該注重體現活動課中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建立。合作探究,互動交流最能體現和諧平等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也是思品課堂德育功能的重要方面。學習者從心智努力和合作交流中發現的東西,比別人告訴要理解得好得多。實踐活動課中讓學生自主分析問題,主動交流探究結果,在合作探究中掌握方法,學會解決問題,就是在落實德育功能。
我在實踐活動課中,經常設計“做一做”“議一議”環節,讓學生合作動腦去分析。如在教學八年級“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時,我沒有直接告訴他們結論,而是向學生展示了我國1978年、2012年在工業、農業、外貿、居民儲蓄、科技建設等方面的數據,讓學生小組合作去對比和分析。經過合作學習,他們很快就發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方面發展迅速,成效顯著。于是他們通過分析得出了“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這一觀點,并且明白了我國必須堅持改革開放這一政策不能動搖。這樣的實踐活動組織形式,由學生合作探究知識和討論知識,比教師直接傳授要深刻得多,愛國的德育功能得到了落實。
思品課的特殊作用是必須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的熏陶,科學思維方式及學習方式的培養。因此思品課實踐活動上的情境教學手段就顯得尤為重要。怎樣創設情境更好地落實思品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其終身學習和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需要我們不斷總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