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涵?楊舜清


【摘 要】 本文闡述了我國紅色旅游現狀與懷化市紅色旅游景點現狀,分析了懷化市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懷化市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路徑。要提高對紅色旅游資源價值的認識;重視紅色文化旅游資源保護;注重相關旅游資源的整合。
【關鍵詞】 懷化市;紅色文化;紅色旅游資源;開發路徑
一、我國紅色旅游現狀與懷化市紅色旅游現狀分析
1、我國紅色旅游現狀
據統計,我國紅色文化旅游人數2015年較2004年增長9.8億人次。到2015年底,我國紅色文化旅游景區達到249個,其中4A級以上173個,5A級26個,其中接待人數超過100萬人次的景區達到118個。在紀念館、博物館等免費開放的前提下,2015年紅色旅游綜合收入達到2611.74億元,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紅色文化旅游成為黨和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重要渠道,成為加強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載體,成為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
2、懷化市紅色旅游現狀
懷化市紅色旅游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數在全懷化市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數中占比較大。以2014年為例,2014年懷化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604.97萬人次,其中,芷江240.97萬人次,占全市的39.8%;通道193.13萬人次,占全市的31.9%。由圖1可知,懷化市紅色旅游資源是懷化市向外展示的一張重要名片,芷江、通道成為游客來到懷化的主要目的地。伴隨著交通進一步的便利,特別是婁懷高速、滬昆高鐵的開通,懷化市紅色旅游的可進入性、通達性、便捷性和舒適性得到進一步優化,并且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圖1 2014年懷化市各景點接待游客比例圖
數據來源:懷化市旅游局網
二、懷化市主要紅色旅游景點現狀分析
1、芷江抗日受降坊
位于湖南省芷江縣七里橋境內,1985年經芷江縣人民政府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修復開放。于2009年升格為國家4A級景區,并于2015年成功舉辦“中國芷江·國際和平節”。據統計,2015 年全縣共接待國內外游客450.3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2.52億元,同比均增長12.3%。
2、通道轉兵舊址
位于湖南省西南邊陲通道侗族自治縣,于2010年8月,成功入列第二批全國紅色經典景區開發項目。而近年來,通道大力推進侗族文化、生態文化和紅色文化等核心資源與產業要素的整合與開發,致力于成為全國侗文化旅游第一縣。于2016年成功舉辦“弘揚長征魂,同筑中國夢”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全國青少年集郵教育實踐活動(湖南通道),成功反映了通道的發展變化,進一步提升通道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3、向警予同志紀念館
位于湘西沅水中游的溆浦縣城,是一棟具有地方特色的木結構四合院,建筑占地1200多平方米。于2015年10 月16 日,舉行“全國婦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并致力于成為全國婦女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先進基地。
4、粟裕同志紀念館
位于湖南省會同縣坪村鎮楓木村,于1984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始建于清咸豐年間(1851-1861),占地面積450平方米。建黨95周年來臨之際粟裕同志紀念館積極開展“建黨95周年服務月”系列活動,七一當天,粟裕同志紀念館共接待團體隊伍36家,游客總數達1800多人次。
圖2 懷化市主要紅色文化景點現狀簡介
景點名稱 主要宣揚文化 質量等級 接待人數(萬)
芷江受降紀念坊 和平文化 AAAA 240.97
通道轉兵紀念館 長征精神與侗族文化 AAA 193.13
向警予同志紀念館 婦女愛國主義文化 AAA 約80
粟裕同志紀念館 愛國主義文化 暫無 約40
數據來源:懷化市旅游局網站、懷化新聞網、通道侗族自治縣政府門戶網站、會同縣政府門戶網站。
三、懷化市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旅游景點周邊設施配置不齊全
旅游景點周邊的設施配置會很大程度上影響游客的旅游體驗并有可能成為景點發展的桎梏。旅游景點周邊的住宿、餐飲甚至于小型便利店,都會或多或少影響游客的旅游體驗與在景區的停留時間。以芷江為例:通過芷江和平文化節的舉辦與近些年來芷江不斷打造抗戰文化所帶來了許多的“人氣”與“財氣”,芷江紅色旅游的名氣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然而,現有設施已經無法支持游客的接待,特別是在芷江和平節舉辦期間與國慶期間,甚至出現了住宿“一房難求”的情況,而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來芷江旅游的游客們在當地的停留時間通常為半天左右的情況。
2、開發整合利用率低
第一,對分布在各個地域的紅色文化資源整合不夠。懷化市各紅色文化資源的分布較為分散。懷化是湖南省面積最大的地級市,而懷化主要旅游景點除芷江外,都位于懷化的邊緣地帶且十分分散,故而如何讓游客更多地游覽懷化市邊緣紅色旅游景點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第二,同一主題的各種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不夠。如果只重視文化資源單體開發,忽視文化資源的群體整合重組、立體開發,就會導致資源利用率不高,綜合效益不高。在這一點上芷江是做得比較好的,其在抗戰勝利受降紀念坊的附近建造了飛虎隊紀念館,極大地豐富了其和平文化的內涵,而懷化其它紅色旅游景點還沒有進行這方面的探索。第三,對紅色文化資源與其他旅游資源整合不夠。懷化的各個紅色旅游景點,除了紅色文化資源之外,還有自然風光、民俗文化等資源,在開發利用時,往往只注重開發某一方而,忽視與其他資源聯合開發利用。在這一點上除了通道將其紅色文化與自然資源與民俗文化進行了有機結合外,其余景點都不同程度存在著這個問題。
3、開發利用方式單一
開發上注重外延式,注重紅色文化資源數量的增長,而忽視內涵的挖掘。有些景點總是急于不斷在尋找本地區新的紅色文化旅游景點,注重旅游景點的疊加,而忽視其景點內涵的研究,不斷修建新的紀念館,以吸引更多游客。在利用的途徑上,對于偉人使用物件與紅色經典利用得比較多,重點關注參觀閱讀,而對于動態體驗不夠重視,從而造成了游客與景點的互動較少的現狀。在展示的方式上,較少采用先進的技術和科技手段,展品單一而陳舊,缺少新鮮感。重靜態的展示而忽視動態的體驗,缺少讓游客想要再次游覽的魅力。
四、懷化市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路徑
1、提高紅色旅游資源價值的認識
長期以來,懷化各地區、各部門甚至是普通民眾對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價值認識不足,導致在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過程中破壞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現象司空見慣,因此提高居民對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價值認識,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要逐步提高廣大市民對紅色旅游資源的認識,認識到紅色旅游資源具有豐富的革命文化價值、經濟價值與教育價值。這是加強對紅色旅游資源保護的前提。
2、重視懷化紅色文化旅游資源保護
長期以來,由于紅色旅游資源大多地處兩翼地區,交通閉塞、經濟落后、群眾思想觀念落后、資源保護意識不強、對資源價值認識不足、資源保護資金緊張等因素的影響,紅色文化旅游資源保護存在很大的漏洞,特別是開發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過程中不注重保護。應該注意的是,紅色文化旅游資源是展現懷化文化的重要載體,紅色旅游資源絕大部分是革命文物類資源,因此需要加強對紅色旅游資源的保護。紅色旅游資源是十分重要的德育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經濟價值,是紅色旅游地區賴以生存的基礎,是發展紅色旅游的前提條件,只有保護好紅色旅游資源,才能夠實現紅色旅游的發展。
3、注重相關旅游資源整合
長期以來,懷化紅色文化旅游發展面臨著點多、弱、散的特點,懷化文化紅色旅游資源分布廣泛,資源品質較好,但懷化文化紅色旅游沒有形成良好的合力,懷化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整合度不夠。故而為了有效地整合懷化紅色文化旅游資源,需要從管理體制創新、全面整合資源、完善配套設施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懷化市擁有著豐富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儲備,這些紅色資源自成系統,具有區域化發展的基礎和優勢,蘊含極大的經濟價值,故而對于懷化市紅色旅游資源的研究與開發利用十分必要。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還要善于規劃現有的紅色旅游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模式,最終帶動懷化第三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耿笑笑.紅色旅游:湘鄂渝黔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的重要路徑研究[D].湖南:吉首大學.2013.
[2] 吳明.重慶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研究—以紅巖聯線為例[D].湖南:湘潭大學.2012.
[3] 曾喜云.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08.
[4] 李琳.論紅色旅游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0.
[5] 王永秀.沂蒙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3.
[6] 曾美慶.紅色文化資源價值分析—以懷化為例[J].湘潮(下半月),2010.
【作者簡介】
劉思涵(1995-)女,湖南長沙人,在校學生.
楊舜清(1989-)男,湖南懷化人,講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本文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