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摘要:本文分析了軍事院校特色的有效教學,調查了軍事院校概率統計教學現狀,提出了軍事院校概率統計有效教學的對策。
關鍵詞:軍事院校;概率統計;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085-01
一、軍事院校特色的有效教學
1.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就是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不低于平均水準的教學。這就告訴我們進行有效教學對于學員的學習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2.軍事院校的“有效”——培養有效的軍事人才
(1)以素質教育為前提,以培養適應現代化軍隊管理,指揮人才為目標,從培養學員的可持續創新能力入手,立足于現有的人力,物力,積極,慎重,務實。
(2)積極應用新的教學技術。教學內容跟上時代對軍事船艇各專業的要求。
(3)加強應用能力的培養,特別是模型的建立,模型與計算機結合,典型案例的教學,重視討論式教學在學員能力培養中的作用,引導學員熟悉,應用一些相關的工具軟件。
二、軍事院校概率統計教學的特點與現狀
通過對鎮江船艇學院教員、學員進行問卷調查,發現:
1.教員缺少足夠的方法來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
概率統計是現代數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概念較多,方法獨特加上教學時間短,使得學員在學習這門課程時普遍感覺概念太抽象以致思維難拓展,解題方法難掌握。教員在授課過程中只按照教材內容照本宣科的話,勢必激不起學員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員對這門課程缺乏興趣,學習效果勢必不理想。反過來,這對教員的后期教學又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形成惡性循環,不能有效達到教學目的。
2.教員的教與學員的學之間互動不好
教員在課堂上講授知識的同時,對學員的關注度不高,有些教員為了趕進度,無視學員的反應,只顧自己往下講,缺乏與學員的互動,不知道學員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不知道學員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在哪里,這對學員的后期學習造成影響。有的教員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給學員解決,這都造成教員的教和學員的學分離,使得教學失敗。
三、軍事院校概率統計有效教學對策探討
根據軍事院校特色的有效教學理論和概率統計教學的特點與現狀,提出以下教學對策:
1.教育理論方面
(1)更新教學方法
每屆學員的學習基礎不同,這就使得教員針對不同的學習對象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避免千篇一律。比方說這一屆學員的基礎普遍較好,那么在講授的過程中,教員就可選取一些有難度的題目讓學員解決,這樣做一方面使得學員反過來能更好的掌握相關基礎知識,另一方面拓寬了學員的知識面。
(2)教學過程中融入素質教育
作為教員,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學員的學習,而是更要關注每一個學員的全面發展,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素質教育,培養學員的創新能力,使學員的素質全面提高。立足于“概率統計”的角度,教員應使學員在理解掌握概率統計的相關概念、公式等的基礎上,能夠解決生活及軍事中的實際問題。
2.教學實踐方面
(1)教學過程中恰當運用類比法
以概率論為例,在講隨機事件的關系運算時,由于事件是一個集合,因而事件間的關系與事件間的運算就可按照集合論中集合之間的關系和集合運算來處理;事件運算的性質如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都可對照集合的相應性質進行類比學習;在講二維隨機變量的定義、分布函數、分布函數的性質以及二維隨機變量的分類時,可與一維的情形進行類比,使學員在鞏固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能更容易的掌握新知識。
(2)教學過程中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教學方法
正如前面所說,在概率統計教學中有一些抽象內容,學員難以理解,因此教員在講授時,可先通過舉例子提出問題,之后與學員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得出結論,進而推廣到一般情況,使抽象的內容變得容易理解和接受。
(3)講授時注重教材各部分內容間的聯系以幫助解決疑點、難點
比如,“強度相對指標”的概念是學員常產生困惑的概念。強度相對指標是一種特殊的相對數,它是由兩個性質不同而又有聯系的總量指標對比而得。當舉例說明強度相對指標時,學員往往覺得里面有不少像是平均數(這時尚未學習統計平均數的內容,學員僅憑通常對平均數的印象來理解),諸如人均國民收人、人均糧食產量等,這些指標都帶有“平均”的意味,且帶有平均的字眼,很容易使人產生模糊認識。
在學習了平均指標的內容之后,我們再回過頭來將強度相對指標與平均指標聯系起來分析,明確闡述在概率統計中,平均指標表示了總體各單位的某標志值的平均水平,其計算的前提是每一總體單位都對應的有一個標志值。而在強度相對指標中的分子、分母是兩個總體指標,并無總體各單位與其標志值的一一對應關系。
總之,軍事院校概率統計的教學,還可以進一步探索、思考、提高,我將不斷的完善它,培養高質量的軍事人才。
(作者單位:鎮江船艇學院)
參考文獻:
[1]靳慶生.關于軍事院校保送學員隊《高等數學》教學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29:301+339.
[2]張野.淺談軍校高等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03: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