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娟++康雨晴
摘要:現在的小學音樂課堂中,有關手風琴的教學和研究并不多見,而在小學音樂課堂教育的實踐和研究中又存在手風琴教學的缺失,音樂課堂上很少能見到利用手風琴來進行教學,在一些培訓班偶爾可以見到手風琴教學,基本也是專業的手風琴教學訓練。
關鍵詞:手風琴:小學;音樂教學
(一)對手風琴教學的認識
1、器樂教學的重要性
藝術源自現實生活,又要回歸到生活。如今的音樂課堂,學生學習歌曲不再是老師教,學生唱,音樂欣賞不局限于“反復的讓學生聽”,器樂練習不單純是枯燥的技能訓練。而更多的采用了一些學生樂意接受,愿意參與、敢于主動表現的藝術形式,讓學生自主的創編,自覺的參與,大膽的表現。伴隨音樂教學的改革的不斷發展,器樂教學已是小學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實際上器樂教學就是一個非常廣泛的音樂學習領域,它給音樂教學提供了特殊而又讓人欣喜的音樂教育價值。
當前有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極其重視音樂教育。許多國家把器樂教學作為培育少年兒童音樂素質的重要手段,器樂學習能使學生記憶力增長。培養學生具備很好的記憶力,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擁有很好的記憶品質。
2、手風琴在音樂課堂上的優點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鼓勵音樂創造等等。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學生的體驗、模仿、探究、合作。在小學的音樂課堂上利用少見的手風琴進行教學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會利用現有的課堂資源是很重要的。
手風琴是由簧片發出聲音的鍵盤樂器,它的優點如下:1、音高非常準。手風琴的音高準確,有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音高;2、音色優美動聽且變音器多。手風琴是利用簧片發出聲音,發出的聲音柔美、動聽,一般的手風琴上面都有變音裝置使其可以模擬多種樂器的音色,具有豐富的音響效果和較強的音樂表現力;3、有助學生學習樂理與視唱。鍵盤直觀,對音樂學習與視唱教學較為有利;4、有助于其他樂器的學習。手風琴的鍵盤和其他鍵盤樂器幾乎是一樣的,學習手風琴也有利于學習別的鍵盤樂器。5、攜帶方便,很多場合都適應。
就現在的小學來講,在音樂課堂上使用鋼琴有很大局限性,而手風琴不受限制,老師可攜帶它走進課堂,且價格便宜,尤其是用于農村的音樂課堂。當老師在上音樂課時,可以直接背著手風琴在同學之間示范,這樣不但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又調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近距離的看到老師的動作,對音高會產生較深的印象。
(二)手風琴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地位
八十年代,手風琴在中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首先是在小學音樂教育中開始普及;全國各地文化館、少年宮紛紛開辦各種手風琴業余培訓班[1]。美國的著名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莫塞爾曾精辟的指出:“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音樂的橋梁,事實上它本身就是一個廣泛的音樂學習領域。”如今的音樂課堂僅僅學唱歌曲、欣賞樂曲遠遠滿足不了學生們的求知欲望。器樂教學是音樂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器樂進課堂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力、表達力和創造能力以及對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
手風琴作為一種幫助學生學習音樂的輔助性用具走進課堂之后,豐富與完善了音樂課堂的教學,也讓音樂課堂是生動活潑的。手風琴它不僅僅是一件樂器,通過它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把手風琴引入小學音樂課堂之上,使小學的音樂教學富有了美感,擁有了趣味性。教師要通過器樂教學活動,讓小學生掌握音樂基礎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能更好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鑒賞音樂、創造音樂。在音樂教學中加強器樂教學,可以提高學生識譜、視奏、視唱等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創造思維,從而更好地優化音樂課堂,達到音樂課教學的目的,對全面促進和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及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具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三)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手風琴教學的缺失
手風琴在全世界范圍內是最為廣泛普及的樂器之一,且很早就流傳到了中國,也流傳到音樂課堂上,也是較容易被人接受的一種樂器。但現在音樂課堂中手風琴教學的情況并不多見。手風琴作為一種外來的藝術形式對于現在很多小學音樂課堂上來說是一件罕見的樂器,在很多小學幾乎都沒有見過,特別是在農村小學。
由于教師自身的緣故,現在很多師范學校的音樂生學習手風琴的特別少,像我們這一屆的學生里面我所知道的只有兩個是手風琴專業的,選擇藝術這一道路的原因只有兩個:一是升學,二是興趣。對于是為了升學的學生來講要考慮到以后的工作問題,所以自己會在選擇專業的時候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比較熱門的專業。例如,聲樂、鋼琴、舞蹈等,這樣就使得各專業的學生嚴重失衡,比例不協調。就拿我自己來講吧,讀高中的時候因為自己喜歡音樂所以選擇了讀藝術,但是不知道要選什么專業后來被自己的老師給我選了手風琴,我一開始根本不知道還有這樣的一種樂器沒聽過也沒見過。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我才慢慢適應這樣獨特的樂器,也慢慢上道了。在家長的眼中看來手風琴也是一個冷門的專業,因為現在的培訓班里面有手風琴這一專業培訓的很少見,這樣也就使得在小學音樂教師的隊伍里面手風琴教師的缺乏,從而使得課堂上的手風琴的運用也就難得一見。
在我所知道的師范學院里面開設了手風琴專業的也不多,有些學校的學生還需要去外面上課,原因是學校里面沒有這一專業的老師,我曾經在北京日報上看見過這樣一篇報道“中國最高樂府只有不到20人學習手風琴”,還有一個很耀眼的小標題“手風琴成了‘三無樂器”:無人學、無人拉、無人聽[2]。曾經輝煌無比,現在冷清沉寂,這是一個多么尷尬的局面。
在諸多理論文章中,有關小學手風琴教學的理論研究并不多見,在小學音樂教育的實踐和研究中也存在手風琴教學的缺失。而現有的手風琴教學大部分存在于成年人的高等院校。
參考文獻:
[1]高潔.九十年代中國手風琴音樂綜述[J].中國音樂年鑒,1999.
[2]李冬陽.中國最高樂府只有不到20人學習手風琴[J].北京日報,2011,(11).
[3]高潔,黃鐘.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手風琴藝術的傳播[J].武漢音樂學院學報《黃鐘》,2003,第1期.
[4]彭君君.淺析手風琴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文學與藝術,2010,第6期:200—200
[5]宋正.中國手風琴藝術的發展與創作特征[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