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兆榮
摘 要: “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和對外工程承包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契機,但在對外經濟合作中因人才缺乏或經驗不足導致的國際經濟合作矛盾增加等問題不斷凸顯,基于此,就《國際經濟合作》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方式進行探討,通過增加實踐教學課時、采購實驗軟件、改變教學方式和改變考核方式等方法相結合,提高《國際經濟合作》課程教學質量,為將來從事該領域工作的畢業生提供必要的知識儲備。
關鍵詞: 一帶一路 《國際經濟合作》 教學探索
自2013年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截至2015年,中國企業對“一帶一路”國家對外直接投資額同比增長18.2%;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新簽合同額同比增長7.4%。中國對“一帶一路”上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和工程承包項目數量與金額不斷增加,勢必將會帶動更多的國際經濟合作領域發展。《國際經濟合作》課程的主旨是培養學生從事國際經濟合作業務的基本能力和素養,結合“一帶一路”的戰略愿景,探索《國際經濟合作》課堂教學模式,以適應國際經濟合作領域新趨勢。
一、“一帶一路”戰略對《國際經濟合作》課堂教學提出要求
國際經濟合作的實質是要素的國際移動,國際工程承包、國際直接投資和國際間接投資將成為重中之重,共建“一帶一路”的重點任務是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根據人力資本理論,經濟形態變化必將影響教育形態的變化,因為經濟發展會對教育提出新要求,而教育為發揮社會服務功能,必將適應經濟新發展。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面臨“走出去,引進來”與“留得住”的問題,這其中,影響因素很多,人才是至關重要的因素。為此,教育應積極發揮面向現代化的服務功能,特別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等相關專業的教育,要時刻以國際經濟形勢發展變化為著眼點,不斷調整教學內容,培養適應經濟發展的國際經濟類人才。因此,教學中不斷把新的經濟形勢變化融入日常的教學內容中,這也是教學與時俱進思想的體現。綜上所述,“一帶一路”經濟帶建設對《國際經濟合作》課程提出的要求是:與時俱進地培養熟悉當前國際環境的國際經濟與貿易人才,能夠適應中國經貿關系全方位發展的人才,能夠在投資、金融與工程承包等領域開拓市場的國際經貿人才。因篇幅所限,本文重點分析“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國際經濟合作》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及所進行的教學改革探索。
二、《國際經濟合作》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國際經濟合作》課程包含內容較多,甚至有許多交叉內容,但又有區別,例如國際直接投資部分與《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有較大區別,《國際經濟合作》側重講述跨國投資的管理方式、投資的風險,等等。
(二)因《國際經濟合作》課程的課時限制,不能覆蓋全部重要內容,或者課堂展開討論時間不夠,比如跨國收購的風險及如何應對,跨國收購后的管理方式及選擇等問題。
(三)《國際經濟合作》課程因課時少,定性為概論之類的課程,因此很少開設實踐課程,在授課過程中講授國際環節,例如國際債券承銷、國際股票的發行等內容偏重國際與國內的區別,對學生而言很重要,通過案例講授很活潑,若有實踐教學部分,則理解會更深。例如國際工程承包是當今國際經濟合作的一個重要方面,而這方面內容講授是經貿類老師的弱項。
(四)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案例引導學生學習,一般都是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這樣就會因思維方式限制導致問題討論的深度和廣度不夠,因此,要對這種情況加以改變,切實強化課堂中案例討論的效果。
三、《國際經濟合作》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
(一)改變教學方法,增加學生課外學習時間,提前布置教學案例,以學生為中心形成學習任務。課前運用網絡或者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及到社會企業進行調研的形式,完成案例準備,這樣學生就能在課上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教師針對案例及學生形成的問題及評價進行答疑,這對教師教學能力要求較高,因為在開放式環境下,學生會搜集到什么案例,形成什么樣的問題,教師并不可控。比如在國際直接投資部分,國際直接投資環境的評估對一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風險控制非常重要,對環境進行評估需要廣泛的知識背景和專業技能,比如投資對象國的法律,尤其是招商引資方面的法律;投資對象國的風土人情、政治制度等。這部分內容,討論前把案例發送給學生,學生提前準備,寫出跨國直接投資環境報告,老師進行點評,這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教學要求。但是可以嘗試,并且可以嘗試進行教師集體備課,群策群力備好這門課。
(二)學校與教師共同創造“走出去”條件,積極到有“一帶一路”背景的國際企業進行社會實踐,了解“一帶一路”背景下走出去的企業會遇到的問題,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實踐方式,可以脫崗鍛煉,也可以兼職鍛煉,這樣教師把了解的有針對性的問題帶到課堂教學中,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實踐性。
(三)設置實踐課程,購置實驗軟件,進行實踐課程教學,形成場景環境,更好地促進理論教學。并且可以考慮與土木專業的招投標課程聯合進行實踐,在國際工程承包課程內容部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主要掌握工程范圍之外的內容,比如商務標的招投標,發生問題之后的索賠和理賠等,但是這些問題沒有專業知識為依托,學生處理起來比較難,所以考慮與土木專業的招投標實驗聯合進行,這樣可以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
(四)改變教師課堂打分標準,在開學之初和學生提出學習目標,明確平時分的考核標準,對課堂積極思考,提出有見地問題的學生進行高分評價,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授課具體實踐中學生表現也確實如此,當學生發現老師以開放式的心態與學生進行知識探索,他們會積極準備,踴躍發言。
(五)重視作業內容,很多時候學生不認真對待作業,是因為他預估教師是不會認真批改作業的,所以,就會產生偷懶行為。在作業內容布置上盡量做到沒有答案可以直接采用,同時在作業批改上公開透明,把作業放到課堂上討論,作業答案出處有依據,比如國際直接投資環境評估的數據來源、觀點的可行性、實踐的可操作性等方面進行分析,并且采用三輪討論制,第一輪通過的留下,現場打分,其余返回按照修改建議修改,下一輪再討論修改,直至全班同學作業都通過。
參考文獻:
[1]孫瑩.基于溝通視角的國際經濟合作課程研究型教學實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04).
[2]錢誼.基于國際商務合同的《國際經濟合作》課程建設思路[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09).
[3]戰岐林,曾小慧.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合作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時代金融,2015(02).
[4]王威,穆琳,李鐵峰.CDIO項目教學法在《國際經濟合作》課程中的應用[J].科技與管理,2013(01).
[5]賀寧華.《國際經濟合作》課程結構調整研究—基于中國對外經濟合作發展變化[J].當代經濟,2010(11).
[6]孟慶超.國際經濟合作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基于當前我國對外經濟合作特點的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12(10).
[7]胡江云.“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下雙邊務實合作研究[J].國際經濟合作,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