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麗·卡斯木(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蓋孜力克鎮中心小學,新疆 柯坪 843600)
?
人性的關懷,心靈的溝通
——淺談班級中“弱勢群體”的管理策略
帕提古麗·卡斯木
(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蓋孜力克鎮中心小學,新疆 柯坪 843600)
摘要:班級中的“弱勢群體”是指學習上的“后進生”和一些家庭、心理上有問題的學生。這些學生因為自己的“與眾不同”,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的會產生一些陰影,這就需要我們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要用真心去碰撞他們的心靈,用真切語言去溝通他們的心聲,用心呵護這一顆顆稚嫩的花朵,讓愛的苗圃春意盎然,用精神的甘露去撫平孩子們純真稚嫩受傷的心靈。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后進生;離異家庭
蘇霍姆林斯基曾感嘆:“從我手里經過的學生成千上萬,奇怪的是,留給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無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別具特點、與眾不同的孩子。”教育的這種反差告訴我們,對一些“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我們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融融的師愛灑向他們。只有深入細致地做好他們的教育工作,才能使他們正確面對自己的困境和不足,找到自信,獲得重新躍起的機會,使他們也能和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快樂地成長,展現自己獨特的風采。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數年的小學教學經驗,初步分析這些“弱勢群體”小學生的心理狀態及形成原因,探討疏導幫助、培養教育這一特殊群體的有效對策。
1.“后進生”的成因分析。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人們對于“后進生”這個群體還是存在很多異樣的目光,因為我們在更多的時候只把他們放在班級這個集體中進行比較,各方面都按照我們教師自己的標準來衡量,而忽略了他們獨有的個性,缺少了一把衡量他們的特殊尺子。其實,后進生有著共同的特點,他們之所以后進,其主要原因是他們紀律觀念淡薄,成績基礎差,行為規范缺少自律,整體素質相對較低。這些學生平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貪玩,不做作業,他們在學習上要么沒有信心,要么沒有興趣,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長期的惡性循環。其次是在現代社會的經濟浪潮影響下,其父母外出打工,缺少了父母親的月數和教育,使他們養成了自由散漫的習慣,再加上為了填補孤寂的心靈,沉迷于網絡游戲不能自拔,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2.“后進生”的轉化策略。
“后進生”的形成固然是與家庭、社會等因素有直接關系,但是學校和班主任及科任老師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也不容忽視。前蘇聯教育教學說:教育才能的基礎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個兒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或者男女青年。這說明,只要我們去耐心發現和觀察,后進生都是有他的長處和閃光點的。如何發揮他們的長處和閃光點并認真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呢?我認為,首先要降低難度,培養后進生的學習興趣。大部分后進生學習成績落后,基礎水平都比較低,理解能力較差,所以要想提高后進生的學習成績,應該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去教導,以“淺、慢、粗”為原則,從簡到繁,從易到難,降低一定的難度讓后進生慢慢適應,讓他們逐漸樹立起自己的學習信心和興趣。其次,后進生容易遭到同學的冷淡和歧視,不易得到理解、同情,普遍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在學習上有著自卑心理,因此,班主任要創造一定的條件讓他們看見自己的閃光點,發現自己的長處,重新建立自己的信心。后進生的學習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教師要用“壓”的手段是很容易造成他們的逆反心理的,應該用以“吸引”的方式引導他們自始至終參與知識的積累過程,增強意志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班主任要努力尋找學生知識的最近生長點,以舊引新,使其能分享成功的喜悅,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另外,班主任要動之以情,打開后進生內心的那扇門,走進他們的世界,與他們親切交流。比起其他學生,后進生更需要班主任老師的細心呵護,關懷體貼,理解尊重,其實,他們的內心更脆弱,平時,我們應細心觀察他們,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情況,在各方面幫助他們,使他們逐步消除對學習的恐懼和與老師、同學之間的隔閡,激發他們進行自我競爭的動機。我就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和他們呆在一起,談一些他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電腦、體育、游戲、好聽的歌等等。聽一聽他們的想法、要求、希望以及內心的“小秘密”。
“親其師”就會“信其道”,久而久之,他們就感到班主任老師是愛他的,是真心幫助他的,是為了他好的,自己不能讓班主任老師失望。一旦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自然會認真完成老師提出的各項要求。
1.離異家庭小學生的狀況分析。
近年來,隨著社會上離婚率的逐年上升,離異家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也逐漸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小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也是良好性格的后天培養期。父母離異對小學生若如不及時矯正,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變態,嚴重影響其情感、意志和性格的發展。其具體表現為:性格粗魯,在和同學相處時動輒就是粗言鄙語,甚至打架斗毆,易產生沖動行為;性格內向,對任何人都是懷著敵對的心理,關閉自己的內心世界,即使是面對老師或同學的幫助,也是冷漠待之;性格怪癖,自卑感強,形成孤僻的個性,不能自如地與他人交往,唯恐被他人輕視和排斥;性格怯懦,做事被動,缺乏自信心;注意力不集中,好多學生父母離異后學習成績明顯下降;情感抑郁,容易產生強烈的被拋棄感;嫉妒心理尤為突出。
2.離異家庭小學生心理教育策略。
班主任要關注孩子,給孩子以愛的關懷。班主任要給予孩子溫暖的情感支持,將父母離婚對孩子的影響降逐漸淡化,對學生擔當起父母的教育責任,教育學生加強與父母之間的親密感和一體感,減少學生對父母的抵觸情緒以及嚴重的被拋棄感,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向,要讓他們慢慢適應新的家庭氛圍,讓他們在班主任的關愛中長大。另外,還要鼓勵他們,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父母離異的陰影可能會影響到孩子,作為班主任,要積極鼓勵孩子,讓孩子在這些挫折之中鍛煉自己,從而變得更加自強、自立,通過正確的引導,鼓勵孩子多與身邊的親人朋友交往,這樣,孩子同樣也會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
參考文獻:
[1]教學反思、體會《把愛心獻給“遲升的朝陽”》[OL].2014。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5-0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