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文
摘 要 新時期教育的發展任重而道遠,反思傳統的師生觀,師生關系的特點是:師道尊嚴、教師主體、學生被動、缺乏尊重,這種不和諧的師生關系阻礙了教育的發展。為了推進教育的發展,師生關系的重建勢在必行。新課程要求轉變傳統的教育方式,實現對話教學。而對話教學的實施,需要師生關系的和諧為基礎,同時對話教學也促進了師生關系的融洽,二者息息相關、相輔相成。重新審視師生角色,對話教學下的師生關系是:尊重與信任、民主與平等、合作與對話、認可與欣賞。
關鍵詞 對話教學 師生關系 和諧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10.059
Abstract By reflecting on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are: the dignity of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teacher subject, students are passive, lack of respect, this kind of disharmoniou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new curriculum demand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 and realize the dialogue tea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alogue teaching needs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s the foundation, while the dialogue teaching has also promoted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two are closely related. To re-examine the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dialogue teaching is: respect and trust, democracy and equality, cooperation and dialogue, recognition and appreciation.
Keywords dialogue teaching;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harmony
師生關系是指在教育過程中師生間所形成的相互關系,它既包括互相所處的地位,又包括彼此之間相互對待的態度。教學不僅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還蘊含著師生間的互動合作關系,教學活動更是在師生關系的維系下開展的。因此,師生關系是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保障。然而,傳統的師生觀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過于強調師道尊嚴,使師生關系處于不良的狀態,影響了教育的發展。
1 反思傳統的師生關系
中華民族是一個重視傳統道德的國家,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教師的地位格外受到重視。“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道尊嚴”、“天地君親師”、“生我者父母,育我者老師”等說法影響了師生在教育中本來的關系。①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現代教育思想強調“以人為本”,傳統的師生關系需要重新審視,以便于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來保障教育的發展。
1.1 社會過于重視“師道尊嚴”,忽略學生的主體性
傳統的“師道尊嚴”思想來源于《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敝袊且粋€重傳統文化的國家,以至于“師道尊嚴”被后人奉為教育理念而過于重視。傳統的教育理念認為,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是知識的擁有者和控制者,擔負著教育發展、國家興亡的大任,其在教育及人們心中的地位是高高在上、堅不可摧的。在這種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師生地位不平等,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略,教師成了教學的中心,師生間就是控制和被控制的關系。學生對教師是順從的,不敢懷疑知識,更不敢對知識創新。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限制,個性得不到張揚,學生也就成了單純的儲藏知識的容器。
1.2 教師過于拘泥社會的要求,而忽略學生的個性
在傳統的教育中,扎根于人們思想深處的社會本位論認為,學校就是培養社會需要的“工具”的場所。②而教師受這種思想的束縛,完全按照社會的要求培養學生,忽略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身心發展特點。教師把教育目的化,忽略學生的情感和教育的生命性,缺乏和學生間的溝通交流,因而導致師生關系緊張,教育得不到有效開展,學生得不到全面發展。
2 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必要性
基于傳統師生關系中學生主體性喪、師生間缺乏尊重和交流、師生得不到共同發展,在新時期教育變革下這種緊張的師生關系必須重建。
首先,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學的基礎。一切教育活動的開展都需要教師與學生、教與學的合作交流。③師生關系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師生的情緒、課堂氣氛和教學的積極性,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學生對教師工作的配合度、支持度、參與度就是學生愿不愿意接受教師的教學影響,決定了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開展,師生關系在其中起著指導性的作用。④良好的師生關系能喚起學生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的思維,極大地提高教學工作。
其次,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教師職業發展。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要承擔者、組織者、實施者和主導者。因而教師在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中是主要方面。⑤良好的師生關系會使教師自信心增強,工作精神飽滿,職業幸福感更高,自我學習的動力就更強。相反,師生關系的不和諧會極大地降低教師的信心,上課無狀態,無成就感,產生職業倦怠。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師的發展。
最后,良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身心成長的重要性。師生關系融洽,教師對學生充滿關愛,學生尊重老師,這種亦師亦友的關系,不僅能使學生對老師產生好感,也能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更有助于自身品質的塑造。學生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積極學習,體現了自己的價值,變得更加自信、樂觀和充滿愛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一方面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人格品質,心理方面得到了成長,有助于孩子們以后在社會上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
3 對話教學下和諧師生關系的重建
隨著教學理念的改革,傳統的師生關系必須有所轉變,而新的教學形態——對話教學的出現,是對傳統師生觀的重大變革。對話教學下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知識的霸權者、師道尊嚴的維護者;學生不再是知識的純粹聆聽者和被動接受者,不再是儲藏知識的容器。對話教學促進了和諧師生關系的重建。
3.1 對話教學的思想內涵
被譽為“拉丁美洲的杜威”的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羅·弗萊雷于20世紀70年代在其代表作《被壓迫者的教育學》中,正式提出“對話教學”的概念。⑥在對話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教師通過對話掌握了學生的問題和個性差異,并適時調整教學策略,因材施教。對話教學促使了學生建構知識的主動性,促進了師生共同發展,師生關系發生了變化。對話教學的思想內涵是: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交流合作的教學方式、共同創造和發展的教學目標。⑦
3.2 和諧的師生關系
所謂“和諧”是指事物之間相處的協調性和融洽性。“和諧不是事物間外在的協調統一,而是其本質的內外統一和相互滲透,進而產生一種積極的效果。”⑧和諧不是外在言語對話上的和諧,它是師生間知、情、意、行相互作用過程的和諧,共同進步是和諧的最終目的。
3.2.1 尊重與信任
傳統的“師道尊嚴”表達了對教師的尊重,但尊重是相互的,學生同樣有資格享受來自教師的尊重。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知識和行為,不能因為學生的調皮和無知就看不起學生的人格,更不能因為個別學生腦子笨、成績差就忽略他們。⑨教師應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得到教師尊重的學生才能更加自信,身心才能健康。師生之間要相互理解和信任,要經常交流,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下雙方自信地展現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最終共同進步。
3.2.2 民主與平等
教師無論在知識還是生活閱歷方面,都要遠高于學生,但教師不是控制者、主宰者,學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認知能力,師生之間應是民主、平等的。尤其是在教學中,教師要展現民主的精神,創設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對每個學生的問題,都要認真對待,充分認可、鼓勵學生們思考。在這種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學生思想自由,盡情發揮,鍛煉了自主性和創造性,學生的身心得到了成長,教育目的得到了實現。
3.2.3 合作與對話
對話教學下,師生角色發生了變化,師生關系也隨之而改變。在新的教學形態下,教師是對話情境的創造者、傾聽者和參與者;學生成了知識的建構者和合作者。因此師生關系也就是合作與對話的關系。多爾曾有一段精彩的言論:“平等對話中的主體——教師,它的作用沒有被摒棄,而是重新得到建構,從站在情境之外轉化為與情境共存”。師生之間對話交流,培養了學生們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學生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
3.2.4 認可與欣賞
師生間在互相尊重與信任、民主與平等、合作與對話的基礎上,還應互相認可與欣賞。學生認可并欣賞教師,相信教師的能力,認可教師的品質,愿意跟隨教師學習,內心充滿了渴望,這樣學習效果才更明顯。教師得到了學生的認可,更有信心能教好學生,更有教學的熱情和激情,才會投入更多的愛。這樣才真正達到師生關系的和諧。
總之,在這種民主平等、互相信任、合作交流的對話教學下師生關系更加和諧。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真誠的理解、信任的師生關系及和諧的課堂氛圍才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對話教學下和諧師生關系對教育教學的發展、對教師和學生的成長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注釋
① 吳岳軍.論傳統師生關系的缺失及其出路[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職教通訊),2009.10:90-92+104.
② 吳岳軍.傳統師生關系的透視及其現代轉型[J].現代教育管理,2010.1:73-75.
③ 溫文娟.中學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④ 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⑤ 陳淼鑫.中學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⑥ [巴西]保羅·弗萊雷.被壓迫者的教育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
⑦ 張慧麗.對話式教學與對話式師生觀[J].新課程(綜合版),2010,No.10203:37-38.
⑧ 朱智賢主編.心理學大辭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265.
⑨ 王生宏.試論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J].科技信息,2011.2:30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