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更新換代日新月異,一個人要想在這樣的時代取得成功,沒有學習能力是很難做到的,每個人都要有終身學習的本領。現代教育的科學研究越來越深入、科學,人們發現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越來越被學生所喜歡,同時也為課堂注入了活力,越來越受到很多教師的首肯。如何讓小組合作學習不流于形式,而是更有效。首先、要科學組建小組,搭建合作平臺;其次、要設計合理內容,體現合作價值;再其次、要明確合作要求,注重合作過程;第四、重要的是要能與時俱進的運用現代科學成果,信息化技術,為學生學習提供手段和輔助工具。最后、要積極總結評價,激發合作熱情。使小組合作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促進知識建構,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
關鍵詞:課堂教學;小組合作;更有效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24-01
合作是現代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動力,學會合作是面向二十一世紀的重要能力之一。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如今小組合作已經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方式,成為現代數學教學的科學教學法之一。小組合作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感受彼此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既可以實現優勢互補、促進知識建構,又可以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對學生的終身發展都都有重大意義。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讓小組合作更有效?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組建小組,搭建合作平臺
在傳統的教學中,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多是一問一答。老師為了教學進度,學生為了自尊,就會出現課堂被那些學習好的學生壟斷,學習差的學生不能了解問題的解決過程,只能機械的知道結果。即使是小組合作學習中,如果不能很好解決教育公平性,仍然會出現,學生雖然團團坐,幾個人在一起,但小組里往往成為優等生的"一言堂",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包辦了小組成員。使參與流于形式,不能真正發揮每個學生的主體作用,導致兩極分化嚴重,失去了合作的意義,課堂秩序混亂,教師難以駕馭課堂。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能讓每一位學生知道,合作的力量大于一個人的力量,眾人的智慧要強于個體的智慧。從而然學生能從主觀上接受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的組建時,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明確自己在小組中角色位置及責任意識。將全班學生按照學業水平、性格、性別、家庭背景等差異分成若干小組,每組3-6人。每組都應包含學習成績好、中、差的學生分組的時候要考慮使全班各組平均成績大致相同;不允許學生自由組合,防止組內同質的現象,這樣小組間力量相當,讓學生相互間學習成為可能,既能避免上文所說的"亂說",造成課堂上的紛亂,又顯得公平、利于競爭。
2.設計合理內容,體現合作價值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些合作的內容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體現合作的價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要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如果是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以發展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免產生依賴。如果是較復雜的學習內容,依靠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是沒辦法解決的,這時就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有的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和課堂氣氛的熱烈,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沒有多大的實效。不論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義和作用。把一些毫無討論價值或過于簡單的毫無難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純粹是浪費時間。數學學習中那些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內容,才是我們運用小組合作的內容。例如:在測量教室的面積時,可以分成小組讓聾生在相互協作中完成測量;該活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幾名學生測量,其他幾個學生對測出的的結果進行記錄、計算。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測量工具的使用,記錄方法,以及面積公式的應用,以及發言時語言的組織。這樣的內容才是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容錯過的。
3.任務明確,落實到人,分工合作
俗話說:"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三個和尚為什么沒水喝呢?就是因為他們沒有明確的分工,產生了相互依賴的惰性心理,沒有能夠承擔起完成共同任務的責任。因此要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就必須讓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與目標,學生在小組討論、合作時才會有集體責任感,有合作意識,積極地互動、互助,主動承擔起為完成共同的任務自己所應承擔的責任,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在平時的學習中,應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如做到"三會",即會傾聽、會質疑、會總結。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尊重對方,理解對方,努力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看法不同,不要隨便打斷別人的發言,等對方說完,再補充或提出反對意見;對對方的精彩見解和獨立觀點,要通過表揚、鼓勵形式,達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難和分歧較大之處,要心平氣和,學會反思,建設性的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從"惟我獨尊"的怪圈中走出來,形成榮辱與共的團隊精神。當然,這些良好的習慣和品質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有意識地長期培養,潛移默化。
4.把握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
選擇恰當時機,是有效合作學習的保證。小組合作交流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形式,學生參與面廣,參與效率高。但是,開展合作學習,不能單憑教師的意愿,想什么時候合作就什么時候合作,教師應當從教學的具體內容出發,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選擇最恰當的合作時機,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才能保證交流有效進行。一般說來,學生往往在進行獨立思考后有了疑問,才會產生互相交流、質疑、解惑的欲望。因此小組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學習的基礎上,否則,時時合作、時時探究,使人產生厭倦的心理,久而久之,學生的自學愿望便會大大削減,效果適得其反。
5.尊重學生意愿,合理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理論上講,合作學習小組的建立要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一年齡階段的學生不僅有共同的年齡特征,還有明顯的個性差異,如在性格方面,有的心思縝密,有的情感細膩;在行為方面,有的干練果斷,有的慢條斯理;在知識能力方面,有的基礎扎實,有的相對薄弱,等等。因此,教師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性格、個性特征、能力傾向、學習成績差異等諸方面因素,由學生自由結合構成合作小組。合作小組一般由4―6人組成,其中一名是學優生,一名是學困生,2―4名中等生,每個小組應該是全班的縮影或截面,每人在組內均有不同的角色,如組長、記錄員、資料員等,并有明確的分工,如組長要掌握小組學習的進程,安排發言順序;"記錄員"要記錄小組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檢查員"要檢查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確認每位成員都完成了學習任務……為了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讓小組成員定期交換分工,每隔一段時間,教師要抽樣調查各個小組的學習合作情況,并提出建議,不定期地互換角色,以保證學生的積極參與性,促使學生各方面均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總之, 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注入了活力,越來越受到很多教師的首肯,也越來越被學生所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交流了情感,鍛煉了學生學習的能力,融洽了師生關系,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合理。合作學習產生的輻射作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這種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將越來越顯示其強盛的生命力,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特點,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研究,讓我們的小組合作更有效!
作者簡介:
何燕,女,回族,寧夏固原市原州區逸夫小學,郵編:756000,大學本科,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