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蕾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和探討了多媒體教學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如何科學地進行初中化學課程多媒體教學的基本對策和建議,為多媒體技術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一點借鑒。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初中化學;課程整合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以其圖文并茂、聲像俱佳等特點,已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到各個學科的課堂中。但是,教學實踐證明,這種由計算機、投影儀和幕布組成的多媒體教學方式已逐步演化為一種新的照本宣科模式,多媒體教學所采用的多媒體課件教學內容與結構高度固化,教學順序線性化,教師不能與學生和多媒體課件交流、交互,以及教師無法組織教學活動等問題成為影響多媒體教學有效應用的關鍵因素。
一、存在的問題
1.多媒體教學已經逐漸演化成“PPT 教學”,學科軟件使用率低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整合了傳統教學手段的教學方式,而目前我們的多媒體教學是對傳統黑板加粉筆教學方式的全盤否定,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和理解出現偏差,不管什么學科,不管什么內容,提及多媒體教學,就將黑板、粉筆、掛圖等傳統教學媒體拒于課堂之外,就想當然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PPT 教學”,一個PPT 文檔主導一節課,教師變成機械的“放映員”,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工具單一,媒體表現形式單調,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此外,學科教師對學科軟件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認識不足,課堂教學和實驗中缺乏學科軟件的有效運用,無形之中加大了學生的認知負擔。
2.多媒體教學方式減少了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多媒體教學成為一種新的照本宣科模式
教學活動是學生和教師之間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的一個雙邊互動過程,有其獨特的一面。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的不是冷冰冰的機器,而是有認識、有思想、有情感的學生,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的發生和認知的發展。而在現階段的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出現了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課件在計算機上展示,教師面對小屏幕講課、學生面對大屏幕聽課的現象,缺乏對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重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必要的互動和交流,多媒體教學成為一種新的照本宣科模式,不利于學生身心發展和能力的提高。
3.多媒體教學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學習者的知識建構
多媒體教學能夠創設圖文并茂、聲像兼備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和熏陶學生的情感。然而,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片面地注重和追求課件的表面效果,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各知識點之間缺乏關聯,導致整個教學過程本末倒置,教學效果不佳。新課程的顯著特征和核心任務是轉變學習方式。化學課堂中,多媒體手段的利用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之間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從學生的根本需求出發,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完成知識建構,開展真正的探究。
二、對策研究
我們認為,多媒體教學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合理使用,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做好教學設計,合理組織活動,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
課堂教學其實是由一系列在知識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具有相關性的活動組成,如何合理地組織這些活動是需要教師提前進行設計的。在實際教學中影響教學活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何協調各因素之間的關系、達到最優化教學,就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考慮多媒體使用的作用和效果,合理使用多媒體手段,就是要在授課和組織活動之前,做好教學設計,合理組織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根據課堂的實際教學需要選擇教學媒體,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樹立正確的“教育媒體觀”,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不管是傳統的教學媒體還是現代的多媒體,都有各自獨特的優勢和不足。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妄圖尋找一種符合所有教學目標的“超級媒體”的歷史迷夢都是不可能的,媒體比較研究曾是一段時間內學者們關注的熱點,在以用媒體促進與提升人類學習質量為己任的教育技術領域內展開的“學習與媒體大辯論”,用一系列的事實向我們說明“用媒體學習” 的教育技術觀逐漸被人們接受。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媒體的選擇一直是困擾課堂教學實施者———教師的一個問題。教學媒體的選擇和運用應該經歷媒體使用目標的確定、媒體類型的選擇和媒體內容的選擇等一系列階段。媒體使用的目標是基于對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確定的,從其職能上來分,可以分為事實陳述性、情境創設性、示范模仿性、原理解釋性、活動探究性、練習測驗性等。媒體類型的選擇須遵循可獲得性原則和對象適用性原則。可獲得性原則是指選擇的媒體類型在現有的硬件設施和水平條件下具有現實可能性,對象適用性是指教學媒體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征。所謂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是指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要把握適度原則。
在化學學科的實驗教學中要正確處理真實實驗與模擬實驗的關系,可以這樣說,中學化學幾乎所有的演示實驗,計算機都能較好地模擬出來。我們認為,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我們要以真實實驗為主、演示實驗和模擬實驗為輔,切不可因為省時省力而取消學生參與科學實驗的機會。
3.規范資源設計和開發流程,確保多媒體教育資源的科學性
開發教學資源的目的是為學習服務、為學生服務、為教學服務。多媒體教學過程中采用的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和開發應遵循科學性的原則,設計和開發符合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和規范的資源,確保課件概念完整、內容準確、表述清晰、處理得當,并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
由于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檢索到與學科相關的資源,這些多媒體教育資源為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然而由于一些原因的存在,傳播于網絡的教育資源質量良莠不齊,有的甚至存在著嚴重的錯誤,作為學科教師,在使用這些網絡資源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甄別和審核,避免出現科學性錯誤,如果有條件可以組織教學團隊開發校本資源,從根本上保證多媒體教育資源的質量。王忠華等學者構建了基于軟件工程的網絡教育資源開發流程,認為網絡資源設計與開發的一般流程為需求分析、教學設計、結構和功能設計、界面設計和腳本設計、資源的編輯制作與入庫以及教學應用等六個基本環節。該流程為多媒體教學資源的設計和開發提供了一個參考。
筆者認為,建立一支由學科專家、學科教師、教學設計人員和教育技術人員等不同知識背景和專業知識結構的資源建設團隊,秉承“ 服務與共享” 的理念,遵循相關技術標準,遵守資源設計和開發的流程,建設科學、合理的多媒體教育資源。在化學課堂上,特別是在使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微觀的化學結構式時,一定要選擇具有科學性的資源,仿真形象,舉例貼切,避免給學生的理解產生誤導。
三、結語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教育信息化進程的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走進學校教育,對課堂教學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教學輔助設備日新月異、教育產品層出不窮的信息化時代,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滿足和適應人們的學習要求,為化學學科的課堂教學提供一片新的天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桂香.多媒體教學問題的幾點分析[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1):60.
[2]王忠華,李艷麗.基于軟件工程的網絡教育資源開發流程構建[J].現代教育技術,2009,(7):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