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現狀分析和研究意義闡述的基礎上,探討了“微時代”下高校輔導員增強網絡話語權、實施輿情引導的策略。要深刻認識網絡的快速發(fā)展對大學生的意志、情感、認知以及行為產生的影響,積極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積極營造網絡正面輿論,不斷開展培養(yǎng)教育工作,大力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yǎng);不斷總結新時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和發(fā)展規(guī)律,增強使命感和時代感。
【關鍵詞】 高校輔導員;“微時代”;網絡話語權;輿情引導;策略
一、現狀分析
隨著“大數據”、“新媒體”、“自媒體”、“微時代”等概念的出現,對高校輔導員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zhàn),同時也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擴充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據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CNNIC)在2016年8月發(fā)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7.1億,互聯(lián)網普及率達51.7%,超全球平均水平3.1個百分點、超亞洲平均水平8.1個百分點。
截至2016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6.56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僅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占比達24.5%,網民上網設備進一步向移動端集中。
當前,高校網絡輿情引導工作在實踐中仍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正如瞿陣和董雨兩位學者所提到的“互動不足、溝通不暢、機制不順、管理無序”,大多數高校都能將網絡輿情引導工作作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工作來完成,獲得相應的重視,但現實中仍存在很多方法、技術、觀念等方面的問題,也正是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該項工作很難取得創(chuàng)新,在理論研究方面也難有突破。
二、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出:“做好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加強高校意識形態(tài)陣地建設,是一項戰(zhàn)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事關黨對高校的領導,事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后繼有人,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意義。”中共中央16號令《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在繼承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努力體現時代性,把握規(guī)律性,富于創(chuàng)造性,增強實效性”。從國家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中不難發(fā)現,對大學生進行網絡輿論的引導勢在必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過程中兩者都應受到重視。
2、現實意義
網絡傳播具有互相交織、自由開放的特點,而高校在校生們思維活躍、信息獲取量大,極易接受新鮮事物,但也存在易沖動、感情用事等特征。綜合以上兩個特征或特點,不難發(fā)現高校在校大學生已然成為了網絡輿論接受和傳播的主力軍。然而,從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中我們看到,高校輔導員的網絡話語權沒有很好的發(fā)揮作用,輿情引導也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調整觀念、與時俱進、增強效果,發(fā)揮網絡輿論的積極作用。
如果一味堅持單一方法將會為現實工作帶來一系列問題,終將導致高校網絡輿論的引導出現管理松懈、不被重視、責權不明的問題。試想在這樣的現實面前,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一定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對于高校整體網絡氛圍的營造、網絡環(huán)境的改善、網絡文化的提升帶來不利甚至阻礙。因此,探究高校輔導員網絡話語權和輿論引導的積極作用、有效對策和途徑方法,已經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一項重要課題和艱巨任務。
三、“微時代”高校輔導員增強網絡話語權、實施輿情引導的策略
在網絡這一新的環(huán)境下,高校輔導員應調整思路,創(chuàng)新方法,不斷革新,利用好高校輔導員網絡話語權與輿情引導,這直接關系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當前,學術界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的梳理和探討,針對高校輔導員網絡話語權與輿情引導的研究也一直在進行中。
首先,通過對“微時代”高校輔導員網絡話語權與輿情引導策略研究,進一步認識網絡的快速發(fā)展對大學生的意志、情感、認知以及行為產生的影響,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新途徑。高校輔導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理應重視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高地的爭奪,不斷利用網絡新媒體提升自己,發(fā)揮其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增進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實效性、針對性和吸引力,努力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其次,從高校輔導員網絡話語權和輿情引導的內涵出發(fā),全面概括總結高校輔導員網絡話語權和輿情引導的形成機制和特點,探究出高校輔導員網絡話語權和輿情引導的必要性和最終目標,總結“微時代”高校輔導員網絡話語權與輿情引導的影響因素、現狀等問題,找出解決方法。研究過程中還應遵循“把握原則,堅持黨性、疏堵結合,以人為本、突出個性、 注重效果、發(fā)揮優(yōu)勢、與時俱進”通過實時、全面、客觀的調查研究找出高校輔導員網絡話語權與輿情引導的新途徑,不斷完善網絡制度,構建和諧規(guī)范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另一方面,還應加強校園網絡輿情的監(jiān)控,完善網絡預警機制,多重并舉,積極營造網絡正面輿論,不斷開展培養(yǎng)教育工作,最終提升大學生的網絡素養(yǎng)。
第三,依據《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的具體要求,從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實際出發(fā)積極探索,不斷總結新時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和發(fā)展規(guī)律,嚴格遵守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以觀念、新方法、新原則、新機制,不斷增強使命感、時代感,不斷增進對問題的把握和了解,確保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時代環(huán)境下依然能創(chuàng)造出新的輝煌、譜寫新的篇章。
總之,高校輔導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要重視對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爭奪,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提升自身在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話語權和輿情引導能力,增強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切實培養(yǎng)出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獻選編(1978-2008)[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2] 馮云平.自媒體視域下提升高校輔導員網絡輿論引導能力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
[3] 教育部舉行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研討會[EB/OL].http://www.gov.cn/gzdt/2007/con-tent_831013.html.
[4] 李義明,王舒馳.從“控網”、“用網”到“生活在網中”—媒介化社會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J].思想教育研究,2014.7.
[5] 李藍冰,胡樹祥.Web 技術升級推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深化發(fā)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6.
[6] 崔海英.大數據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維度與實現方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5.3.
[7] 胡小媛,宗惠.自媒體時代下的高校輔導員網絡輿論引導研究[J].棗園學院學報,2015.6.
[8] 王圓圓.高校輔導員網絡輿論引導能力培養(yǎng)[J].教育評論,2014.9.
[9] 張佳希.輔導員在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教育教法探討與實踐,2015.9.
[10] 張遠航,韓軼.輔導員博客引導校園網絡輿論的現狀及對策[J].高校輔導員,2013.2.
【作者簡介】
孫曉敏(1986.8-)女,山西大同人,講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