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景陽
摘要:現代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到中學物理教學中,現代技術手段的廣泛運用,為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技術支持環境,方便創建更具開放性和活動性的教育空間,有利于激發、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能更好地模擬科學探究涉及的事物、現象、情景、過程,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等,并且學生通過自己參與到運用現代技術中,自主地去嘗試、實踐、經歷,在探索中有所得,有所悟,甚至還有所創。
關鍵詞:現代技術;科學探究;實驗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77-01
1.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科學探究的興趣
物理學科本身的知識面之廣,涉及面之多,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只靠課本中那簡短的篇章根本無法滿足學生認識和探索的需要。而現代教育技術能輕松實現圖、文、聲、像等媒體的再現功能,使得知識的呈現方式更為多樣化,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并使得學習更輕松、更有趣。課堂中我們可以利用它創設一種新穎別致的探究情境,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激起他們渴求答案的迫切心情和繼續學習的動機,實現并達到自主學習的目標。
如物理學中講光的干涉和衍射時,干涉和衍射是怎樣形成的?形成的條紋是怎樣的?傳統的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記,卻沒有概念,新課改雖然引入探究,但條件有限,如果能觀看一下錄相,播放一下自制的課件,變抽象為具體,就可以把復雜變簡單。本人將視頻資料用課件的形式演示出來后,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了過來,并從中發現和提出系列問題。由于探究情景創設得當,在隨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往往會保持著持續探究的興趣,并在興趣的驅使下,開始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索者和小組合作下的獨立學習者,進而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做到了自主學習、高效學習。
2.不斷的用新的課程理念來引導教學實踐
及時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讓生活物理的理念貫穿于實際教學。比如說:在初二的教學中,浮力就是個難點,同學們對于阿基米德原理用其應用覺得特別難于掌握,難于理解,從而也對相應的應用產生了畏難情緒,許多同學想對此打退堂鼓了。針對此,我特意號召他們回家后自制一些相應的簡單教具,來輔助知識學習,提起興趣,這其中有溢水杯,透明盛液筒,簡易小彈簧稱,一些小石子小鐵塊等等。其中周冠杰同學制作的溢水杯最突出,他就用一只普通的塑料飲料瓶子,剪下一部分,然后又另剪取了一個小缺口,同時用另一塊再剪一個小漏斗形狀,再附加一段固態膠加以密封,保證了一滴水也不會外滲或沿外壁流出來。形狀極其漂亮,可以說美觀又實用。在浮力探究中大展伸手。同學們都看過后對他的制作大加贊賞,積極性被極大的開發了出來,學習熱情高了,知識好像也一下子就變得容易多了,探究過后在浮力應用做題時也是你追我趕相互出題做題,自我總結歸納各知識點,知識樹,讓學習也變得有趣了,有了這份動力做支持,他們對浮力學習覺得好多了。
再如現在教材中的許多實驗探究,幾乎隨處可見,據統計:初中階段總共開設學生分組實驗37個,其中屬于探究性實驗24個,探究性學生分組實驗占了64.86%(八年級學生分組實驗的25個,其中探究性實驗共19個;九年級開設學生分組實驗共12個,其中探究性實驗共7個)。這些實驗的探究能在實際的教學中真正的正常進行才是對教學起了真正的實際的指導作用。而以往的實驗教學存在許多誤區:(1)以知識為本的課程設計限制了課程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領域的科學過程;(2)過于強調科學方法領域中的教育功能、過于強調學科的科學體系、過于強調學生實驗活動和教師實驗教學的學科嚴謹性。
3.創設物理情境,激發學生探索熱情
傳統的物理教學,老師對于物理課程進行講解,學生被動的聽取物理老師講解的知識,對于難以理解知識點只能通過背誦,需要學生的想象。運用信息技術,將物理教學中較難理解的問題形象的表達出來,使學生更能直白的看到現象,讓學生不在是死記硬背的了解物理規律,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學習學習物理的欲望。物理教學中的信息技術的應用,讓學生進入到物理教學氛圍中,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更加逼真的了解物理的現象,對物理有較深刻的理解。
老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物理教學,比如在現實實驗中無法演練的物理現象,則可以通過信息技術,讓學生更加細微的觀察,讓學生了解物理的偉大和無窮的奧秘,促進學生對未來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積極學習的興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激發自己的學習欲望。通過對未知的好奇,進行學習、研究,學生在學習、研究的過程中加大自己的知識層面,老師對于學生興趣進行指導,使學生具有一定的成功感,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支持學生。
4.構建物理模型,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每個中學都會為學生準備物理實驗室,物理教學中會涉及很多物理實驗,物理課上老師都會給學生提供物理模型,通過物理模型進行教學,使物理教學更加簡單,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在物理教學中,老師不應該局限于講課進行教學,通過物理情境的設定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科學探究課要悉心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并以探究活動為主,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科學探究中整合現代技術,為學生創建一種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引發、引導學生在現有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技術進行探究,是適應教育發展,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的一種有效途徑,最終達到葉圣陶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朱幕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
[2]《中學物理教學概論》田世昆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
[3]《多媒體計算機技術》魯宏偉著.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