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子涵+羅茂楊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和使用,P2P網絡借貸作為新生事物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個人及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是,目前中國P2P的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發展中暴露出許多問題,對此我國可以借鑒國外特別是P2P網貸發展較發達的美國和英國,汲取方法和經驗,以促進我國P2P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網絡監管;互聯網金融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161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對P2P網貸的呼聲也日益高漲,但是目前P2P在我國只是剛剛起步,因此,我們可以借鑒美國、英國,它們作為P2P網貸交易較為發達的國家,其在P2P網貸交易方面監管制度的嬗變,可以給我國些許啟示。下面首先要說明一下P2P網絡借貸的起源與監管方面的發展,并根據國外的經驗總結出對我國的啟示意義,以便可以促進我國網貸事業的發展。
1 P2P網絡借貸的起源與監管方面的經驗
1.1 P2P的起源
P2P主要是指個人通過第三方平臺在收取一定費用的前提下向其他個人提供小額借貸的金融模式。又稱點對點網絡借款,P2P小額借貸是一種將非常小額度的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商業模型。它的社會價值主要體現在滿足個人資金需求、發展個人信用體系和提高社會閑散資金利用率三個方面。
隨著互聯網用戶的普及、技術的進步與貨幣數字化的迅速發展,P2P應運而生。而最初P2P網貸模式的雛形,是英國人創造的。P2P網貸最初起源于2005年的英國,歷史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P2P網貸平臺——Zopa,便是成立于2005年的倫敦。在此之后,P2P網貸開始往美國、德國等地發展,并逐漸深入到世界上的各個國家。所以英國是P2P網貸的發源地,因為寬松的政策、良好的環境使得英國P2P平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后因在美國的巨大發展而引起廣泛關注。
1.2 P2P監管方面的經驗
1.2.1 P2P借貸機構的管理經驗
美國P2P的發展依然被業界視為典范,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監管重視并及早介入、立下規范。正因為這樣,美國P2P借貸行業保持很高的活躍度但沒有亂象叢生。美國的互聯網借貸平臺Lending Club是全球最大的P2P平臺。國外P2P服務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經營模式變革的P2P平臺,具有傳統銀行無法比擬的優勢,具備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準入門檻低、可得性高。第二,利率優化。第三,簡便快捷。第四,支持創新。第五,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P2P平臺以充分的信息及競爭的定價實現金融資源的自主、最優配置。這種發展模式也可以為我國提供相應的經驗。
1.2.2 P2P機構的安全監管方面的經驗
國外的經驗證明,即使在最主張市場自由的美國,P2P一樣是要監管的,無非是按照發行債券的要求監管,或者按照金融服務的方式監管,或者按照財富管理的方式監管。無論如何,行業的公開、透明、自律互律是第一步。大體而言,對P2P網絡金融,金融監管體制要能做到既不抑制行業創新,又能提高新型金融產品的透明度并保護借貸雙方。業內人士、研究人員和政策制定者一致認為P2P借貸需要監管。美國現行對P2P沒有專門的監管機構和適用法律,而是實行多部門和聯邦與州的雙層多頭監管。SEC和州的證券監管機構主要是通過強制要求證券發行商和銷售商即P2P平臺披露信息,反詐騙和其他相關責任來保護投資者。此外,為了保護P2P中的投資者和消費者,消費者金融保護局憑著現有監管體制下聯邦消費者保護法賦予的制定規則的權力,在收集整理消費者投訴的數據庫開始運作后,將會在對借款人的保護中發揮作用,對P2P進行了相對嚴格的限制。這些標準控制著P2P市場,一般而言,是為了防止不成熟、沒有受過培訓的、輕信的投資者失去巨額資金或全部金融資源。美國很多金融政策都是在大蕭條時期出臺的,在這個時期金融投資者從富有變為貧窮并不鮮見。美國證監會希望在允許這些公司進入美國P2P市場之前能確保P2P公司堅如磐石。聯邦政府不希望除了目前的美國人之外,再有任何對財政部門的不信任的情況出現。
2 P2P網貸行業對中國市場的啟示意義
經過數年發展,P2P網貸借貸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金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新型的資金融通渠道和理財方式,P2P網貸行業對我國的市場有著重要的意義。
2.1 利于金融互聯網的建立
理財屬于金融的一個分支,而金融所歸屬的大類為服務類,消費體驗毋庸置疑是今后整個服務行業的發展方向,首先網貸是金融的一個部分,金融是服務業的一個部分。任何時間、地點、方式的消費體驗,將成為今后整個服務業發展的一個方向,在未來,懂得享受的人們不會去專門花費時間去排隊存款賺取微利息,P2P網貸理財則提供了這樣一種互聯網理財途徑。消費者不會專門去為購物跑一趟,消費者同樣不會專門去為存款跑一趟。幫助人們更舒適享受理財生活。
2.2 促進金融產品創新
P2P網貸在中國發展已超過6年之久,P2P行業的監管正在逐步邁向正規化。所以,P2P市場的這塊蛋糕會越做越大,越來越正規。P2P網貸作為一種投資理財項目,年收益率在12%左右,遠高于銀行的存款利率。當面臨倒閉的風險后,銀行曾經的輝煌一去不復返。面臨同樣的風險時,收益的高低成了評判的唯一標準。用戶們為了收益,就會將目光投向收益率高而且風險較小的P2P網貸項目。那么選擇一個好的平臺就顯得至關重要了,貸貸富財富平臺在跑路成風的時代憑借著高度準確的市場風控能力,以及運籌帷幄的統籌力一直穩健發展。所以P2P的發展有助于促進我國金融產品創新,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2.3 對小微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P2P網絡借貸最早起源于英國,由于該模式比銀行靈活便捷、投資回報利率高,很快在全球得到復制,并于2007年引入中國。P2P網絡借貸行業爆發的背景與中國長期的金融壓抑和信貸約束緊密相關,立足于小微市場,對正規借貸市場起到補充作用。P2P網貸作為銀行業務的補充,解決了中小微企業借款難的問題,為中小微企業借款提供了新的融資渠道。通過P2P網貸平臺可以降低向社會公眾集資的成本,又可以突破民間借貸的地域限制,與此同時相對較高的收益率吸引了大批的投資人。目前,中國P2P網貸行業正處于成長期,盈利模式已形成初步的框架。P2P網貸行業由于進入門檻較低、盈利模式簡單、投資周期較短,又因缺乏相應的監管機構和措施,導致P2P在國內發展碰到很多困難,因為這些困難P2P在國內的發展并不順利。
3 完善國內P2P網絡借貸監管的相關舉措
我國需要加快制定和完善監管P2P借貸和眾籌行業的法律法規、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以此明確監管主體及相應的監管職責,建立各行業的準入門檻、市場準入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規范參與主體的交易行為,保護知識產權和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營造人人公平競爭的環境。從美國在P2P網貸交易監管方面的實踐,給我國的啟示主要有以下方面。
3.1 加快監管立法進度
目前我國的P2P 網絡借貸具有明顯的監管套利特征,大量業務模式處于灰色地帶。政府的首要任務應當是完善司法體系,明確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違法的。只有在清晰的法律規范之上,才能夠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與我國P2P 網絡借貸相關的法律涉及民間借貸和融資擔保等內容,正是我國法律體系的薄弱環節,而相關法律的完善更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所以要加快監管立法進度,出臺相應監管法律法規以便為P2P網貸行業發展提供最基本的法律框架,界定罪與非罪的界限,淘汰欺詐平臺,為保護投資人等金融消費者權益提供基礎和依據。不僅如此還對我國金融業的良性發展也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3.2 強化金融消費者保護
要想強化金融消費者的保護,應以金融消費者保護為出發點審視P2P網貸監管措施和具體交易評價的規則體系建設。區分一般投資者與專業投資者,建立合格投資者制度;強化對金融消費者的教育和風險提示,強化投資者適合性制度設置,賦予投資者一定冷靜期,以便于行使后悔權;整合梳理散存于我國央行及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各自金融消費者保護部門的職能分工,便于金融消費者進行維權。
3.3 增強商業銀行的發展動力并且加強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銀行業和互聯網仿佛是天平的兩端,這兩個行業對國民經濟都很重要,P2P和眾籌都是二者相結合的產物,取互聯網技術和商業銀行的運營二者之長,以一種新的商業面孔登上了歷史的舞臺。P2P和眾籌不是在和銀行競爭,而是在幫助銀行發展。傳統的商業銀行只有順勢而為,主動擁抱技術變化,更加貼近消費者,憑借自身專業的風險管理能力、龐大的客戶基礎等固有優勢,通過跨界創新,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互聯網金融的特征之一就是去中心、平民化。未來,我國普惠金融的概念將深入人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即將到來,通過互聯網的發展讓廣大中小企業和草根階層也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現代金融服務,進而為可持續發展增添新的發展動力。
4 結 論
隨著改革的進一步開放以及經濟迅速的發展,中國的金融管制逐步與世界接軌,在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日漸旺盛的融資需求下、落后的傳統銀行服務狀況已無法滿足人們理財的需求。以往銀行存款是國人最普遍的投資選擇,可是隨著銀行利率的大幅降低以及物價的上漲,銀行存款已難以“跑贏”通脹,廣大投資者需要高收益的理財方式,為P2P行業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土壤。這種網絡借貸新型金融業務有望在中國推廣開來,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建文,奚方穎.我國網絡金融監管制度:現存問題、域外經驗與完善方案[J].法學評論,2014(6):127-134.
[2]劉繪,沈慶劼.P2P網絡借貸監管的國際經驗及對我國的借鑒[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5(2):56-61.
[3]葉亮.我國P2P網絡借貸的法律風險解析及監管應對[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49-55.
[4]李曉明.P2P網絡借貸的刑法控制[J].法學,2015(6):93-102.
[5]曹小艷.美英P2P網絡借貸監管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武漢金融,2014(9):16-19.
[6]樊云慧.P2P網絡借貸的運營與法律監管[J].經濟問題,2014(12):53-58.
[7]劉繪,沈慶劼.P2P網絡借貸監管的國際經驗及對我國的借鑒[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5(2):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