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疆
【摘 要】 本文以西安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探討了發展路徑。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訓練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引導大學生創新職業觀。
【關鍵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現狀;發展途徑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1、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義
創新創業教育包含了“創新”與“創業”兩個點。創新教育就是以培養人們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它有別于傳統教育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而創業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的核心價值觀就是事業心與開拓技能的培養,就是一個人開創性形成的教育。最近,創新創業教育在各大高校陸續開展起來,為廣大的大學生提供一條新的道路,為社會培養自助創新創業人才。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此表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既可以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和公平正義”。在論及創業創新文化時,強調“讓人們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精神追求和自身價值”。在此背景下,針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對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難題具有重大意義。
2、國內外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研究現狀
(1)創新創業教育理念不夠成熟。我國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基本上是空白,而學生大多處于應試教育,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大多數高校現在開始開設相關創新創業課程,但存在授課師資不完善、授課形式不統一等問題。我們看到不光是學生缺少創新創業理念,現如今高校教師也缺少創新創業理念,這樣就導致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上面缺少師資力量,我們如何培養一批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師資力量和團隊,需要學校考慮。
(2)缺乏系統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規劃。創新創業教育在大部分高校中仍處于團委老師負責、學院輔導員參與、實驗室老師帶隊的自由組合形式,沒有真正的做到融入每個專業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方案中,教學形式和教學模式多為學生活動、講座、論壇、沙龍等隨機性模式,并沒有其他課程的穩定性、長期性、系統性,而且學生創新創業成果缺少與實踐結合的機會,大部分只能停留于實驗室。
(3)缺少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我國大部分高校由于資金、校園規劃、參與人數等原因,忽視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建設。現在大部分高校根據自身發展設立的有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訓練計劃項目,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創業比賽,但基本上都是實驗室老師帶領,產生為了比賽而比賽,比賽結束后,研究成果也就不了了之,沒有做到真正創新創業實踐轉化。以西安郵電大學為例,學校建有大學生孵化基地,但是由于地方限制,每一年入住項目數量有限,大部分入駐項目是十分成熟的項目,其實學校各個學院應該也建有自己的孵化基地,這樣可能幫助初期建立項目的同學。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引導研究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一位在校大學生必須要修的一門必修課,鑒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國高校開展時間之久、開展范圍之大,所以無論是思想理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創新創業教育都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理論基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也是近些年高校著重開展的,相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積累上面還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們要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依托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這對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會產生推動作用。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引導途徑
(1)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創新創業意識的教育應該是創新創業教育的著力點,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讓大學生在思想上有了創新創業意識,這樣才會形成一定程度的主動性,并且只有在思想上面認識到創新創業的重要性,才會在創新創業過程中克服困難,一路向前。在日常教育過程中,通過創新意識的培養,形成一定的創業意識,有了創業動機,創新創業教育才會順利開展。以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為例,學院在培養創新創業意識上面,采取制定科技創新“三個階段”,即“積淀”階段、“共進”階段、“綻放”階段,繼續夯牢科技文化教育工作堅實基礎,大幅度提高學科競賽參與率,形成全新的“廣泛宣傳-全院參與—科學選拔-重點培養-競賽獲獎”的全新模式,提高學院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的積極性。此外,學院創新提出學科競賽分類宣傳,在“互聯網+”時代下將學科競賽的知識普及到年級、班級、宿舍、學生每個人的手機,形成以學科競賽內容、競賽等級、競賽時間的歸類,制作出競賽日歷。這些措施使得學生在校期間根據自己能力參加相對應的競賽和項目,培養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的意識,讓創新創業不在高大上,而是走進大家日常生活。
(2)訓練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都有關于創新能力的培養教育,但社會上對于創業者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思想教育工作者也需要與時俱進,應該不斷完善學生創新創業所需軟件和硬件建設,不斷消除制約大學生“雙創”障礙,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者試錯的底氣和勇氣為目標,著重培養大學生學科競賽創新能力、職業技巧、創業技能的能力。以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為例,學院成立集智創客工坊,本著“集眾智以成大業,匯英才云集于此”的理念,希望形成以學院科技創新協會為硬件、學院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為軟件,公司直接對接創新創業團隊為核心競爭力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體系,實施“競賽項目-團隊包裝-公司成立”養成模式,從根本上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
(3)培養大學生創新職業觀。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能力的提高,最終還是要歸于大學生就業,我們需要幫助大學生明確職業發展方向,科學規劃人生發展道路,轉變就業觀念,提升求職技巧,了解創業咨詢,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為畢業生增加就業渠道,為用人單位提供優秀人才,從而為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做出貢獻。以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為例,學院大學生職業發展協會協會開展了以“模擬面試”和“勇往職前”職場沙龍為代表的品牌活動。“模擬面試”活動是以同學們互為面試官和招聘者,旨在段煉學生膽量、應變能力、邏輯關系、語言表達等能力,鍛煉學生綜合素質。“勇往職前”沙龍活動,內容主要針對大學實習、簡歷優化、面試技巧、招聘經歷等方面問題進行設計,我們希望參加同學可以解答他們對于就業困惑,培養優秀職業道德觀。
三、結語
通過本課題研究,使我們能夠較為深入、準確、全面的了解和分析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研究的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與對策,從學工角度將大學生創新創業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對于完善學生素質教育、構建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建設,對于健全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明照風主編.職業規劃與創新創業[M].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
[2] 梁坤倫.新常態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與模式創新[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5.6.
【作者簡介】
姜 疆(1985-)男,陜西西安人,碩士,西安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