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次仁
摘 要: 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是長期培養和訓練的過程,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兒童,更要注意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初步過度。作者就小學低年級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和發展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 小學數學 低年級 思維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數學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數學學習方法,并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特的數學思維能力。數學教學實質上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過程,由于小學生年齡和生活經驗的限制,其思維特點正處在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的階段,因此,在教學中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上。但是在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往往片面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和結論的記憶,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嚴重限制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獲取知識,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目的。對此,筆者結合教學中的實踐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形象數學思維能力
創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不僅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給學生的思維發展提供一定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中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實際,從學生現有認知出發。由于低年級學生思維方式以具體形象為主,因此教學中直觀的教學方式將抽象的數學放到具體事物中,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另外,將數學和具體事物聯系到一起,還能有效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擴展。如低年級識數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牢記數字形狀,筆者編了一個順口溜幫助學生記憶:“1像小棒,2像鴨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鉤子,6像口哨,7像鐮刀,8像葫蘆,9像蝌蚪?!边@樣將數字與生活中的事物聯系到一起,賦予數字一定形態,不僅能幫助學生記憶,還能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積極探究的內在動力。一個人如果對一個事物或者一個領域產生濃厚興趣,就會全身心投入這個事物的研究中。小學生也是如此,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生才能產生強烈的欲望,正是在這種強烈欲望的推動下,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很輕易地克服種種困難,并將這個過程當成一種享受,使學生真正主動學習。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故事游戲是他們最喜歡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數學學習融入游戲和故事中,使學生在游戲中愉快地學習,不僅能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如教學簡單加減法時,筆者設計了一個開火車的小游戲,游戲中筆者在每個紙板上寫了簡單的加減法,一個小組學生作為一輛火車,火車開到了就要回答問題,答對了才能開走,答錯了就要停下來,修理好才能開走。這樣在游戲中不僅使學生熟練掌握加減法,還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思維能力
在以往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采用傳統教學方式,使學生形成固定的思維模式,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于教師,完全沒有創新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新課程教學標準明確指出,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形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幫助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幫助學生理清思維過程,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想法,掌握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實際出發,并鼓勵學生多思考,并將正確的思考付諸實踐。從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性數學思維能力。
四、合理設置障礙和疑問,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內容和時機,合理設置學習障礙,鍛煉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最后設置一個提高能力的環節,并提出具有思考性的問題,但是難度要適中,學生可以通過發揮創造新思維進行對比、推導的方式,得出最終結論。如學習完5的乘法口訣后,筆者讓學生自主探究以下題目:6×1,6×2,6×3,6×4,6×5,6×6。學生紛紛投入探索中,學生通過對比和推理,根據5的口訣,最終得出6的乘法口訣。這樣的練習有效提高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創造教學條件,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探究,點燃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動的火花,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商秋燕.略談小學數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1.
[2]王燕.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