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蕾
摘 要: 本文闡述了在小學中年級運用英語自然拼讀法進行教學的實踐。在采用自然拼讀方法進行語音教學時,教師利用歌謠動畫、繪本故事、游戲進行聽說訓練、語音感知,提升學生的語音素養,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 語音 自然拼讀 兒歌 繪本
語音教學是語言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自然規范的語音、語調可為有效的口語交際打下基礎。小學是英語學習的啟蒙和黃金時期,培養學生正確的語感和良好的發音習慣尤為重要。
針對小學生模仿能力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對于歌曲、動畫感興趣等特點,教師可以把自然拼讀法與教材相融合,運用Phonics相關教材在各個學段中有序、漸進地開展。
一、運用視聽素材進培養拼讀語感
英語語感是人們對英語語言的感覺,包括人們對英語語音的感受、語意感受,以及語言情感色彩的感受等。學生的語音意識和英語語感是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因此,教師可以上課之前,有計劃地采用聽、唱、說兒歌、童謠、韻律詩等活動,讓學生感受語言,培養英語語感,久而有之,學生的語音語調會更優美,詞匯量也會增加。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尋找適合小學生的視聽素材,例如:自然拼讀系列教程動畫:Phonics kids,Bon Bon ABC。這兩套教材以字母為主軸,帶出各字母的開頭單字,完整有系統的Phonics聽讀,輔以趣味的故事性圖片和生動活潑的語音材料。學生可以跟著動畫感受發音并哼唱,培養語感和節奏感。
對于這些視頻,教師應該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不能一心求成。學生的語感培養是在語言的浸潤中不斷模仿的過程。語感不是教師教會的,而是學生在經常不斷的各種實踐活動中日積月累自然而然形成的,通過不斷地發現與探索產生對語感的頓悟。
二、運用兒歌,感知發音規律
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年齡特征,歌謠是培養和發展語言能力的最佳素材。將稍顯枯燥的語音教學與極具吸引力的歌謠結合,達到關注語言的整體節奏和語感,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針對三、四年級學生,自然拼讀教學更應突出趣味性。利用游戲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學習知識,能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林紫云,2015)。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Phonics動畫中的歌謠,設置不同的游戲挑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案例: 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1 Sound time部分。
本版塊的教學內容是Aa在閉音節中的發音,教師可以在教材的基礎上進行自然拼讀拓展教學,設置“和字母Aa交朋友的”主題,采用以下趣味活動進行拼讀練習。
教師播放Phonics kids2A的相關動畫,引導學生在歡快的節奏和氛圍中進行拼讀訓練。
1.用歌謠的節奏拼讀單詞
采用Phonics Kids 的歌謠節奏,讓學生進行拼讀。
a-m=am am, am, am h-am=ham j-am=jam I love ham and jam.
a-d=ad. ad, ad, ad d-ad=dad m-ad=mad My dad is mad.
a-t=at at, at, at c-at=cat f-at=fat My cat is fat.
2.趣味游戲
學生學會a+輔音字母的發音,教師可利用字母卡片,變換輔音字母,引導學生自主拼讀、感悟。
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玩字母轉盤拼讀游戲,讓學生拼讀輔音+元音a+輔音結構的單詞,如:sad, mat, pat, cap, hat ,rat…
3.兒歌挑戰賽
教師提供符合字母a在閉音節發音規律的兒歌,根據自己的學習學習狀況選擇難易程度不同的歌謠,如:
一級:1.Ham, ham, ham. Jam, jam, jam. I love ham and jam.
2.Cat, cat, cat. Fat, fat, fat. I have a cat. My cat is fat.
3.Dad, dad, dad. I love my dad. Mad, mad, mad, My Dad is not mad.
二級:I am Mad. Dad is mad. I am sad. Dad is sad. I am glad.Dad is glad.
Am I bad? No, I am never bad.
分析: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分層次教學, 這樣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所有發展,并且通過小組比賽、個人挑戰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語音學習更生動。
三、運用繪本故事,體驗自主拼讀
繪本閱讀是一種在情境中發現語音規律、感知故事情節、豐富情感體驗、培養語言技能的有效方法。將Phonics教學與閱讀教學巧妙結合,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閱讀素材中潛移默化地習得語音知識,在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習得拼讀規則的同時,進行有意義的操練與表達,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繪本有夸張的繪畫、想象及幽默豐富的語言,吸引學生深入地感受語音的魅力。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1“In class”的Sound time板塊中有字母Bb的發音教學內容。在教字母Bb的發音時,教師可以對教材進行補充,采用A Biscuits的趣味故事。
這個繪本內容描述了一個小女孩和媽媽一起在家做餅干,女孩想象著餅干可以做成各種有趣的形狀:公交車餅干、小熊餅干、月亮餅干。小女聞到了餅干的香味,飛到窗前,吃起了餅干,餅干變成了小鳥的形狀。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能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新單詞的樂趣,主要單詞bike,biscuits,bear,butterfly,bird都含有/b/音。學生通過跟讀繪本,體會/b/的發音規律;通過為故事配音,體會故事主人公的情感,在單調的語音學習中融入完整的情境,幫助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習得拼讀規則,提高閱讀能力。本故事除了語音學習和情感體驗外,還啟發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拓展思維能力。一篇妙趣橫生的繪本故事,一場充滿想象的體驗,一個別開生面的語音訓練,能讓學生對語音課堂回味無窮。
總之,語音學習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教師利用兒歌、繪本、歌曲引導學生進行感知、體驗、模仿,讓他們在有趣的情境、趣味的氛圍中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語音素養,讓學生感知語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