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標
摘 要:高中教育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的好壞將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整個教學的發展。數學是當前我國高中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從錯題這一角度出發,結合當前高中數學教學現狀,探尋提高高中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關鍵詞:高中數學;有效性;錯題;途徑
一、前言
數學是高中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學有效性是衡量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學生對于一個知識點一錯再錯的情況,無論老師苦口婆心講多少遍,效果好像都不明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在所難免,但是重要的是我們要引導學生加強對錯題的認識,舉一反三,避免錯誤重復出現。因此,如何利用錯題,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教學發展成為了當前高中數學老師普遍關注的問題。
二、利用錯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具體途徑
1.重視錯題的價值,引導學生正確對待。
在當前高中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對與數學學習具有一種畏懼的心理,而面對在平時練習過程中的錯題,學生大致表現出兩種完全相反的態度,一是過于在意,另外一種則是淡漠,習以為常。前面那種態度的學生常常害怕老師批評或同學恥笑,而不敢承認錯誤,帶著一種恐懼的心理投入到學習中。而后面那種態度則聽之任之,不及時去查缺補漏,從而使得數學學習能力難以得到提高。這兩種態度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國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利用錯題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態度面對錯題,要充分認識到錯題對于提高自身學習能力的重要價值。一位著名心理學家曾經說過,學習本來就是一個不斷嘗試,不斷在錯誤中提升自己的過程。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明確告訴學生,犯錯并不可怕,它能夠讓我們發現和意識到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漏洞,從而及時進行查缺補漏,有利于不斷提高數學學習水平;但是也不能聽之任之,要從所犯的錯誤中吸取經驗和教訓,避免同樣的錯誤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從而提高自身學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在練習時出現錯誤時,老師不能一味地或者單純地講解與糾正,而是要深入地分析學生犯這種錯誤的思維原因,并且引導學生積極走出這種誤區,改正錯誤。這樣在錯題講解的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和總結,能夠讓學生意識到犯錯誤并不可怕,從而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它,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意識到錯題對于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價值,從而在改正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對錯題進行整理和歸類。
在當前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由于對知識點掌握得不夠深刻,從而使得一種錯誤犯了又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整個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歸根結底在于學生對錯題沒有進行深入分析,沒有及時消化錯題的知識。因此,為了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有效性,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建立一本錯題集,也就是將平時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錯題摘錄到一本本子中,然后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再將錯題重新做一遍,做完之后,再與參考答案進行仔細對比,總結出自己的思路與參考答案給出的思路的共同點和不同之處。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并且在總結和對比的過程中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思維誤區,從而有利于學生改正。當然,第二次做題也不能保證全對,因此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做錯的原因備注在題目旁邊,然后將正確的解題思路也寫下,這樣便于學生復習。此外,當錯題累積到一定程度,而不對其進行歸類整理的話,錯題本就會顯得非常雜亂,不利于發揮其重要價值。因此,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合理分類,比如按照錯誤原因將錯題分為概念模糊、數學思想、粗心大意類等,或者是按章節順序進行分類等,而且還可以在題目的旁邊標注涉及知識點的章節位置等。對錯題進行這樣分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為后期復習與查閱提供便利,并且也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3.溫故知新,切實提高教學有效性。
整理錯題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溫習和鞏固,避免犯同類的錯誤,獲得新的知識與能力。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不時翻閱自己整理的錯題集。時常翻閱錯題集,不僅能夠讓學生在面對各種題型時熟能生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相應的習題數量,使得教學效率切實得到提高。同時老師還要時常鼓勵學生堅持整理和翻閱錯題集,可以適當采用回頭卷的方式,讓學生體驗到錯題收集和整理的樂趣,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認識,進而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有效性是當前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而正確有效地利用錯題,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途徑之一。因此,高中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意識到錯題的重要價值,并對其進行合理利用,從而實現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郭亞娟. 善于利用錯題,探尋高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生數理化.2016,(3):37.
[2]金東明.基于學生視角的“數學糾錯”教學——也談數學課堂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4,(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