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內江市第三幼兒園,四川 內江 641000)
?
淺析幼兒音樂教學中的節奏感知
李波
(內江市第三幼兒園,四川 內江 641000)
摘要:從藝術教育的角度出發,音樂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音樂教學是培養孩子節奏感和表達的有效手段。在音樂的感染下,能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從音樂教學角度出發,重視教學方法的掌握與應用,才能有效推進幼兒節奏感知與表達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育;節奏;感知;表達
音樂的節奏在幼兒音樂教學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音符的波動,形成不同的節奏,從而使音樂富有節奏感,變得美妙動聽。幼兒園音樂教育是教師通過各種方法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增強對音樂的感知力的活動。在音樂的感染下,能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因此從音樂教學角度出發,重視教學方法的掌握與應用,才能有效推進幼兒節奏感知與表達
(一)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由于幼兒自身的年齡特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加上好玩兒的天性,在音樂教學中,應該寓教育于游戲,抓住幼兒思維的具體性與隨意性特點,選擇一些富有活力與感染力的音樂曲目,以便幫助幼兒對音樂產生興趣,并在興趣的基礎上無形之中增強幼兒的節奏感。幼兒在音樂中感受節奏,表達自我,滿足自己的情緒需要,從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二)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幼兒階段是創造力萌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只有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機會,努力去挖掘孩子的潛能,幼兒才能發揮創造的優勢,對于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產生重大影響。在音樂中培養幼兒的創造性,主要表現在:對音樂的節奏感知,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激發幼兒想象力,渲染幼兒內心情感,促進思維的活躍。在情緒飽滿之時,幼兒會產生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往往能促進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培養音樂節奏感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拍手,拍桌子、唱歌、跳舞等等都比較常見。節奏感知的培養不僅能促進幼兒個性的發揮,還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提升幼兒對音樂的熱情。音樂教育既要需要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又要遵循教學規律,不同的規律才能體現出不同音樂的美感。所以,在學習中,幼兒會漸漸形成自身的規則感,從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三)促進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對音樂而言,節奏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被稱為音樂的生命線,音樂的美感必須通過優雅的節奏才能體現。因此,在從事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首要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這樣才能讓其更好地發揮表達與感知能力,進而才能使幼兒充分的理解音樂的內涵。幼兒對新鮮事物有著超強的記憶能力,他們往往會對不同的音樂節奏產生注意力,這些音樂節奏有助于幼兒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進而不斷提升他們的音樂素質。幼兒通過不斷深化對音樂的理解力能夠有利于提升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能力,能夠激發內在的認知潛能,從而更快的適應社會。
(四)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品德。如果不能以情感為基礎的話,任何思想品德教育都只是空洞的說教,音樂教育恰好是品德教育良好的感情基礎。在幼兒時期所接受的音樂教育,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就算是一首短小的兒童歌曲,也很可能會對幼兒的未來產生巨大巨大的力量與深遠的影響。兒童歌曲《好朋友,行個禮》兼有輕快的節奏和簡單明了的語言,幫助兒童通過演唱和表演理解了歌詞的內涵,進而學會禮貌用語;歌曲《山羊踩痛小公雞》則是讓幼兒們認識到相互之間要互相諒解,友好相處;李小多分果果》讓兒童結合日常生活中發生的故事體會到謙讓能使其他人獲得快樂。
音樂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幼兒的心靈,但它的教育效果卻是明顯的,音樂的教育影響也是深遠有悠長的。音樂在精神上給與幼兒滿足感,幼兒都是喜歡情感的陶冶、不喜歡講道理,喜歡具體形象的事物、不喜歡抽象的東西,根據幼兒的自身特點,寓德育于教育之中,通過音樂教育傳達文明道德教育,可以達到以情感人,以情怡人的效果。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事先做好相應的準備,如教具準備等。教師在教室里擺放了七個杯子,然后再七個杯子里都裝了水,從第一個到第七個杯子,水位慢慢增多。在音樂課上,幼兒們對這些裝了水的玻璃杯很感興趣,都在議論紛紛。然后,教師拿出準備好的金屬棒在這些杯子上輕輕地敲打,寶貝們全都把目光集中在老師的杯子那里,被發出的聲音深深的吸引住了。緊接著教師發給每個孩子一個同樣的金屬棒,讓他們自己去敲打與感受。不一會兒,教師便提問了:“你們聽到這些聲音是什么樣的感覺啊?”先讓寶貝們探討,再請幼兒回答。有的孩子說像風鈴的聲音一樣,有的孩子說像是石頭掉進水里一樣,還有的小朋友說像小鳥在唱歌一樣……然后,教師和寶貝們根據剛才的聲音,編出相應的兒歌,并將節奏感融入到兒歌中。
這個例子重點在于培養幼兒音樂的節奏感知能力,由此可知,音樂的節奏感不止可以通過聽覺去感知,還可以憑借親身體驗與活動來感受到音樂,從而融入多彩的世界。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以幼兒的需要為出發點,判斷他們接受事物的能力,據此來創設教學情景,給孩子自我展現的空間與表達的機會,促進幼兒個性化的發展。
在從事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和表達能力,并采用和的實幼兒們的實際能力和成長特點相一致的教學方式,從而可以更容易地讓幼兒們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不僅有利于提升幼兒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而且還會讓音樂教學更加富有有成效。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其節奏感知能力和表達教學活動有著明顯的差別,則所采取的教學方式必須與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相一致,這樣才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實現提升幼兒總體音樂素質、促進其全面健康發展的目。
在進行幼兒音樂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注重對幼兒節奏感知和表達能力的培養,結合他們的實際能力和成長特點,采取相對合適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讓幼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會促進幼兒學習積極性,還能提高音樂教學的有效性。節奏感知和表達教學活動存在著相對明顯的年齡段差別,只有采用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教學方式,調動他們的不同感官,才能夠讓幼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提高總體音樂素質,促進他們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春文.論幼兒音樂教育中的素質培養[J].美與時代(下),2010(4).
[2]白學海.幼兒音樂教育中的節奏感知與表達[J].蘭州學刊,2010(10).
[3]李詠梅.淺析幼兒音樂教育中的互動問題[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12).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2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