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星++彭璦琿++龔圣釗
摘要:“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電商扶貧”不僅能夠扶貧,且以市場和效果為導向的特質,契合扶貧開發的根本出發點,更有利于精準扶貧戰略的真正落實。本文通過對宣恩縣進行實地調研,較為詳細分析了宣恩縣發展電商扶貧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為之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電商扶貧;精準扶貧;小康社會
1.電商精準扶貧現狀分析
1.1電商扶貧主要形式
一是通過教育培訓、資源投入、市場對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務等方式直接幫扶貧困家庭,幫助貧困戶直接以電子商務交易實現增收。二是通過當地從事電子商務經營的龍頭企業、網商經紀人、能人、大戶、專業協會與地方電商交易平臺等,構建起面向電子商務的產業鏈。三是通過電子商務規模化發展,在一定地域內形成良性的市場生態,當地原有的貧困戶即便沒有直接或間接參與電子商務產業鏈。
1.2宣恩縣基本情況
該縣人口30多萬,2015年的生產總值達到55.01億元,是2010年的1.89倍,年均增長10.9%。宣恩縣具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達到4個;省級著名商標達到8件;“伍家臺貢茶”成為中國馳名商標,榮登“湖北最受歡迎十大茶葉品牌”榜。宣恩縣全面推進4個4A級景區建設,上好硒博園創建成為國家3A級景區,萬寨伍家臺、長潭河兩溪河等鄉村旅游快速發展;成功打造“一會、三賽、三節”(水上運動會;環貢水河健身徒步和長跑比賽、山地自行車邀請賽、全國汽車場地越野賽;伍家臺貢茶文化節,貢水白柚采摘節、椿木營高山露營節)品牌。
1.3宣恩縣電商發展現狀
宣恩電子商務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現有電子商務企業9家,其中自建平臺4家;有電子商務網店364個,分布在九個鄉(鎮)200個村。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宣恩縣電子商務農產品交易額8150萬元左右,網上交易總額9560余萬元。
2.宣恩縣電商精準扶貧現存的問題
2.1宣恩特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夠
恩施州是世界罕見的富硒區,境內又無現代污染,產出的各類農產品富含硒元素。宣恩縣作為恩施州的縣市之一,但是由于富硒產品起步時間較短,品牌知名度并不夠高。
2.2電商氛圍不濃,人才缺乏,難以規模發展
在農村,農民依然對網購缺乏足夠的認識,農民對電腦和互聯網的學習、使用比率較低。農民作為交易的重要一方,其主動利用電子商務的意識相當薄弱,參與程度太低,無法帶來足夠的交易,也就無法帶來電子商務企業的正常發展。當地電商企業也大多都存在電商人才缺乏問題,甚至有公司因此將電商業務外包,導致電商企業無法掌握網上客流。電子商務相關領域人才很少愿意到農村地區,尤其貧困地區,支撐電商扶貧推進的人才嚴重匱乏,直接制約電商扶貧在特困地區的推行。
2.3物流發展滯后
電子易商務扶貧工作的開展需要有良好的物流體系作為支撐。很多農村地區沒有或只有很少的物流網點,很多快遞公司僅覆蓋到縣,大大限制了農產品的流通。近幾年隨著電商的發展,雖說有一些鄉鎮也開始漸漸出現一些物流遞送,但是價錢高、速度慢,使顧客心里大大受挫。問題實質是網上交與實體配送不能很好銜接,實體配送落后于網上交易的需求。
3.建議和措施
3.1充分發揮政府政策引領扶持作用,打造宣恩特色品牌
為打造宣恩縣知名品牌,一方面通過當前新媒體和旅游資源,形成宣恩品牌和口碑;另一方面,整合當地資源,提升該縣電商競爭力。
3.3.1 充分利用當前新媒體
充分利用旅游資源和特色產品及其文化,以“一會、三賽、三節”和宣恩縣特色產品(伍家臺茶)為切入點,靈活利用當前電視廣告、電視節目、微博、微信公眾號、網絡直播等新媒體方式,以政府引領,企業主導,個人參與等多層次制作宣恩品牌宣傳內容,增強宣恩品牌的曝光率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3.3.2統籌當地資源,實力打造當地特色競爭力品牌。
在宣恩縣建立電商產業園,可以有效整合當地資源,尤其是當地特色產品,轉變原本各電商獨立運作,內部競爭的各格局,使宣恩電商從競爭者變為利益共享者。利用統籌運營的手段,打造宣恩特困地區特色產品品牌。利用該模式可以使電商扶貧模式從“各自為戰”轉變為“團結共享,一致對外”,可以使該地區的特色產品更好地投向市場。
3.2強化人才培養,多渠道多層次開展培訓
搭建貧困地區地方政府扶貧人員的培訓平臺,包括縣、鄉、村干部,大學生村官等。以農村青年、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等有志于立足農村創業人員為重點,充分利用各大電商等資源,如阿里的“萬名電商培養計劃”“電商扶貧培訓進鄉鎮”等活動,為貧困村培訓電商應用人才和合格的信息員。加強推進當地教育的發展,通過與武漢等地的專業院校開展專項合作項目方式,定點定向的培養相關人才造福宣恩縣。
3.3積極引入電子商務金融扶貧
宣恩縣政府應高度重視互聯網金融在扶貧領域的應用,應努力將電商扶貧與金融扶貧結合起來。吸引社會資本進入,發起成立電商扶貧公益基金,統籌管理和整合使用財政投入、公益支持、社會幫扶等各類資金,重點對參與電子商務融資困難的貧困村、貧困戶予以扶持。充分發揮阿里、京東等電子商務平臺作用,為貧困人口開辦網店和從事電商服務業等提供資金支持。依托他們的信用數據優勢,開展互聯網金融創新的探索,以解決“貸款難”“擔保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嘉偉.“十三五”時期特困地區電商扶貧現狀與模式創新研究.農業網絡信息,2016(04):17-21.
[2]解梅娟.電商扶貧:“互聯網+”實彈扶貧模式的新探索.時政熱點,2016:12-15.
[3]盧迎春,任培星,起建凌.電子商務扶貧的障礙分析.農業網絡信息,2015(02):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