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蕓
摘要: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師的教學活動必須以提升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為基礎。物理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很多知識與理論都源于生活并能夠對學生的生活提供強有力的指導。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物理教學的生活化,不斷提升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意義;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89-02
物理是一門建立在生活基礎之上的自然學科。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發展的社會背景下,作為初中物理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到生活化教學對于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并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學生的物理實際運用能力,促進學生生活實踐能力的全面提升。
1.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意義分析
1.1提高學生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物理學科是一門自然學科,作為初中生的初學學科,其學習難度較大,學科中的基礎理論、基本概念和變化規律并不能被學生完全理解,學習中容易將學生弄暈。如果將實施物理生活化教學,將這些枯燥的理論、概念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則可以幫助提高學生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便于開展下一步學習。例如在電路并聯的講解中,可以舉生活中冰箱、彩電、洗衣機同時使用的情況,進而幫助學生理解并聯電路。
1.2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相聯系,并將物理知識應用于實際,可以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通過自己的實驗,將物理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進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浮力知識的講解中,教師可以要學生找一些實際物品,將其放在水槽中,通過反復實驗得出研究結果,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實驗。
2.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途徑
2.1教學導入生活化
2.1.1要以生活情境導入新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受所學知識與學生所處環境貼近程度的影響,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該緊貼實際生活,從實際生活中引出物理問題,并使得這些問題能夠讓學生實際感受的到,以便使學生積極主動投入新知識的探索中。
例如:教師在講授壓強時首先引導學生參與實驗,讓學生用不同手指壓住圓珠筆兩端,對比不同手指的感受。隨后再引導學生進行下一項實驗,選兩根釘子,一個為尖的,一個為鈍的,用錘子分別將其釘入木板,對比其用力情況。兩個實驗結束后讓學生講述自己的感受。以這種實際的情境方式實現教學導入的生活化,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會主動進行思考,為何不同的手指會有不同的感受?為何不同的釘子所使用的力不同?盡管這些現象在生活中常用的,但是學生理解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而用這種以學生身邊的事情進行教學導入,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以提高課堂的針對性。
2.1.2要以生活疑惑導入新課。學習的動力源于思考,愛因斯坦也曾坦言其發明創造的原動力來源于其不斷思考,因此教師應該善于設置生活情境,明確學生的興奮點和疑惑點,以實際生活中的疑惑為出發點,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來分析和探討一些自然中存在的現象,引導學生提出一些具有價值的問題。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置如下場景:將筷子放入水中,為何筷子是彎曲的?清澈的湖水為何會變淺?漁民在叉魚時為何不是在看到魚的位置直接叉下去?這些現象都是我們的熟悉的,但是學生又不能明確其原因,正是通過這種疑惑,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利于新課的開展。再如在參照物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布置一個電影畫面,畫面中汽車在馬路上奔馳,要求學生回答汽車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這種簡單的對運動的判斷會引發學生的激烈討論,進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產生強烈的學習的愿望。
2.2教學活動生活化
2.2.1教學過程生活化。物理規律是從各種物理現象中總結出來的,是對物理現象的本質的歸納和概括,更應該將學習到的物理規律用于生活,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舉的例子應該緊貼實際生活。例如:在摩擦力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列舉學校運動會拔河比賽的例子,拔河的運動員為何要穿新球鞋,為何地面上不能有沙子;在慣性講解中,教師可以列舉公交車上的乘客在公交車突然啟動或突然剎車時乘客狀態的變化情況,還可以提問為何乘車要系上安全帶等。這些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可以增加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
2.2.2實驗活動生活化。物理實驗是物理學科發展的基礎,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該注重物理實驗的生活化,讓物理實驗回歸生活,充分發揮物理實驗的活力,增強物理實驗的生活實用性。因此,無論是物理實驗的內容,還是物理實驗的策略,都應該以增加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渴求為基本原則,在實際的實驗活動中要廣泛地聯系實際,從實用性的角度設計實驗活動,讓實際生活中的現象為實驗活動服務,提高實驗活動的生活化,最終提高實驗活動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例如:在大氣壓強的講解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前制作水氣壓計,課堂上讓學生講述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同時教師可以做一些演示實驗:如將水瓶中加滿熱水,將瓶蓋擰緊后置入冷水槽中,發現瓶子變扁。正是這些貼近生活的實驗,讓學生感受到大氣壓強的存在,使學生不自覺間掌握了相關的知識。
2.3作業設計生活化
熟悉的環境總會讓人感到親切,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容易得到激發。因此在練習設計時,應該注意保證聯系設計的生活化,使物理知識貼近實際生活,幫助學生充分認識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體會學習物理的興趣。練習設計應該以學生的可以經歷的生活為原型,引導學生對實際生活的觀察,引導學生對生活中問題的分析、歸納和總結。如如何測量操場上旗桿的高度,如何測量牛奶或醬油的密度等。通過這些問題,擴大學生物理知識的應用面,運用到生活中沒有出現的問題上,讓學生學會活學活用。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實施是一項綜合性工作,這要求初中物理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將物理知識自覺地應用到現實生活的場景中,縮短物理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差距,加強兩者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物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能力,真正實現初中物理教學的目標,提高學生物理學科的素養。
參考文獻:
[1]王雷.生活點滴我留意——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實踐探討[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4,3(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