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摘要:有效提問作為小學數學課堂中重要教學環節之一,也成為課堂中師生互動的關鍵方式。本文主要探析了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不足以及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方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不足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229-02
針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小學生思維能力還處于一個初步階段,對教師還有著較高的依賴性,需要教師引導性的進行提問,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1.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不足
1.1啟發式提問較少。大部分的小學數學教師未能有效理解教育學理論,在實際的小學數學課堂上,只是把課堂教學內容機械化的轉化為問題,單純的只是為了提問而提問,以問答式提問居多,忽視了啟發式提問[1]。再加之,一些小學教師未真正掌握啟發式教學模式,致使提問只能流于形式,雖然在課堂上,師生能夠良好的進行互動,有問有答,但是并沒有太多實質內容。另一方面,在一些學科的知識點方面上,由于教師只是簡單提出一些記憶性的問題,致使問題在廣度、深度明顯不盡人意,難以真正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教師i應用心理學方面上還未能運用自如,對數學問題設計的準確性、科學性上往往不夠理想,往往只是簡單的進行提問,難以深入了解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比如:在實際的課題教學提問中,教師并沒有經過充分的準備,隨意性較大。更有甚者只是單純的提高教科書或者網上對現成教案直接進行照搬,很大程度上致使設計出來問題的針對性不足,更無法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造成啟發。
1.2課堂提問形式太過單一。大多數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形式嚴重單一,通常是老師進行提問,學生進行回答,同時提問頻繁較高。眾所周知,咋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主要提問對象就是學科內容,缺乏其它的發散性思維問題以及延伸知識。在提問的過程中,數學老師大部分只在乎自己的感受,毫無節制地提問,未能真正考慮提問的方式學生是否感興趣,學生是否知道,也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2]。與此同時,由于在評價課堂提問機制上較于死板,只是簡單的以數學問題的正確性為相關標準,沒有切實重視學生回答問題時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分析技能,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答題過程的評價環節。更有甚者,由于課堂提問缺乏足夠的針對性,致使提出的問題較為窘況,引發不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只問不答的局面出現。
2.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方式
2.1充分進行準備,提高問題質量。在對問題進行設計時,教師需要將課程實際和教學目的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對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知特點進行充分考慮,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進行提問,最大程度上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有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比如,在梯形周長這一章節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之前,準備足夠的小棒,讓學生應用小棒擺出相應的梯形,這時學生需要選擇兩根相同長的小棒以及長、短不一的小棒展開擺放。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進行提問,即:"有沒有學生能夠通過不同方式對梯形周長展開計算呢?",這時就會有學生認為周長就是四條邊之和等。教師就需要提出"你們覺得那種計算周長的方法是最簡單的呢?"應用發散性思考的方式,充分找出學生的思維空間。
2.2豐富問答形式,構建問題情境。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主要是以數學問題以及數學活動為主。眾所周知,小學數學需要學生實際的生活經驗積累作為支撐,和學生個性特點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需要由學生知識結構、興趣愛好著手,把問題設置的情景和數學內容有機的進行結合。教師修養對學生學習態度進行及時、有效的反饋,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有效的創建問題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減低緊張、壓抑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般情況下,否定反饋相對于肯定反饋來說,在一定程度上會給學生造成信心降低的負面影響,致使學生出現壓抑、失落等不良作用。鑒于此,這就需要優良的反饋方式,對學生展開準確、高效的評價[3]。
2.3啟發式進行引導。小學數學本身就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點,這就需要在課堂提問過程中,需要針對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展開有效的設計,融入設疑、鋪墊的啟發方式,對學生探究方向進行有效引導。比如:"小明買了5本書,而小紅買的書是小明的2倍,那小明和小紅的書一共有多少本?"這時教師需要展開啟發性提問:已知條件有什么?該問題解決的關鍵是什么?小明書數和小紅書數間有什么關系?在以上啟發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量間關系進行充分的掌握,激發解題的準確率。
2.4注意反饋信息。針對難度較大的問題而言,一般情況下,教師在提出之后,學生也難以一次性進行回答或者回答不夠正確。這就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對學生做出的回答情況,若是發現學生反饋的信息不正確,就需要及時進行糾正,需要重新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在此提出相似問題。比如,在學習質數、合數這一章節時,教師需要應用4個正方形塑料模型,問同學這四個正方形是否可以拼湊出不同的長方形嗎,一般同學會回答:"一個",這時教師需要再提問:"那這一個長方形的長度和寬度是多少呢?在必要時需要對問題進行再次重復,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回答。
3.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作為復雜的一項工程,我們簡析了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不足以及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提問方式,分析和探討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楊立麗.讓小學數學課堂成為思維的樂園——關于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探討[J].科教文匯旬刊,2014,33(12):96-97.
[2]曹成.有效提問,讓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更有效——"十三五"教師專業發展的探討與研究[J]. 新課程·小學, 2016,23(48):26-27.
[3]錢海蘭.巧設疑問 引人入勝——探討如何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提問[J].小學教學參考,2015,36(2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