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徽商文化

2016-12-08 22:31:46葉顯恩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州510610
江淮論壇 2016年1期
關鍵詞:創新精神

葉顯恩(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州 510610)

?

論徽商文化

葉顯恩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州510610)

摘要:徽商文化以破“榮宦游而恥工賈”、立尊商重利、倡導“新四民觀”為基石,把互有抵牾的明代程朱和陸王兩派糅合起來,以程朱的官本位為依歸,以陸王尊商的立教為本,使官商互濟。賈而好儒與賈儒結合為其特色。崇|奉“勤”與“儉”為必尊的信條,養成“徽駱駝”精神。以誠信為本,誠信可通天理為其商道。利以義制,用義抑制狡詐,取財符合天理為其商業倫理。創新精神是徽商文化的靈魂。徽商創新精神尤其表現在敢于引領潮流,參與16世紀西方向海洋挑戰的行列,稱雄東亞海域,掀起了海洋貿易的第一波,為徽商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海洋文化的烙印。

關鍵詞:新四民觀;徽駱駝精神;賈而好儒;誠信為本;利以義制;創新精神

本刊網址·在線雜志:www.jhlt.net.cn

關于商業文化,沒有經典定義。筆者的理解是,傳統社會的商業文化是隨著商品交換的產生而出現的,在商業實踐中,由長期養成的賈道、商業倫理,以及從業人員的品德、經營理念、業務技能等所鑄成的商業道德和行為取向,包含商道,商業倫理,商業理念,以及網絡系統、組織規程、營銷觀念等。

徽商,以賈而好儒、具備高文化素質為其特色。在明清商界稱雄三百年的漫長歷史中,創建了富有特點的輝煌的商業文化。徽商文化內涵豐富精致,茲就以前筆者研究成果和當下思考所得,再次就徽商文化的幾個重要問題,即徽商文化的基石“新四民觀”、賈而好儒與賈儒結合的特色,奉勤儉為信條的“徽駱駝”精神,以誠信為本、勇于創新的精神,以及徽商文化的局限性等幾個問題,發表一些粗淺的看法,以就正于學界的同仁。

至于廣義的徽商文化,諸如:徽商的衣食住行,儀表風貎,人際關系,婚喪嫁娶,等等,限于篇幅,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一、破“榮宦游而恥工賈”的舊俗,立尊商重利的“新四民觀”,是徽商文化的基石

徽州自宋代以降,“名臣輩出”,“先賢名儒比肩接踵”,有“東南鄒魯”[1]之稱,以程朱故鄉自居的,宋明程朱一派對當地的影響是深遠的,“雖僻村陋室,肩圣賢而躬實踐者,指蓋不勝指也”[2]。在彌漫著傳統“榮宦游恥工賈”價值觀的氛圍中,如果沒有思想觀念的突破,尊商重利的商業文化是難以樹立,并形成風氣的。

明代中葉,特別是發現新大陸,開通東西方航線,出現大航海時代后,中國傳統的商業日漸轉型,商業趨向空前的繁榮。國內各地間長距離的貿易往來日益加強。隨著商品經濟對日常生活的滲透,商人勢力的增強,“士農工商”的四民觀發生了動搖。正是在商業發生轉型的16世紀,出現了王守仁的“致良知”說,及與之有師承關系的泰州學派。這一派系(下面簡稱之為王學)與16世紀商業轉型之間互相激蕩,其在經濟倫理上對儒學作了令人注目的創新與發展。

王守仁創立致良知說之后,新儒學才真正深入民間。在他看來,商人、田夫,市民、村夫都具有“良知”。他提出:“雖終日作買賣,不害其為圣為賢。”[3]又說:“四民異業而同道。”[4]企圖打破傳統的“榮宦游而恥工賈”的價值觀。他提出的這些儒學的經濟倫理是前所未有的,顯然是當時“士農工商”四民職業觀松動的一個注解,正因為如此,他的致良知說,為商人、窯工、樵夫、灶丁、田夫等民眾所樂于接受。不少人投其門下,并為弘揚與發展其學說作出了貢獻。他的高足王艮繼承與發展了他的學說,創立泰州學派。王艮承繼于師又不同于師。他說“圣人之道,無異于百姓日用”[5],較其師走得更遠,而距野老村夫更近了。泰州學派后學李贄又把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加以發揮,把穿衣吃飯等人生的基本需求、人對物質和精神的欲望(包括情欲)、對私利的追求等,都視為道,在當時,實是一種驚天動地之舉。李贄極大限度地把儒學世俗化和社會化了。

王守仁一派的心學,由于對儒學的修養簡易直截,尤其重要的是其抬高商人地位的經濟倫理觀,為徽商所樂于接受。對于王學,自“嘉靖以迄于明末”,徽州人趨之若鶩。休寧程默“負笈千里,從學陽明”,歙縣程大賓“受學緒山(王守仁弟子錢德洪)”,“及東廓(王守仁弟子鄒守益)之門”。[6]王守仁的高足王艮、錢德洪、王畿、鄒守益、劉邦采、羅汝芳等更是集聚徽州,主講盟會[7]。王學在徽州掀起大波,令人耳目一新。王學提出“四民異業而同道”、“百姓日用即道”;徽州就有“士商異術而同志”[8]、“以營商為第一生業”[9]、“良賈何負閎儒”[10]的石破天開的說法,彼此呼應。這意味著徽州力圖把“商”置于“農工”之上而與“士”并列。王學崇商重利的觀念,“士商農工”的新四民觀,被滲透到家法、族規和鄉約中去,成為規范人們的自覺行動。

從傳統的“榮宦游而恥工賈”和輕賤商人的觀念,走到賈為厚利、儒為名高、士商異術而同志這一步,至為關鍵。它可鼓舞從商的熱情和樹立商人職業的自豪感,從而出現經商的熱潮。明嘉靖萬歷時,歙縣汪道昆多次強調徽州以業商為最主要。他說,“新都(徽州的古稱)業賈者什七八”、“大半以賈代耕”[11];艾衲居士著的《豆棚閑話》也說:“人到十六就要出門做生意。”[12]乾隆《歙縣志》中更說:“商賈十之九。”[13]幾乎是全民經商了。可見破舊四民觀,立尊商重利風氣,是徽商文化得以創建和發展的基石。

二、賈而好儒,賈儒結合,互相為用,是徽商文化的一大特色

移居徽州的中原士族在宋代開局成功,“宋興則名臣輩出”[14],引發了爾后徽州一系列的勝境,其源來自崇文重教的傳統,以及中原士族移居徽州后對文化傳承危機感的反省和身處逆境中鑄就的奮發進取的精神(后不斷傳承弘揚,胡適稱之為“徽駱駝”)。“崇文重教”意味著徽州人重視文化知識的含量;“徽駱駝”精神,指的是徽州人的堅韌不拔、奮發進取精神。崇文重教與“徽駱駝”精神,是徽州的兩個文化基因,形成于宋代,也在宋代開始結出碩果。

在徽州,以家族為核心的宗族觀念特別牢固。個人的升遷榮辱,是同家族的盛衰陵替聯系在一起的,亦即個人的身份地位,取決于封建皇朝的覃恩欽賜,取決于他本人所在的差序等次的倫理架構中的位置,取決于所屬社會集團的勢力。由于恪守官本位的價值取向,科舉仕宦被認為是榮宗耀祖、提高本宗族地位的最重要的途徑。科舉仕宦不僅成為人生的追求目標,更是個人、宗族的終極關懷。

徽州科舉仕宦和徽商“賈而好儒”的文化基因是崇文重教。元代休寧學者趙汸曾指出:“自井邑田野,以至遠山深谷,居民之處,莫不有學,有師,有書史之藏。其學所本,則一以郡先師朱子為歸。凡六經傳注、諸子百氏之書,非經朱子論定者父兄不以為教,子弟不以為學也。是以朱子之學雖行天下,而耕之熟,說之詳,守之固,則惟新安之士為然。”趙汸將崇文重教的情景描述出來了,也說出了由朱熹教導下所形成的文風昌盛、“儒風獨茂”的氛圍。明清時期,愈加注重崇文重教,文化越發昌盛。“十家之村,不廢誦讀”,社學、書院林立。據康熙《徽州府志》統計,彈丸之地的徽州府社學達562所,書院有54所。[15]官辦學校依然繁盛。“科舉必由學校。”官學的設置、管理制度,愈加建全和規范。這顯然有利于在科舉中取得優勢。

各宗族子弟,少時先業儒,家貧而聰慧者可得族產的資助。及長,或科舉,科舉未遂,轉而為商;或從商,從商之后又不忘儒業,有的又轉身走科舉仕宦之路。總之,賈而兼儒,賈儒結合。賈儒結合,既意味著一個人儒賈兼治,也體現在業商、業儒的分工中。汪道昆指出:“新都(徽州舊稱)以文物(1)著,其俗不儒則賈,相代若踐更。”[16]筆者根據張海鵬等主編的《明清徽商資料選編》一書所作的粗略統計,棄儒從商者便有143例,商而兼儒(包含賈而好儒、棄商歸儒、賈服儒行、以儒服事賈、跡賈而心儒等)有36例。商而兼儒,如歙縣吳希元(明萬歷時人)“下帷之暇,兼督賈事;時而挾書試南都,時而持算客廣陵”,后以捐輸得授文華殿中書舍人[17]。有的則通過科舉而官宦。例如,歙縣程晉芳,業鹽于淮,兼治儒術,“招致多聞博學之士,與共討論”,終于舉乾隆朝“辛卯進士”,授翰林院編修。[18]

賈而兼儒,固然有附庸風雅的成分,但主要是賈而好儒使然。他們奮跡江湖,沒有忽視文化的修養。歙縣鹽商吳炳寄寓揚州時,“往往晝籌鹽策,夜究簡編”[19]。休寧汪志德“雖寄居于商,尤潛心于學部無虛日”[20]。據李斗《揚州畫舫錄》記載,徽商多工詩書畫,有的還著書立說;有的在自己的庭院、山館中舉辦文會以廣交士大夫;視讀書、藏書、刻書和詩賦琴棋書畫為雅事,以雅致自娛。他們注重談吐、風儀、識鑒,以儒術飾賈,或賈服儒行,顯得情致高雅。歙商江兆煒在姑蘇“尤樂與名流往來”,其弟江兆炯亦然。“吳中賢大夫與四方名士爭以交君為嘆”[21]。總之,身為商人,卻顯得儒雅高貴,富有書卷氣。

賈而好儒,通過科舉仕宦轉化為官,又可通過經商致富再以敘議捐納取得虛職榮銜,成為亦官亦商,一身二任。《歙風俗禮教考》指出:“歙之鹺于淮南北者,多縉紳巨族。其以急公議敘入仕者固多,而讀書登第,入詞垣、躋膴仕者,更未易仆數。且名賢才士,往往出其間,則固商而兼仕矣。”[22]

賈儒結合導致“官商互濟”,兩者相得益彰。汪道昆指出:“新都三賈一儒,要之文獻國也。夫賈為厚利,儒為名高。夫人畢事儒不效,則弛儒而張賈。既則身饗其利矣。及為子孫計,寧弛賈而張儒。一弛一張,迭相為用,不萬鐘則千駟,猶之能轉轂相巡,豈其單厚計然乎哉!”[23]比較精到、全面而且準確地指出了賈為厚利、儒為名高,兩者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相互配合,相互為用的關系。

應當指出,賈儒結合是徽州文化在宋明朱、王兩派共同浸漬、熏陶下的產物。這表明:在政治倫理上以程朱的官本位為依歸,經濟倫理上卻以陸王的尊商立教為本。“官商互濟”,則是儒商結合的演化與結果。

三、“徽駱駝”精神是徽商文化的支柱

移居徽州的中原士族,一方面對自身原先優越文化的傳承產生危機感,一方面直面尚待開發的重巒疊嶂、幾乎無發展農耕潛力的生態環境而困窘。這雙重困境迫使他們在這片“依山阻險,不納王租”、“勇悍尚武”、“斷發文身”、“火耕水耨”的新環境中,鑄就了奮發進取、勤勉儉樸的精神,亦即后人所稱的“徽駱駝”精神。這是中原精英才俊接受逆境的磨練,并與土著越人融合的成果。歷史證明,“徽駱駝”精神,代代相傳,日久彌弘。這是徽商成就大業的必備條件。

明代嘉、萬以后,因“徽民寄命于商”,“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大凡從商者要流離他鄉,含辛茹苦,經受精神和肉體的種種磨練。

作為移民社會的徽州,經歷著中原正統文化與越人文化相互激蕩與相互融合的過程,因而社會充滿活力。他們以勤、儉著稱。勤與儉,本是儒家傳統文化中最古老的訓誡。安貧樂道、內圣外王、入世拯救,是儒家傳統的精神。韋伯把新教倫理概括為勤、儉兩大要目,新教倫理也正是啟動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因素。徽商也以勤與儉作為崇奉的信條,他們把勤、儉載于家法、族規,用以規范族眾;將勤、儉寫入商業專書之中,以供商人時時自省。勤、儉在當地蔚然成風,據康熙《徽州府志》記載:“家居也,為儉嗇而務畜積。貧者日再食,富者三食,食唯稠粥。客至不為黍,家不畜乘馬,不畜鵝鶩……女人猶稱能儉,居鄉者數月不占魚肉,日挫針治縫紉綻。”[24]顧炎武在《肇域志》中也說:“新都勤儉甲天下,故富甲天下。”[25]有的徽商致富之后,依然以勤儉自律,“居安逸而志在辛勤,處盈余而身甘淡泊”[26]。勤與儉,正是“徽駱駝”精神的體現。

“徽駱駝”精神,是徽商成大業的精神支柱。許多名商大賈是依靠這一精神磨練出來的。鹽醝世家歙縣鮑氏,乃徽州望族。但難免其間有家道中落、陷入貧困者,鮑志道即一例。他“年十一即棄家習會計于鄱陽。頃之,轉客金華,又客揚州之拼茶場,南游及楚,無所遇。年二十乃之揚州佐人業鹽,所佐者得公起其家。而公亦退自居積操奇贏,所進常過所期。久之大饒,遂占商籍于淮南”,曾被推為兩準總商。先后受朝廷敕封的官銜達六個之多。[27]

又據《歙縣新館鮑氏著存堂宗譜》記載:

(鮑直潤)尚志公次子……十四赴杭習賈。賈肆初入者惟供灑掃。居半年,慮無所益,私語同輩曰:“我輩居此,誰無門閭之望,今師不我教,奈何?請相約,如有所聞,必互告勿秘,則一日不啻兩日矣。”師聞而嘉之,遂盡教。思既卒業,佐尚志公理鹺業,課貴問賤,出入無不留意。遇事必詢,詢必和其辭色。雖廁仆亦引坐與語,以故人多親之。市價低昂,聞者莫之或先。貿易不占小利,或以為言大父曰:“利者人所同欲,必使彼無所圖,雖招之獎不來矣。緩急無所恃,所失滋多非善賈之道也。”人服其遠見,尚志公晚年事皆委任焉。[28]

鮑直潤雖系鮑尚志之子,也得先當學徒,從事店鋪商肆的灑掃等粗活。

徽商“徽駱駝”的開拓進取精神,不受狹隘的地域限制,轉轂四方。他們沿著長江和運河,開辟了長江中下游和運河沿岸“無徽不成鎮”的局面。進而開拓了全國性市場,并走向世界,在東南亞各國留下其蹤跡,尤其曾在日本五島建立商業王國。

徽商既勤于商務的歷練,也勤于學習儒家的傳統文化,從書本中攫取商業知識。他們從歷史上的名商,如三致千金的范蠡、精通經商之道的計然和白圭、富比王侯的猗頓、與國君分庭抗禮的子貢,等等,取得榜樣的力量和經商的知識;從經商的歷練中總結經驗,有的還寫成商業專書,前引的《商賈一覽醒迷》一書即一例。其目的是為了提高商業經營水平,并力圖使商業職場技能專業化,極力創造商業文化的新境。

四、誠信可通天理,誠信是徽商文化的核心

“天理”是明代儒家的最高理念。王守仁說:“四民異業而同道。”道,即天理。徽商不同于西方的清教徒,把創造業績以得上帝的恩寵視為“天職觀”。但徽商也表現出一種內在的超越精神,(2)相信按照明代新儒的立教去修養,其中最重要的是崇奉儒家誠和信的傳統信條,就可建立名德與功業,就可通“天理”。他們以誠、信為本,主張義以制利,義中取利,因義而用財,建立起富有特色的商業倫理,以使商業的宗旨不偏離既定的軌道。把歷來被貶為“末業”的商人,抬高到與“士”并列,以具有可通天理的人格,無疑可起到振奮精神和自重、自信、自強的作用。

徽商強調“服膺天理”、“蹈道守禮”,就要做“誅心賊”的修養,培植誠信的精神,克制人的自然性的欲望,使人回到理性的狀態中來,以求得符合天理。歙縣商人胡山,經常“耳提面命其子孫曰:‘吾有生以來惟膺天理二字,五常萬善莫不由之。’……因名其堂曰:‘居理。’”[29]。歙人黃玄賜行商于齊魯間,“伏膺儒術,克慎言動”,也是按儒家圣人的立教去修養。他對朝廷慨然捐輸,對族黨鄰里不吝施舍[30],都是為了立功、積德,亦即為了通向天理。

誠信是徽商文化的核心。社會經濟活動是由群體組織,而非個人完成。誠信直接影響群體組織的凝聚力,以及影響社會交往能力的發揮,并由此而影響經濟活動的效果。經濟的繁榮總是與高誠信度的群體相聯系,總是在高誠信度的地區出現。所以,誠信成為社會品德的主要成分。徽商因具有強勁的凝聚力而結成商幫,并形成龐大的商業網絡,而且在商業上取得輝煌成就,顯然與其恪守誠信有關。他們往往寧可損失貨財,也要保住信譽。婺源洪勝,平生“重然諾,有季布風,商旅中往往藉一言以當質券”。洪輯五“輕貨財,重然諾,義所當為,毅然為之”,因此受人敬重,推為群商領袖。[31]歙商江氏,以誠信為商人立命之基,世代守之不怠。傳至承封公,“懼祖德湮沒不傳,倩名流作《信錄》,令以傳世”[32]。

大凡取得商業成功的徽商幾乎都以誠信為本。歙商許憲說:“惟誠待人,人自懷服;任術御物,物終不親。”他因誠信而享譽商界,“出入江淮間,而資益積”[33]。黟商胡榮命經商于江西吳城50年,以信譽自重,童叟不欺。晚年告老還鄉,有人“以重金賃其肆名”,被他拒絕。他說:“彼果誠實,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實,終必累吾名也。”[34]罷商之后依然以其招牌聲譽自重。歙縣商人江長遂,“業鹺宛陵,待人接物,誠實不欺,以此致資累萬”[35]。

清代歙人凌晉從商以誠信為本,交易中有黠販蒙混以多取之,不作屑屑計較;有誤而少與他人的,一經發覺則如數以償。結果他的生計卻蒸蒸“益增”[36]。其中原由,道光間,黟縣商人舒應剛作這樣的解釋:“錢,泉也,如流泉然。有源斯有流。今之以狡詐求財者,自塞其源也。”在他看來,以義為利即生財之大道。[37]婺源巨賈李大暠傳授其生意經時也說:“財自道生,利緣義取。”[38]徽商不是不言利,而是遵守儒家傳統,取財要符合商道,以義制利。用義抑制狡詐,使之堅守誠信。這是對商人一種軟的制約。

西方制度學派認為因以義制利,壓抑了商人法制的出現,以致缺乏對商人以法律做硬的約束。從西方人的眼光看來,有其道理。但是,利以義制,是不能從儒家的道德中割裂出來的,它同仁、誠、信等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道德體系,起合力作用。事實說明,大凡以利以義制,非義之財不取為圭臬者,都往往取得商業的成功。

徽商以誠實取信于人,且多行義舉,在其家鄉以及聚集的僑居地,實行余缺互濟的道義經濟,以種德為根本,形成其賈道。在此事氛圍下成長的徽商子孫,受其熏陶,使以誠信為核心的徽商文化得以傳承不息。

五、創新精神是徽商文化的靈魂

創新與人的高文化素質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對傳統文化的酷愛和執著追求,徽商成為具有高文化素質商人集團。表現為儒學的深邃造詣,商業職業技能的專業化,以及堅守商業理念和商業道德。徽商在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的同時,又重視對文化事業作經濟上的全面支持和慷慨投入,著意于社會上的人才培養,高揚人文精神,營造一個有利于人才成長的文化氛圍,以保持人才不斷涌現的后續局面。

徽商為了商業發展的需要,運用自己的學識經驗和已知的信息,突破舊的思維定式、舊的常規戒律,提出新的商業理念、新的經營管理模式,推進了商業的功能。他們把儒家傳統的優秀文化落到實處時,作了創造性的運用。

他們既傳承了儒家的道統,又作了大的解構,為傳統激活了生命力:政治倫理以程朱理學為依歸,堅持官本位,以科舉仕宦為終極關懷;經濟倫理則以王學的尊商立教為本,提倡“士商異術而同志”,主張把“士農工商”的傳統職業順序,改為以“商”置于“工農”之上而與“士”相并列的“新四民觀”,注入重利文化。

把明儒朱、王兩派互相抵牾的主張,揉在一起加以綜合運用,本身就是一種創造。重利文化是商業發展的前提,引入陸王的尊商思想,顯然是為了發展商業的需要。前述的把傳統的商德“誠信”,提高到可通“天理”的高度,倡導誠信可通天理的商業理念;傳統文化中最古老的訓誡“勤”與“儉”,崇奉為日常必尊的信條,并竭誠實踐;提出“利以義制”,對商人作軟的約束。凡此種種,都是一種觀念和商德賈道上的創新。

徽商在商業組織和經營管理上,也有諸多創造性的建樹。商業組織是以血緣為核心建立起來的,并構建以血緣與地緣相結合的龐大的商業網絡。徽商在寄籍地和僑居地總是按照血緣、地緣聚居,其內部互相扶持,互相接濟。徽商的組織網絡和地域網絡合為一體。徽商網絡既有集聚資金、組織貨源、推銷商品、公關,以及加強競爭力等經濟功能,又有引進、吸收外地文化效用,從而使其文化充滿活力。人們把徽商建立的以長江中下游和運河兩岸名都大邑為主的商業網絡稱為“大徽州”。“大徽州”和本土的“小徽州”之間的互動,使其經濟、文化處于吐納、流動之中,因而充滿活力,蓬勃發展。應當說,在中國的商業史上,徽商的網絡是最龐大、最強有力、最成功、最富有創新精神的。

其他如會票制、合股制、伙計制等,較以前商業營運型式有明顯的進步,已經推進了商業的功能。商號出資者與經理(或稱掌計、副手)有的是分開的。歙縣許承堯的先祖在江浙開典當四十余肆,伙計幾及二千。每處當鋪都分別由各掌計掌管。[39]按規矩,家庭開支與鋪店財務是分開的。這里已開始出現所有者與經營者分離的近代商業特征。又如,明末出現了匯兌業務的會票制度,雖然僅限于徽商內部,但它使貨幣便于攜帶流通,減少運輸現金的成本和風險,有利于商業資金的運作。其異地支付的匯兌方式已帶有近代金融的意義。在實施伙計制中,有的伙計雖不出資,但經考績,表現經營得力,績效突出者,可分享利息。這也已帶有人力資本入股的色彩。有一布商,凡織工將他的益美名號織入布匹作為商標者給銀二分。此舉已經含有品牌、商號、商標的意識了。

凡此種種,在當時商業經營管理上皆系嶄新的形式,體現了徽商的創新精神。

應當特別指出,徽商最具創新進取精神的是,以汪直為首的徽州海商,抓住16世紀大航海時代提供的機遇,利用新安江通海之便,東下杭州灣,直奔海洋。效法當時西方海商,制造大艦,并武裝起來,稱雄東亞海域,甚至在日本的五島建立商業王國,掀起空前的聲勢浩大的中國海洋貿易第一波。[40]這一引領時代潮流的壯舉,既是徽商最輝煌的一頁,又使徽商文化注入了濃重的海洋文化的元素。順帶指出,清末同、光年間,曾出現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胡光墉。他經營絲茶出口貿易,并敢于與西方海商一爭雌雄,儼然口岸出口巨商。但是從時代精神、經商的規模、個人的氣度境界看,胡雪巖都不能與汪直相提并論,只能說他是明清徽州海商歷史的最后一波。

傳統社會的商幫中,如果分為農耕文化商人和海洋文化商人的話,徽商無疑是海洋文化的代表。至于靠海洋文化起家,于近代崛起的粵商(以十三行商為代表),因屬后起,不作同等類比。關于徽商作為近代之前的明清商界海洋文化的代表,有俟后日另撰專文探討。

六、徽商文化的局限性

徽商的輝煌業績,無疑是璀璨的徽商文化所鑄成;徽商的衰落,顯然也暴露了徽商文化的局限性。徽商走到傳統商業的高峰和極限而止步,終于在嘉、道年間(18世紀末19世紀初)衰落。這里所謂衰落是指它從占據商界鰲頭的地位跌落而為后起的廣州十三行商人所取代。其具體的歷史原因,在以前發表的拙稿中均有談及,于此不贅。在文化層面,徽商衰落的原由“最重要的也是最深層的原因還在于:徽商缺乏自身轉化的動力,不能更新商業的理念。18世紀世界商業革命的浪潮逐漸波及中國,隨著與西方簽訂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被迫開放通商口岸之后,中國傳統商業的經營理念和運作方法,越發顯得落后。作為傳統商業的代表——徽商,盡管走到了傳統商業的高峰,發展到了極致,但由于缺乏轉化的動力,受自身商業理念的束縛而不能擺脫,終于不能超越傳統社會所規范的商業運作的軌道,走到傳統商業的極限而止步。徽商之所以缺乏轉化商業理念的動力,是因為它在政治倫理上以程朱的官本位為依歸,受到了宗族倫理的制約”。[41]

迄今,筆者仍然堅持這一看法。徽商文化是明清時期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難免有其歷史局限性。徽商在商業理念上,他們積聚資本僅視為手段,而不是目的。徽商并沒有一味追求其商業上的成就,不同于西方的商人以商業作為終生的事業來追求,也沒有以“創業垂統”為目標建立商業帝國的企圖。徽商也不同于近代珠江三角洲的粵商,亦即廣州十三行商人般進一步提出“以商立國”的思想,或因商致富之后,通過發揮貨幣經濟的力量直接謀求與士紳并列的社會名流地位(3);進而轉身為買辦,成為近代商人。而徽商卻堅持“官本位”,以儒術為體,以商賈為用。科舉仕宦,榮宗耀祖,才是徽商的終極關懷。

還要指出的一點是,徽商的尊卑等級、主仆名分的觀念,也是徽商的軟肋。奴仆,在早期對徽商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奴仆可從商致富,但錢財并不能洗涮主仆名份的烙印,亦即不能改變其社會身份地位。這同近代自由商人的身份地位是格格不入的。

徽商的誠信、利以義制、公益善舉,等等之目的,在于積德,以圖子孫得善報,亦即使家族榮華富貴和綿延不衰。積德可通天理,已形成心中的道德律。如果沒有受到這一心中道德律的支配,公益慈善之舉,是不可能如此自覺地行之久遠,且堅持不懈的。徽商大量的商業資本就是在以家族為本的宗族倫理及其制約下的“官本位“價值觀支配下,做“封建性的耗費”了。(4)可見以光宗耀祖而經商致富為動機,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殘商業企業發展的因素。[41]加之其賈道受儒學的影響,主張“和為貴“,與外界相和諧,自當力求和諧而缺乏轉化世俗的力量。徽商文化既作為傳統社會文化的附麗,而不是其異化的因素,自不可能越過傳統社會的文化形態的規范。

徽商文化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弘揚徽商文化,就要弘揚徽商注重提高人的文化素質,敢干迎接挑戰,化挑戰為機遇;就要弘揚不因循守舊,富有創新的精神;就要弘揚徽商敬業、自重、自強,不斷自我超越,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就要弘揚徽商以誠信為本的商德,克服投機取巧,樹立商業理性精神;就要弘揚徽商熱心公益、回報社會的思想。

注釋:

(1)“文物“,這里是指禮樂典章,與科舉、衣冠連。

(2)關于商人按照的新儒的立教去修養,就可通天理,是一種內在的文化超越形態之說。參閱余英時:《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一書。

(3)在宗族倫理問題上,徽州與珠江三角洲的同異,請參閱拙作《徽州和珠江三角洲宗法制比較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1996年第4期,第1-9頁。

(4)《徽商利潤的封建化與資本主義萌芽》一文中“徽商利潤的封建化“部分。見《中山大學學報》1983年第1期;收入《中國史研究》編緝部編:《中國封建經濟結構研究》,第254-277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年出版;又收入《江淮論壇》編輯部編:《徽商研究論文集》第382-406頁,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10月出版。

參考文獻:

[1]趙汸.商山書院學田記[Z]//道光《休寧縣志·風俗》(卷一).

[2]趙吉士.寄園寄所寄·泛葉寄(卷11)[Z].

[3]傳習錄拾遺(第14條),轉引自: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518.

[4]王文成公全書(卷25)[Z].363下.

[5]心齋王先生全集·語錄(卷3)[Z].

[6]黃宗羲.明儒學案(卷25)[M].“南中王門案“1.

[7]紫陽書院志(卷18)[Z]//中國歷代書院志.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

[8]徽州《汪氏統宗譜》(卷116)[Z].《弘號南山行狀》引李東陽語.

[9]凌蒙初.二刻拍案驚奇(卷37[M].

[10]汪道昆.太函集·誥贈奉直大夫戶部員外郎程公暨贈宜人閔氏合葬墓志銘(卷55)[M].

[11]汪道昆.太函集(卷16)[M].阜成篇,兗山汪長公六十壽序.

[12]艾納居士.豆棚閑話·朝奉郎揮金倡霸[M].

[13]歙縣志·風俗卷[Z].

[14]羅愿.新安名族志·風俗(卷一)[Z].

[15]康熙《徽州府志》·學校(卷之七)[Z].

[16]汪道昆.太函集·誥贈奉直大夫戶部員外郎程公暨贈宜人閔氏合葬墓志銘(卷55).

[17]豐地志·從嫂汪行狀(第5冊)[Z].

[18]昭連.嘯亭雜錄(卷9)[M].

[19]豐南志·嵩堂府君行狀(第5冊)[Z].

[20]汪氏統宗譜·行狀(卷12)[Z].

[21]濟陽江氏族譜(卷9)[Z].

[22]江依濂.橙陽散志(末卷)[Z].

[23]汪道昆.太函集·海陽處士仲翁配戴氏合葬墓志銘(卷52)[M].

[24]康熙《徽州府志·風俗》(卷2)[Z].

[25]顧炎武.肇域志·江南11[Z].徽州府抄本.

[26]汪氏統宗譜·汪材傳(卷31)[Z].

[27]歙縣棠樾鮑氏宣宗堂支譜·中憲大夫肯園鮑公行狀(卷21)[Z].

[28]歙縣新館鮑氏著存堂宗譜·中議大夫大父鳳占公行狀(卷2)[Z].

[29]李維楨.大泌山房集(卷73)[Z].

[30]竦塘黃氏宗譜(卷5)[Z].

[31]敦煌洪氏統宗譜(卷59)[Z].福溪雅軒先生傳,輯五先生傳.

[32]歙縣《濟陽江氏族譜·清誥封奉直大夫公傳(卷9)[Z].

[33]新安歙北許氏東支世譜(卷3)[Z].

[34]黟縣三志·人物(卷6下)[Z].

[35]濟陽江氏族譜·清布政司理部長遂公,按察司經歷長遇公合傳(卷9)[Z].

[36]凌應秋.沙溪集略(卷4)[Z].

[37]黟縣三志·舒君遵剛傳[卷15)[Z].

[38]婺源《三田李氏統宗譜·環田明處士李公行狀》[Z].

[39]俞樾.右仙臺筆記,轉引自:許承堯.歙事閑譚[Z].合肥:安徽省博物館手寫本:17.

[40]葉顯恩.明中葉中國海上貿易與徽州海商[J].明清論叢,2004,(5).

[41]葉顯恩.儒家傳統文化與徽州商人[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08,(4).

(責任編輯吳勇)

作者簡介:葉顯恩(1937—),海南臨高縣人,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著名徽學專家,主要研究方向:徽學、經濟史學。

中圖分類號:G127(2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862X(2016)01-0005-007

猜你喜歡
創新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大學生創新精神培養機制研究
山東青年(2016年9期)2016-12-08 18:30:16
生活化教學,彰顯初中物理魅力
淺析中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對策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席成金
基于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產學研用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研究
戲劇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8:22:39
也談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精神
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淺議
淺談獨立院校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的組織與實踐
大學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54:34
高校大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大學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 19:46:51
大創項目對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的作用研究
科教導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58:1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迷奸在线看|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久久婷婷六月|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青青草久久伊人| a欧美在线|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电影久久九九|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lululu在线观看|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色综合国产| 国产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观看|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自在线播放| 九色视频一区| 国产在线97|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久草视频一区|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日本午夜影院|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AV毛片| 国产成人超碰无码|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成人日韩视频|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91久久夜色精品|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福利在线免费视频|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香蕉在线|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毛片在线播放a| 国产91精品调教在线播放|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激情综合五月网|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92午夜福利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亚洲一本大道在线|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欧美中日韩在线|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日韩成人午夜|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日本| 青青久久91| 日本在线亚洲| h网站在线播放| 天堂岛国av无码免费无禁网站| 亚洲精品视频网|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