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賓營
摘要:二語習得中“第二”是指掌握母語后再學的另一門或兩門、三門的語言,它同外語的學習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學生易受到性格、動機、態度和情緒等情感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本文主要探討了影響二語習得的情感因素,然后提出了如何在二語習得過程中運用情感因素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二語習得;情感因素;學習效率
引言
第二語言習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的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末或70年代初?!岸Z習得的過程受到很多因素影響,諸如像語言學習的環境、情感因素、教學方法和策略、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而情感因素是二語習得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情感狀態如自信、積極、放松有助于語言的習得,而壓抑、消極、焦慮等消極的情感狀態則會阻礙語言的輸入和掌握,因此要積極的利用情感因素提高學習效率。
一、情感因素的主要內容
情感因素在二語習得中占據重要地位,影響二語習得的情感因素主要包括性格、動機、態度、情緒等。
(一)性格對二語習得的影響
性格是指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心理學家把人的性格一般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外向型性格的學習者性格開朗、善交際,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并積極尋求更多的學習機會。但是外向型性格的學習者不善于靜下來深入思考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內向型性格的學習者不會太積極的參加學習活動,從而失去許多學習機會。但是,內向型性格的學習者善于思考,這有助于學習者更深層次的理解所習的第二語言。目前還很難說哪一種性格與第二語言習得的成功直接有關。對于學習者來說,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優缺點,加強對自己薄弱環節的訓練。
(二)動機對二語習得的影響
動機是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主要情感因素。動機通常指學生為了滿足學習愿望所作出的努力。每個人做任何事情都有動機和目的。一方面,動機可分為外在動機和內在動機。兩者對學習均有正面推動作用,內在動機的作用更大。另一方面,動機還可分為結合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工具性動機受外部壓力的驅動,對外語學習的影響相對短暫。結合性動機是內在的,影響比較持久。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把外語學習作為手段,后者把外語學習當作目的。要想使第二語言習得取得最佳效果,學習者要將結合性動機和工具性動機結合在一起。
(三)態度對二語習得的影響
學習者的態度對學習產生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態度具有兩面性:正面態度和負面態度。如果語言學習者對二語習得持正面態度,學習者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接觸目標語,練習目標語,這就會對語言的學習起到促進的作用。反之,如果學習者對二語習得的語言持負面態度,學習者不愿多接觸目標語,不利于交際能力的培養和發展,這樣會阻礙語言的習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并對其進行調整,努力使其對所習得的語言具有積極的態度。
(四)情緒對二語習得的影響
語言學習情緒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情緒,而是學習者在學習認知過程中產生的不同類型的心理狀態。目前對學習情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焦慮、抑制兩種不同的情緒狀態。從焦慮對語言學習的影響來講,可以分為促進型和妨礙型兩種。適度的焦慮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夠促進二語習得的效果。然而,過度的焦慮就會對學習者帶來很大的壓力,從而阻礙二語的習得。情緒狀態和二語習得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系。積極的情感可以促進二語習得的效果,反之,消極的情緒則會阻礙習得的效果。因此,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要及時調控學習者的情緒。
二、情感因素在二語習得中的運用
情感因素對二語習得影響非常大,因此,在二語習得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重視情感因素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適時調整學習者的情感狀態,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習效率。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
教師要深入探討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習者自身的特點,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引導其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另外,教師還要以各種途徑引導學生明確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度。鼓勵學生要戰勝膽怯不怕犯錯,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面對很多的的挫折,可能會形成消極的學習態度。教育者應當積極地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積極地態度,努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要教會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的能力,使學生對自我有一個明確的認識與定位。教師要充分把握并利用這些情感因素,揚長避短,讓情感因素在二語習得中發揮積極作用。
(三)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從聽說入手,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情景。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放幻燈、錄像、投影、圖片等,感染學生,誘發學習欲望。在教學中,多開展一些互助學習的小組活動,改變傳統的教學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另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講解一下目標語的文化知識,如社會風,提高學習效果。
(四)進行情境化教學,訓練英語思維
根據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理想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能向學生提供這樣一個外語學習環境,即它能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直接使用目的語的場所和機會,讓學生沉浸于使用目的語的環境之中,進行有意義的交際,并能激勵學生參與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交際活動。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要提倡情境性教學,提高課堂的真實性。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大量的聽說實踐的機會,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應用能力,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
結語
影響二語習得的因素錯綜復雜,二語習得成功與否不是某一方面決定,而是各方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境因素在二語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對于學習者而言,了解情感因素對二語習得的影響,有利于調整自身的情緒提高學習效率;而對于教師而言,了解情感因素對二語習得的影響有助于更好地制定和實施教學計劃。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充分了解情感因素對二語習得的影響,并在習得的過程中積極利用這些因素。總之,對情感因素研究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二語習得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Liu Huiyu.On the Emotional Factor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Its Teaching Enlightenments[J].Overseas English,2011,vol.08.
[2]李君.情感因素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J].陜西師大學報,2010.
[3]王初明.外語是怎樣學會的[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4]王寧.二語習得的情感因素及其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才智,2013.
[5]文衛平,朱玉明.外語教學情感障礙研究[M].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
[6]楊連瑞,張德祿.二語習得研究與中國外語教學[ 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7]楊增榮.關于情感因素與二語習得研究綜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