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燕
【摘要】數學中的創新意識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創新意識;方法途徑
創新教育既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又是人才使用的需要,更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為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數學課的課堂教學改革要以此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數學中的創新意識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學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那么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
一、營造和諧氛圍? 激勵創新意識
創新過程并非純粹的智力活動過程,它還需要以創新情感為動力,如遠大理想、堅強的信念、誠摯的熱情以及強烈的創新激情。此外,個性在創新活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個性特點的差異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創新成就的不同,而創新個性的發揮既有主觀因素,又與內在的心理狀態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是主導,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創設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多與學生溝通,營造和諧、寬松、樂學、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心情愉悅的學習氛圍,優化他們的創新心理。
創新意識是人在周圍事物的作用下產生的一種要參與其中的強烈情緒沖動。這種情緒的沖動程度貫穿在每一個行為表現的過程之中,沖動的積累和連續性決定著創新行為的質量和成果。這里,意識是行為的指南,能力是行為的保證。人的創新意識從孩童時代開始發展到做大事、創大業的創新人才,是極為漫長和艱難的。在這個過程中,擔負中學重要學科教學任務的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積極啟動創新思想,通過典型例題,引導學生推廣探究;通過新知識,引導學生求新探究;通過快捷思維訓練,引導學生直覺探究;通過一題多解,引導學生求異、求巧探究等途徑,以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營造創新教育的環境,培養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和積極探求,必須給他們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創新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是以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的,教師必須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愛”的氣氛。只有在輕松愉快的情緒氛圍下,學生才能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的主觀原因。興趣作為一種自覺的動機,是對所從事活動的創造性態度的重要條件。” 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嘗試”的過程中來,從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挖掘出他們創新的潛能。
數學學科中有些知識是非常抽象的,是看不見、摸不著或很難去感覺得到的東西,這些知識僅靠口頭的描述是很難勾起學生的想象、激發學生思維的。這時讓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利用多媒體強大的交互效果,創設更加直觀便捷的課堂教學情景,將所學的知識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樂趣,讓學生由苦學變樂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實現創新。
三、重視提出問題? 扶持創新行為
實踐證明,不能提出問題就不可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判的眼光去觀察世界,就不會有創造性行為。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其創新能力,就得重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允許他們在一定范圍內犯錯誤,改正錯誤,教師要學會正確地分析對待學生的“奇談怪論和異常舉止。”才能扶持他們的創新行為。首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創設良好的“提出問題”的氛圍,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大膽地懷疑,提出自己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體會到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其次,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有了問題意識之后,應進一步地從不同的方向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扶持其創新行為。
總之,提出問題是創新的基礎,沒有問題就不可能創新,因此,應重視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扶持學生的創新行為,為其今后的創新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