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鵬
摘 要: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任何其他科目的學習和探究都離不開數學知識的運用與數學思維的引導。學好數學,是每一名學生終身發展的必要前提;而教好數學,是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必須隨時記在心上的責任和義務。如何創建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一直是廣大初中數學教師認真思索的問題,本文中,筆者結合日常實踐教學,嘗試從情境教學法入手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關鍵詞:情境教學;初中數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5-02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140
以前很多教師都認為課堂教學必須向40分鐘要質量,然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將課堂排得滿滿的,舍不得留給學生時間理解頓悟,而是爭分奪秒地講,認為講越多學生懂得越多,考試時考中的機率就越大。在各科的教學中,非獨語文課可以設計教學情境,數學課創設教學情境,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同樣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情境能喚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使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好奇、渴求、探究、協作、交流等學習欲望和活動,不斷地提出問題、探索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對數學的真正理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設數學情境是進一步深化數學課程改革的需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問題情境與故事情境的運用方法,僅以淺薄之論與大家共同探討。
一、創設問題情境
(一)問題情境創設的意義
利用問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初中數學教學常用方法之一。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勵學生主動思索,活躍氣氛。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教師不僅要會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因此,創設問題情境,不僅要求教師會提問,而且還要教會學生提問、思考,也就是說:問題情境的創設,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而不是某些方面單一的問題。
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努力使全班學生都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要為實現教學目標而提問,保證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要能引起學生的思考,激起學生某一范圍內的思維活動;應啟發學生的思想,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提高;在問題情境中教學,教師要循循善誘,遇到學生答錯或答非所問的情況也不要急于批評,要善于將學生引到正確的思路上;要通過引導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吸取教訓,獲得經驗與能力。
(二)創設問題情境的策略
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形式各異,但總離不開“為什么”“怎么辦”“結果如何”“證明什么”等。大部分問題的創設離不開智力問題與非智力問題兩大部分,其實質仍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邏輯創新思維等數學能力,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筆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經常運用以下方式,希望給廣大教師以啟示。
1.利用新舊知識結合來創設問題情境。新舊知識的聯系對形成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至關重要,很多新知識本來就是舊知識的發展或變換了一種表現形式。所以,關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揭示新舊知識的聯系,是能啟發學生思維,激發興趣的策略之一。
2.運用“入錯”創設問題情境。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精心安排,故意在某個問題上出錯,以引起學生的警覺,產生強烈的“注意”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3.利用史料創設問題情境。數學給大部分學生的印象是枯燥的,但數學史料卻能引起他們的興趣,而且史料中還包含著許多重要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可以充分結合數學知識加以運用。
4.利用課外活動創設問題情境。數學課外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不同程度的學生的學習要求得到滿足,特別是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更是這樣。開展課外活動方法要靈活,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問題設置問題,要能促進學生興趣的進一步發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情境創設要規避干擾因素
記得有一次聽課,一位教師在講授“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時,事先做了一些引入工作,創設了如下教學情境:數學教師走上講臺,播放ppt,出現一個小男孩的照片。
師:同學們,你們認識這位小朋友嗎?
生:……(部分學生:老師,這是您)(學生看看很像老師)
師:觀察真仔細!那這位呢?(出現姚明兒時一張照片)
生:……師:看不出像誰嗎?這是籃球明星姚明呀,今天姚明要帶領同學們去參加籃球比賽……
然后教師就出示了一組有關姚明比賽的得分數據表格,由這些數據統計表延伸到條形統計圖的新授課。不可否認,上述教師的做法確實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的生活情境創設,可以用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氛圍,但筆者更覺得這樣的例子可以用來在體育課上作為體育明星典故引入,而如果放在條形統計圖的引入課上,這樣的現實情境由于干擾信息過多,一開始就遠離了本課數學主題,與本節課的知識沒有直接聯系,再加上學生猜照片耗時過長,學生被繞得云里霧里,思維早已脫離了數學范疇,從而大大降低了課堂效率。
二、創設故事情境
由于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因此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通過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數學思維活動。我們要想辦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創設故事情境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初中學生相比小學生雖然在心智上有所成熟,但是還是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于故事還是很感興趣,因此教師要注意搜集這方面的素材,也可以講故事與所要講授的數學知識結合起來編撰有趣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入到數學問題的思考中。
一位優秀教師在執教《平面圖形面積的復習》一課時講了這樣一個優美的故事:一位公主由于國家戰敗逃亡到了野人部落。公主請求酋長送給她一塊土地。酋長給了她一塊羊皮,說道:“你們自己在海邊去圈吧。”聰明的公主把羊皮剪成細細的羊皮條。教師給出了羊皮條的長度,拋出問題情境:羊皮條該怎么圈,公主得到的土地面積才最大呢?同學們展開了熱火朝天的大討論,并且迫不及待地投入到緊張的計算之中……這節課本來是枯燥無味的復習課,教師卻突破樊籬,巧設故事和問題情境,使學生真切地體驗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就感,真是別有一番情趣在心頭。
三、結語
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教師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其中。教學中,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要著力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品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余芳. 初中數學情境創設的思考與實踐——以北師大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為例[D]. 西北師范大學,2006.
[2] 魏祖成.談談初中數學情境創設的有效性[J].初中數學教與學,2013(21).
[責任編輯 吳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