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衛東
摘 要:課堂效果的優劣,離不開教師精心準備的教學設計。因此,要尋求新的路徑改進教學設計,把新教學理念融入實際教學工作中,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體育;教學設計;思考
教學設計是由目標設計、達成目標的諸要素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與設計、教學效果的評價所構成的有機整體。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再使用原來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練習為輔的教學設計。因此,我們要尋求新的路徑改進教學設計,把新教學理念融入實際教學工作中,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重新提出了關于體育教學設計的3個問題:課堂上你“想要什么”(教學目標),“怎么去要”(教學過程及教學方法),“得到了什么”(目標達成及課堂評價)。
一、課堂上你想“要什么”
課堂教學中想“要什么”的前提,首先要分析學生原有知識的儲備情況,只有明確這部分內容,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設計。其次是在想“要什么”時要遵循的設計原則:
⒈突出主體,預設想要的效果
課堂應該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確立科學的教學目標,要考慮到學生的課堂行為、情感變化、學習效果,教師確立教學目標時要從學生的角度敘述學習的目標指向,讓課堂教學向學生本位轉變。如,在籃球高運球的學習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自主練習,并在練習前預設好想要的效果,讓學生通過練習總結并體會高運球的技術動作,從而達到教師想要的效果。
2.層次分列,達到想要的效果
客觀上,每一個學生之間都存在不同的差異,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和個體差異,允許在知識結構、理解能力、技能和身體素質方面的差異。教師要關心學生的差別而設計不同的目標,制定不同層次的目標。制定的目標要讓學生都能達到,從低到高逐漸實現和完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實力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來,讓學生在目標達成上收獲成功的喜悅。
3.重視個性,注重達成的效果
教師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深刻的思考和斟酌,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給學生留下彈性的發展空間,實現一定程度的動態目標,一切以學生發展為主,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引導,提升學生動態目標的達成,并通過目標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協作意識。
二、課堂上你“怎么去要”
明確了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就要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從教學的起點到達教學的終點,這是教學設計的關鍵。如何讓學生愉快地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學內容及結構板塊化
教師要對體育教材的知識和外延進行充分地理解和內化,在對學生能力預測的基礎上,將很多知識點設計成若干板塊,并實施在各個教學環節中。
2.課堂練習板塊化
教師要全面了解和關心學生,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發展。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練習中設定多個“目標小組”,讓學生自己選擇能完成的練習目標,能力水平得到提高后可進入下一個“目標組”練習,提升學生不斷挑戰自我的勇氣和信心。
3.課堂氛圍最優化
把握好學生的心理,幫助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更好地交往,讓課堂更加輕松愉快。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要用飽滿的精神面貌、高漲的情緒感染學生,并給予學生信任、真誠、關心和尊重、鼓舞和信心。教師還要為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的優點得到更好地發揮,收獲成功的喜悅。
三、課堂上“得到了什么”
對于教學效果達到了何種程度,通常可采用技能測試和技能展示的方法來考核評價。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評價要講究方式方法,要注重學生的自尊心,要多采用鼓勵性評價。鼓勵性評價,就是教師應用鼓勵性語言、鼓勵性肢體動作以及鼓勵行為等提高學生學習體育課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最終實現體育教學高效的目的。課堂中鼓勵性語言一般分為贊賞性語言、激勵性語言。贊賞性語言主要用于學生表現優秀時。對于表現好的學生,教師要毫不吝惜的贊揚,例如,“你做的動作太好了!”“你真的非常棒!”等。激勵性語言主要用于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可以用激勵性語言幫助他,如,“這個動作確實有難度,慢慢來。”“這樣比以前好多了,你能行的!”等。鼓勵性肢體動作主要是教師通過肢體語言表示對學生的關注或表示贊賞,常用的肢體動作有:用手拍肩膀以肯定、點頭、微笑、鼓掌、豎大拇指等鼓勵性行為。通過鼓勵性評價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真正通過體育課堂能“得到點什么”。學生的收獲也就是教師課堂上要“得到的東西”。
總之,教師要想通過體育課堂給學生帶來學習的動力和樂趣,就要在教學設計上下大工夫、大力氣,優化課堂結構、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使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使之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成為自主意愿和自我發現的積極表達者和追求者,真正讓學生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感悟、收獲、提高和成長。
參考文獻:
[1]錢娟,張曉軍.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研究[J].考試周刊,2016(38).
[2]楊學.芻議高中體育教學現狀及建議[J].科學導報,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