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聰
小學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小學語文教師感到十分棘手頭痛的課題,也是小學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課。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們一談到寫作文,他們都很害怕。寫作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對學生識字寫字、用詞造句、選材構思、思維邏輯等的綜合訓練。因此,它最能集中地反映出學生的語文水平。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消除學生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愿意寫作、樂于寫作呢?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真正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觀念,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和認知發展規律,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個環節,采取種種方法,創造各種情境,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參與積極性,使他們能夠在學習中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闡述自己的觀點,真誠地表露自己的感情。
作文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作文意識,培養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和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真正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就必須重視學生的個體發展。作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重視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確定學生在作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然而,小學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個最主要原因是他們感到沒有素材可寫,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時好詞好句積累的量較少而感到無話可寫。張志公先生曾經說過:“語言教學在普通教育過程中恐怕算得上一個‘老大難問題,而作文教學恐怕又是語言工作中的一個‘老大難,也就是說作文教學是‘老大難中的‘老大難”。如何真正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呢?下面談談我個人在作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課內加強讀寫結合
首先,語文教學心理的研究表明,閱讀和寫作是兩個不同的心理過程。前者是自外而內的心理吸收,后者是由外而內的思想表達,但這兩個心理過程之間又是可以互相溝通的。就閱讀過程的心理機制而言,存在這樣兩個心理“回合”:一是從感知語言文字入手,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弄清,從而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這是一個從語言到思想,從形式到內容、從外部到內部、從部分到整體的心理過程;二是從上“回合”探究到的中心思想出發,研究作者是如何選材組材,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這是從思想到語言,從內容到形式,從內部到外部,從整體到部分的心理過程。這兩個“回合”恰好相反,前一個“回合”是基礎,但有待于發展到后一個“回合”,一個完整的閱讀教學過程,不僅要實現第一“回合”,也要實現第二“回合”。
其次,在作文教學中,首先是現實生活、客觀事物向學生的頭腦轉化,這是從事物向認識的第一重轉化;然后是學生的思想感情向外部語言的轉化。作文教學要順利地實現雙重轉化,關鍵就在于培養和提高認識能力,而這兩種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都必須以閱讀教學為基礎。
許多教師成功的教學實踐證明,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讀寫分離,兩敗俱傷。
二、加強課文朗讀訓練
通過朗讀,訓練學生的語言,可以糾正學生的發音,可以幫助學生根據文章的內容掌握停頓和語氣,從而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這種訓練實質上也是一種口頭作文訓練。嚴格的規范的朗讀,訓練久了,學生在說話時就會注意口齒清楚和恰當地表達感情。
通過朗讀,書面語言還原為口頭語言,這時,朗讀者站在作者的位置上,用自己的嘴代替作者說出一篇話來。朗讀者就好像成了作者,作者的語言就好像成了朗讀者自己的語言。如果一篇文章不止朗讀一遍,而是讀許多遍,讀得爛熟,作者的語言便真正化為讀者自己的語言,無論詞語、句子,還是表達方式,都被消化吸收,成為朗讀者自己的語言儲備。待到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時,只要從儲備里拿出來用,不愁有話說不出了。
通過朗讀,語言的材料積累越多,作文水平也就會相應提高。
三、加強復述訓練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語言比較接近口語,但與實際生活中的口語相比較,仍有一定的距離。復述訓練要求學生把課文里的一些書面語轉化成口頭語,從這個意義上說,復述也是一種作文訓練,它利用現成的書面語來促進口頭語的發展。如,有些詞只能用在書面語當中,像“不知何故”轉化成口頭語時就說“不知什么原因”。書面語中出現的單音節詞“但、雖、已”等,在口語里通常都改用雙音節詞“但是、雖然、已經”。又如,書面語表示連續對話時,提示說話人的語言可以在引用人物語言的后面作補充交代,換成口頭語表述時,提示說話人的語言一般都先作交代。書面語中有時會出現幾十個字的長句,閱讀長句時,只要花點時間就能理解長句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口述這樣的長句子,就必須把它分成幾個短句,甚至把可說可不說的話一概精簡。
復述訓練要求學生正確、規范地改變書面語的詞句,或者改變表述方式和順序。這就可以提高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四、多讀課外書籍
小學生要在課外多讀些少年兒童讀物。課外閱讀可以使學生豐富知識,開拓視野,受到思想教育。課外閱讀也有利于鞏固和擴大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語文知識,提高寫作水平。
課外書籍的種類很多,但由于語文教學受教學目標的限制,有許多讀物不可能讓學生在課堂里閱讀。選擇內容和形式各異的課外書籍供學生在課外閱讀,有利于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我的一位學生特別喜歡讀寫景的文章,日落的景象,海灘的風光,荷花的姿色,山村的竹林,她都能在讀后背誦幾段,久而久之,她對自然景物有特殊的情感,思維特別活躍。作為重慶的小朋友,第一次看到下雪,她也構思出了一個美而新的意境。
多讀課外書籍,還是幫助讀者積累語言材料的重要手段。把課外閱讀中學到的語言積累下來,在寫作時,再把這些語言融化到自己的語言中去,這樣,把讀和寫結合起來,也有利于提高作文水平,例如:看這個動作,單從課文里學習,只能學到看、眺望、注視、瞪、瞧等不多幾個,如果讀了課外書籍,就可補充許多,像鳥瞰、極目遠望、左顧右盼、環視、窺察、睽睽等等。詞匯豐富了,表達起來就得心應手,筆到意盡了。
語文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其根本目的在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質。寫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是學生思想展現的最佳形式。學生是作文的主人,習作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作文即做人,它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不僅對學生語文水平影響很大,而且還關系到學生思想品德、人格品質等多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小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真正確立,作文對他們的影響更是不可小視。因此,提高小學生作文水平任重道遠,需要我們做出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