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
摘 要: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課余體育訓練與競技體育終身體育的訓練是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體育教師應該正確看待這兩種體育教學模式的關系,正確處理好課余體育訓練與競技體育終身體育的相關性,然后針對兩種不同的體育教學模式,制訂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學校體育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初中體育;課余體育訓練;競技體育
課余體育訓練與競技體育終身體育有著相似或者相同的地方,但兩者也存在一定的區別。作為體育教師,應該正確看待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它們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同一性、互補性和依賴性、相互促進性。初中體育教學應該以全面發展為目標,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以科學化的訓練為手段,培養出優秀的體育人才。
一、初中體育教師教學中的誤區
1.傳統體育強校,等于優異的比賽成績
一些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保持一個傳統的觀點,他們認為學生參加比賽,拿出好的成績,才能為學校爭光,在眾多學校中脫穎而出。因此,體育教師把課余體育訓練當成一個重要的任務來完成,把一些重點都放在了參與課余訓練的特長生身上。體育教師的這種做法嚴重影響了其他學生體育成績的提高和體育技能的提高。別的學生由于沒有體育方面的特長,而缺少教師的指導和關注,這樣對于激發他們的體育潛能會產生不良影響。體育教師是全體學生的體育教師,而不僅僅是那些體育特長生的教師,教師的這種誤區,嚴重影響了體育教學的發展,也違背了體育教學的公平性原則,這對體育教學來說是一個潛在的威脅。
2.學生的比賽成績等于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
一些體育教師的觀念是比較傳統的,他們認為學生的比賽成績就等于自己的教學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體育成績,而忽略了學生體育技能的提高。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體育訓練過程中,他們開口說訓練,閉口打比賽,認為只有競技運動才是體育,只有比賽出了成績,才能證明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比較高的,體育教師的這種心態是很難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
3.體育教學是分內工作,課余訓練是分外工作
一些體育教師認為體育教師的職責是上課,教給學生一些體育技能,讓學生學習到有價值的體育知識,課余訓練是學生自己的事,教師是不該參與的。由于體育教師存在這種觀念,因此他們在組織學生進行課余訓練的時候,缺乏積極主動性,認為課余訓練就是加班加點,所以在教學管理中存在一種應付的心態。體育教師應該改變這種心態,認識到體育教學和課外訓練同等重要,能科學地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二、課余體育訓練與競技體育終身體育的相關性
課余體育訓練與競技體育終身體育的相關性主要表現在同一性、互動性和依賴性、相互促進性。
1.同一性
同一性表現在兩者都需要搞好師生之間的關系,提高相似的運動水平。不管是哪一種教學模式,在訓練中師生關系都是比較重要的,教師只有搞好師生關系才能更好地組織學生進行體育訓練,才能及時地了解學生在訓練中的一些疑惑,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解答。學生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就可以真正學到有價值的體育知識,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和訓練水平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互動性與依賴性
互動性與依賴性表現在競技體育終身體育的教學,通過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體育的基本實踐能力,為課余體育訓練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培養出優秀的體育人才。在體育教學中,課余體育訓練如果失去了競技體育終身體育,課余訓練的人才選擇就會出現一些困難,導致人才選擇缺乏明確的目標指導。競技體育終身體育如果失去了課余體育訓練就難以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影響學生的體育成績。由此可見,課余體育訓練與競技體育終身體育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只有正確把握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真正培養出合格的體育人才。
3.相互促進性
相互促進性主要表現在參與體育課余訓練的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是比較強的,容易對其他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激發學生參與體育的興趣。學生對體育產生一定的興趣之后,才能在體育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這種積極性對于競技體育終身體育教學也有著很大的幫助。教師就可以更好地利用這種相互促進性,通過體育課余訓練來提高學生的競技能力,然后為競技體育終身體育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
課余體育訓練與競技體育終身體育并非是可有可無的,體育教師在協調二者關系的時候應該做到科學、合理、正確,教師應該用系統的觀點制定出科學的體育教學策略,培養出優秀的體育
人才。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關于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
[2]鄒師.體育教學模式分類及其應用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
[3]黃儒鴻.體育游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與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