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鈺 侯小鋒
摘 要:信息化是社會從工業化階段發展到一個以信息為標志的新階段。2015年全國兩會,將“互聯網+”寫入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意味著“互聯網+”正式被納入頂層設計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科學技術的更新換代越來越迅猛,而互聯網為品牌傳播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渠道,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各種各樣的互聯網品牌廣告。本文將對信息化社會互聯網時代品牌消費的分工模式進行以下淺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品牌;消費;模式
1 品牌人格化
近現代的品牌出現了返祖現象。古代商品是通過商人遠涉游走叫賣而傳播交易的。經常進行長途販賣的商人通過誠信的經營,成了他所出售產品的代言人。在消費者互相交流中,就把例如“老王家燒餅”“小李家剪刀”等作為商品的“品牌”傳播開來。而老王、小李個人本身,則成為了人們信任他們所經營產品的質量保證。并與老王小李本人的可靠度掛鉤,漸漸形成了人們口口相傳的口碑。人本身作為產品的擔保,將人格的品質特征融入到了產品當中。
隨著工業化的出現,近現代交通運輸不斷發達,大量的產品被運往到更廣闊的區域。而且產品的種類以及生產商家的極速增多。如今品牌成為一個廠商定義自己商品的必要手段,通過給品牌融入一種價值觀或者理念將產品定位在某一品類或某一人群中而出售。這種概念的傳輸,通過各種營銷手段來實現。但這種所謂的工業時代的品牌是沒有血液的,知名的品牌也許大家知道它代表了品質,代表了身份。但是,它與用戶之間聯系甚少,人們認可的是從產品體現出的符合品牌價值的這套單純概念。然而,互聯網對于品牌的重新定義回到了商品經濟起源之初的時刻。
由于互聯網這種去中心化的網絡結構,每個人都是可以被連接的,也可以成為充分共享自己信息的網絡節點。因此,原始的吆喝叫賣不再受到局限,它可以傳播到很遠很遠,到達一個沒有邊界的地方。打破了時空界限的影響,傳統的手藝人能夠通過講述自己本身的故事介紹自己的商品,可以將一件高品質的產品通過互聯網的渠道進行銷售。而這背后,是以生產者本身的誠信為擔保,一旦被用戶認可就形成獨有的口碑,口碑的內涵是人格化的品質,繼而形成品牌效應。現在的小米,褚橙,皆如此。購買小米的幾乎很少有人不曉得雷軍,購買褚橙的也很少有人不曉得褚時健。正是因為,這些品牌是在互聯網上被制造出來的。他們都帶有互聯網的基因,褚橙背后是褚時健的勵志故事,雷軍背后是對小米專注極致的創業精神。這就是人格化的精神融入到了產品中產生的魅力。
互聯網模式下,品牌的開發和換代會非常之快,同時,也是一個全面淘汰和沉淀的過程,最終保留下來的品牌都是被消費者真正信任和認可的。只有一心為消費者著想和服務,認認真真把產品做好,才會獲得用戶,獲得市場。顧客是上帝,這句經典的口號在互聯網時代也許可以真正被實現,用戶不但可以用手投票,也可以用腳投票。用戶評價可以隨時干掉你,也可以讓你不斷改進,做得更好。這也是從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消費者與產品提供者平等促進的過程,也是現在很多商人說生意越來越難做的原因。
2 產品個性化
由于互聯網可以將個性化信息及時反饋給生產商。免去了生產企業自己做調研,了解市場的過程。讓渠道變短,與消費者更加接近,使個性化定制成為可能。而且節省了大量調研成本,并可以專注于生產研發,提高產品工藝水準,做到精益化高品質生產。
同時,避免了大工業標準化生產中無法滿足用戶個性化的問題。既能夠個性化定制,又能夠快速生產滿足需求。例如,福建有一家做紅木家具的企業,曾經的生產是通過每年召開全國經銷商大會,然后把今年基于市場調研開發出的新產品通知大家。經銷商紛紛大批量訂購,通過省市縣級的代理商再鋪貨到全國。整個渠道需要積壓大量產品。
然而,在互聯網時代的推進下迅速轉型升級,取消大量的渠道商,直接在全國各地建立網絡終端服務店,一臺電腦,一個工作人員,將已經設計好的家具模型的各種原始個性化加工件通過電腦展示給消費者,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然后系統進行合理組合形成一個定制化的整體模型。用戶支付預付款之后,電腦將訂單信息發到生產中心,生產中心直接根據訂單生產裝配,然后經過物流運輸到客戶的家中。這種高效的定制化生產讓資源得到極大的節省。
3 客戶用戶化
傳統的商業活動只需要抓住客戶即可。但在互聯網時代,所有一切都將被打散,成為碎片化的資源。客戶不再成為價值創造的焦點,價值回歸每一位用戶。互聯網極大地解決了信息的不對稱,所以世界是平的,中間環節被精簡。以前通過維持與客戶之間的良好關系而進行商業活動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只有通過互聯網找到自己的用戶群體,才是有未來的。
例如,過去的百度,開始是給搜狐等門戶網站做后臺搜索支持,他的沒有用戶只有客戶。只需要維護好與各個門戶網站的關系即可,但這種情況讓百度沒有任何話語權,門戶網站可以隨時與其砍價,因為做后臺搜索的企業多了就會有競爭,故而沒有任何議價權。然而,后來百度開始自己做搜索,他從維護客戶轉變為吸引用戶,從此成就了今天的百度。無論互聯網企業也好,傳統商業企業也好,在渠道扁平和信息趨于對稱的今天,沒有用戶的企業是很難有未來的。
4 貨幣電子化
電子化的貨幣讓交易成本變得更低,買賣的效率更高。在第一章所述中,貨幣的穩定是商業活動能夠繁榮和商人能夠出現的關鍵。貨幣釋放了每一個人,人們可以通過從事專業化的工作獲得貨幣報酬來交換自己所不能生產的產品。然而,貨幣的電子化讓貨幣資本的保存和流通幾乎沒有了成本,讓商業資本能夠迅速聚集和流通,為買賣活動無時無刻進行提供了條件。
5 支付移動化
由于電子信息技術不斷發達,互聯網金融正在悄無聲息的撼動著傳統銀行的地位,雖然現在的體量和影響不是很大。但是,這種趨勢卻令傳統銀行產生懼怕。貨幣電子化是互聯網商業活動能夠完成的重要環節,其關鍵程度不亞于物流。因為,沒有EDI、RFID等技術的支持,在線交易就無法完成,就很難促成成交。
同時,由于智能手機的不斷普及,中國的移動網民數量不斷增多,單單微信用戶就有6個億的用戶。因此,支付這個環節就隨著這種移動終端的普及而開始了移動支付。掃一掃二維碼支付成為流行,電子錢包極其方便,支付快捷。為商業活動帶來了無限的可能,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的下單購物,為促進消費市場的繁榮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胡志兵.互聯網生產和消費三個模式的微觀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08.
[2] 駱毅.互聯網時代社會協同治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5.
作者簡介:劉鈺(1990—),女,山東聊城人,碩士,藝術設計專業,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侯小鋒(1973—),男,重慶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