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宏旭
摘 要:高職院校建設不斷發展,對教育管理也更加嚴格。文章對高職教育質量管理的內涵和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以及教育管理評價系統建立的意義來進行研究,力求構建一個開放的、多元化的高職教育管理評價體系。
關鍵詞:高職教育;管理內涵;體系構建;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4-0016-01
在現代貫徹落實中國長期教育發展的關鍵時刻,高職院校要健全教育質量的管理,著力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同時,也要求高校健全教育質量評估制度,并將其作為重點推進。目前,高職教育發展速度與發展結果形成了矛盾,教育資源跟不上實踐需要,資源配置更與個人實際需要不符合,教育成效明顯低下。因此,如何實現高職教育質量,高職教育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十分值得教師深入研究與探索。
一、高職教育質量管理內涵的分析
1. 高職教育的固有屬性
質量可以這樣解釋:對于學校來說,就是依據學校教育的特性,滿足受教育要求的程度(其實就是取得較好的結果,滿足受教育者的要求)。高職教育質量就是接受教育后,教育的成果是否滿足教育參與者的要求。這里涉及一個專業屬性的要求,高職教育中的教育就是專業屬性,指的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學媒介參與的傳授知識的過程,這一過程具有固定性。主要包括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規劃,專業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方法的創新,教學管理配套人才的培養,教育質量的評估等內容,這一過程中主要是教師活動的固定性。
2. 高職教育的質量管理
所謂質量管理,就是通過建立評價機制進行分析,即通過學校設置質量目標、方針和職責,質量標準,質量過程控制,質量效果保證和改進管理職能的方法來進行質量評估。高職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類型,與小學、中學的教育質量要求是不盡相同的,這三者之間有相似之處,其管理模式基本相同。中小學教育主要是對理論的闡述和傳達,但不同的是高職教育的質量要求是具有實踐性的,主要注重對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在掌握理論的同時注重對技術的掌握。就像現代技術發展越來越快,學習速度趕不上更新換代的速度,在動態的社會中,各院校各專業的改進提高都是必要的。
二、高職教育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
1. 建立人才培養水平評估機制
高職教育的質量評估相較于本科教育質量的評估,要晚十幾年,所以在教育質量評估標準的規范上,其仍舊處于探索階段,并且不斷補充先進的評價觀念,力求評價標準的完善。我國的高職教育院校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成人高校和中等專業學校改制成的,另一部分是由實際需求而產生的。例如,近年新建的職業技術學院,針對現代地鐵、高鐵、飛機等相關的工作創辦學校,辦學資格和年齡都處在孩童階段,需要不斷進行摸索,探究辦學經驗。而新建院校的教學質量評價還沒有自己的特色,面對較重的任務重和匱乏的資源都有些力不從心。這時,就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將教學質量提高上去,達到人才培養評估的要求。
2. 建立教育資源的管理機制
教育資源包括師資資源、教育教學資源、社會學校資源。師資資源主要指教師的質量,想要提高教育質量,前提是要提高教師的自身能力,做好培養培訓制度,多對教師進行培訓資源的供給,提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另外,就是要對教師進行政績考核、崗位評定,適當的獎勵有利于教師積極性的提高。教育教學資源就是指學校的課程設置、圖書館資源、學校各種創新成果等。社會資源就是多利用外來機會為學生提供實習工作鍛煉的機會,通過人力資源輸出、外來資金的引進來提高教育質量,建立管理機制,實現教育質量的提升。
3. 建立教學過程管理機制
高職教育質量管理是通過人才培養過程的管理來實現。人才培養的過程就是教學過程,想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要重視教學過程管理機制的建立。只有明確教學過程,才能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明確的教學或是學習目標。
三、體系構建的實際意義
通過建立評價機制,使教師與學生的活動都有據可依,對于高職教育質量的評價都能得到具體量化,有利于實踐標準的確立。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保持有序的教學過程,對于不同教師的教學效果有明確的對比,能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同時,要調動廣大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通過教育質量管理評價機制的建立,使高職學校更能吸取經驗。
四、結束語
目前,高職教育質量檢測機制的建立,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將人才培養放在首位,吸收借鑒優秀的經驗,選擇合適的部分,融合自身的特點并化為己用。同時,在現代社會的多元化、開放化的要求下,高職教育應充分利用社會優質資源,制定符合高校特色的評價標準,以培養德才兼備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董剛,楊理連,張強.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5).
[2]楊理連.高職教育質量管理:內涵審視、體系構建及其評價[J].中國高教研究,2015(06).
[3]何振海.論高職教育課程評價體系的構建及其原則[J].教育與職業,20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