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樸(河北省唐縣王京鎮中心幼兒園,河北 唐縣 072350)
?
幼兒美術教育生活化模式探討
劉紅樸
(河北省唐縣王京鎮中心幼兒園,河北 唐縣 072350)
摘要:由于時代的不斷進步,傳統的美術教學在社會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腳步,許多的幼兒園為了適應時代的需求,提高自身競爭力,將幼兒美術教育模式進行生活化的改變。本文將對幼兒美術教育中生活化模式進行探討,分析幼兒美術教育中生活化模式所富有的意義,并對其操作提出相應措施。
關鍵詞:幼兒;幼兒美術教育;幼兒美術教學;生活化;模式;過程;意義;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競爭也越發的激烈,許多的幼兒園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改變教育模式,研發出美術教育生活化的教學模式。美術教育生活化是一種創新的教育思想,指的是在生活中運用美術教育,在幼兒時期,其思維模式還沒有成型,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很難集中注意力與觀察力,但是這個時期卻是幼兒發展的基礎時期,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就能夠為幼兒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幼兒美術教育是以幼兒的生活為出發點創造積極地學習氣氛,挖掘幼兒的創造能力,促進幼兒手腦并用的能力,使幼兒能夠愉快的成長。
由于社會競爭激勵,幼兒園為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地探索與創新,發現幼兒美術教育生活化模式可以輔助開發幼兒的智力,使幼兒能夠很好的認識世界,養成獨立的性格。
1.輔助開發幼兒的智力。
人們觀察世界與了解世界的前提,就是開發智力。人們智力的成長是伴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深化,可是在幼兒時期智力的發展是處在成型階段,發展速度也是相當快的,在少年期向成年期過渡時智力的發展速度才會慢慢的開始降下來。幼兒美術教育生活化的模式主要是將生活作為主要的教學背景進行幼兒美術教學,并以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作為主要教學手段,為幼兒創造愉快的教學環境,使他們能夠在快樂中學習與成長。幼兒美術教育的生活化具備形象性與生活性的教育特點,所以,幼兒更容易接受這種生活化的教學環境。
在幼兒美術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生活化模式的運用,不僅能全面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也能夠培養幼兒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從而主動積極地去觀察世界與探索世界,由此才能使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充分的發揮出來。
2.加強幼兒的非智力因素。
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指的是幼兒個體的意志與興趣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對幼兒教育情境生活化模式的應用,不僅影響著幼兒未來的生活,還影響幼兒的發展,可是,由于幼兒個體差異即使在相同的教學情境中,對世界的認識與理解也會不同,以致非智力因素有所偏頗。由于社會環境中的競爭局勢相當劇烈,而在幼兒美術教育過程中對生活化模式的運用,使教學環境具有非常濃厚的生活化氣氛,讓幼兒在老師的指引下,能夠自主的去探索世界,尋找資料滿足自身需求,通過對生活中細小事物的觀察與創造,幼兒的內心世界不僅能夠得到滿足也能夠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使幼兒對世界充滿希望,從而培養幼兒的榮譽感與自信心,促進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快速的發展。
3.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素質。
幼兒美術教育中生活化的模式,是以幼兒的基本情況為前提,進而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素質。幼兒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能夠表現出顯著的個性化特點,主要是以具體的圖像讓幼兒的教育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在情感教育的領域里美術教育也是其中的組成部分之一,主要是幼兒對生活中富有審美價值的事物進行有用的評估,影響幼兒的心理活動,從而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素質。
1.發掘生活化素材,引發創作熱情。
美術教育既是藝術教育,而藝術卻來源于生活,美術教育的生活化,正好是藝術生活的充分發揮,在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其藝術的表現需要生活的素材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如:大日然的環境、動態與靜態的事物、天然的風景等都是生活的素材,也是藝術的組成部分。這些生活中的素材,能調動起幼兒的好奇心,從而激發幼兒對美術創作的熱情與興趣,使幼兒的手腦結合,培養動手與創造能力,并且使幼兒在了解生活素材的同時,提高審美意識,使其熱愛生活。
2.針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由于社會競爭激勵,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提高教學質量,還會使幼兒在照版畫樣的傳統教學模式下逐漸喪失個人特性,以致個體差異的產生。在生活化模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因材施教,發現與挖掘幼兒的個人特性,有針對性的進行培養與改造。更有利于幼兒的個性發展,從而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
生活化的幼兒美術教育更注重幼兒在接受美術教育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體驗,以幼兒的生活為起點,把生活中的切身體會與美術教育融合起來,引導幼兒認識人、事、物,發揮幼兒的個性,挖掘幼兒的潛能。教師在開展美術教育時,要結合生活的常識和現象滿足幼兒的生活心態、游戲心態以及探索心態。生活心態是幼兒迫切想要感知生活、對生活充滿好奇心的心理狀態。教師在美術教育中融入生活元素,符合幼兒的心理需求。游戲心態是幼兒喜歡玩的天性,教師寓教于樂,把游戲和學習相結合,幼兒會在其中受到啟迪。探索心態是幼兒對生活中的所見、所聽、所感都充滿好奇,想要探索其中究竟的心理狀態,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探索和思考,有助于幼兒的成長。
通過對幼兒美術教育模式進行生活化的改變,幼兒能夠探索與觀察世界,從而開發幼兒智力,培養幼兒幼兒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激發幼兒的創造力與動手能力,提升幼兒對美術的學習熱情,從不同的角度發現美與創造美,從而形成正確的個性,發展健康的心理素質。與此同時,幼兒園在社會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能夠提高教育質量,提升競爭力,滿足時代的發展與需求。
參考文獻:
[1] 孫響占.幼兒美術教育生活化模式探究[J]. 職業. 2016(08)
[2] 李啟閣.論學前幼兒美術教育方法[J]. 現代裝飾(理論). 2016(02)
[3] 孫響占.生活化視角下的幼兒美術教育問題分析[J]. 職業. 2016(09)
[4] 史艷利.淺談幼兒美術中在職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 2016(02)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4-01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