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紅宏
【摘要】音樂鑒賞是用音樂本身的力量,使欣賞者置身于音響天地,通過鑒賞教學能有效培養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高中音樂教育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鑒賞作為一種音樂教學的重要手段也就在教學中占據了不可忽視的地位。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投入,在日常學習中積累知識,利用針對式鑒賞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成為真正能聽得懂音樂的人。
【關鍵詞】音樂鑒賞;課堂;教學;實踐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是高中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音樂鑒賞課,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影響。它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發展,心靈的凈化,人格的完善,文化思想素質素養的普遍提高,但是想上好高中音樂欣賞課也會有一定的難度。
一、要提高教師的音樂教育素質修養。
高中音樂教師,不一定要有多高深音樂方面的特殊人才,但是,必須全面掌握專業知識,有熟練的技能技巧。只有這樣,才能靈活駕馭課堂,開展其它音樂課外活動。音樂教師除對本專業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揮等技能,還有作曲知識、中外音樂史及重要音樂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樂理論知識必須掌握外,音樂教師只有博學多才,教學時才能運用自如,才能改變那種迂腐陳舊、形式呆滯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開啟學生的自身智慧,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我們只有不懈地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修養,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工作才會做得更好。
二、熟練掌握音樂教育教學藝術。
高中音樂鑒賞課內容繁多,古今中外各種各樣的音樂作品,學生不可能對這些內容都很感興趣。他們往往是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喜歡的就感興趣欣賞,不喜歡的,就顯現出厭煩情緒,甚至會出現消極的態度來學習,課堂上不夠認真聽課,不愿意開動腦筋。為了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太度,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隨著音樂樂曲的流動,調動學生聽覺的動、視覺的動、手動、腳動、腦動、全身動、讓學生在動中感受到了音樂,在動中找到了情趣,在動中發展了想象,在動中愉悅身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每個學生成為活動的主人。
生活化的音樂教學讓學生放松、主動、投入,最大限度的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逐步獲得感受與鑒賞音樂的能力,實現讓音樂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的目標,提高學生音樂素質,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了音樂教育藝術。
三、高中音樂作品鑒賞的多樣化。
音樂鑒賞不能只停留在興趣階段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進一步深刻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充分體驗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達到欣賞的目的。不同的教學方法所適用的情況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為了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以現代的教學思想為指導、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各種教學方法的特征,選擇多種教學方法,多種教學手段,綜合加以運用。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師用生動、形象、富有表情的講解和范唱來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欣賞、演唱、討論和創作。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更直觀、更形象地感受、體驗音樂的情感,從而達到愉悅快樂的教學目的。也就是鑒賞音樂更要多樣化。
對于音樂的鑒賞:一般可以借助音樂較直觀地理解內容,達到欣賞的目的。對一些內涵較深或者寓意較朦朧的作品進行鑒賞,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學及文化素養。而對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國的藝術音樂、歌劇、詠嘆調等作品的鑒賞,除了必須具有一定的音樂素質之外,還要對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創作動機、民族習俗、作曲家的個人風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內容。對于器樂曲的欣賞:對一些近代的、單一形象的輕音樂樂曲,可以根據標題的啟示,通過自己的聯想,去體會樂曲的內容和情緒。
四、高中音樂鑒賞多采用新的音樂教學手段。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最好經常在多媒體教室上課,充分利用有關圖片、幻燈、錄像、電腦進行教學,但必須強調“以聽為主,以看為輔”,以加深學生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將音樂知識講解與樂曲欣賞相結合。 沒有一定的音樂知識,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音樂所表現的內容,而孤立地講授音樂知識,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不容易記。因此,在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鑒賞音樂的同時應結合音樂知識的講解,才能夠使學生收獲到更多的知識,才會有更好的教學效果。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任重而道遠。作為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努力探求,在課堂教法上不斷創新,為高中音樂鑒賞教學開創新的局面??傊?,真正實施有效教學,還需要教師積極研究和探討,只有教師有效思考、有效設計、有效組織,才能真正實現音樂課堂的有效教學。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不斷轉化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會使高中音樂鑒賞課更好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新世紀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新理念》龔明玉
[2]、《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音樂教學大綱》(初審稿)
[3]、《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音樂教學大綱》(初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