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芬
摘要: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要求教育活動更加貼近市場、貼近社會需求。近年來,我國小型企業實現了財務改革,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量急劇增加,同時也對會計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鑒于此,高職院校也實現對會計人才的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以期提高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就業率,促進高職院校的優化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7-000-01
高職院校主要是為了社會發展提供應用型人才,而傳統中會計人才主要實現理論化教育,導致會計專業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較差,會計專業作為其中專業性較強、實踐操作能力較強的專業;另一方面是我國政策對于高職教育活動新的要求,即要求職業教育發展方向以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為主。這雙方面都要求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迫在眉睫。
一、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現狀
(一)缺少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
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缺少明確的培養目標,對于學生定位也不明確,導致會計學生呈現出實踐能力較差或是會計基礎知識和能力不足等現象。使學生無法順利就業,同時由于基礎薄弱無法展開高級會計人才的學習。
(二)會計人才培養單一
高職院校會計人才的培養單一主要體現在多個方面。一是知識結構的單一,如某高職院校主要培養會計學生理論知識,對于會計核算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點往往更重理論培養;二是采取單一的培養方式,即大多是采取教師教授學生聽課和做筆記的培養方式,導致學生對會計知識的參與度不夠,聽課效率低下;三是采用單一的教學步驟,即高職院校各個專業培養都是采用2+1的模式,這種實踐和理論培養嚴重分離的方式,使學生無法達到學以致用,創新能力不足。
二、當前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
(一)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技術能力和素質水平
高職院校主要以培養低中級的會計人才為主,其培養目標在于以就業為導向,主要面向中小型企業、會計師事務所等基層單位,要求學生掌握基礎會計工作內容,能夠展開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工作、納稅申報、財務審計等專業技術能力;培養學生養成愛崗、敬業、誠信、合作的職業素質水平,形成能夠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技術型人才。
(二)以企業需求為根本,實現人才培養的個性化
具體來說,要求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目標能夠更加具體和細致。即能夠以不同區域不同企業的發展需求作為培養模式的根本所在,實現人才培養的個性化發展。例如某沿海城市,擁有大量的中小型企業,會計事務所不發達。則該地區的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則可以以面向中小型企業,從事會計核算、電算化業務等,能夠勝任企業財務主管以下的職位需求。另外對于高等院校集中的城市,該地區的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主要從三方面入手,即企業導向、高校導向、證書導向。
三、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的途徑
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途徑可以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主體等三方面入手,實現教學內容的特色化、教學模式的個性化和教學主體的豐富化來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多樣化發展。
(一)以教學內容為創新途徑
實現以教學內容為切入點,展開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一是從教材內容創新入手,對于不同地區市場人才需求不同,可以對會計教材內容有所側重,如某地區擁有大量的中小型企業,要求中低級會計人才,同時這類會計人才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專業知識都有多側重,即會計核算、電算化管理等,在教材內容創新中,可以深入講解這幾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教材內容的創新還表現在利用當地企業作為案例展開會計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對當地企業的整體狀況的了解,提高其實踐能力;二是優化會計課程安排,提高學生對專業的興趣,主要是展開問卷調查等,根據學生的需求和興趣設置下學期的課程內容,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對會計課程內容的參與度。例如某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展開課程的優化整合,14級學生的課程安排和15級學生課程內容不同、順序不同,通過調查得知,15級學生對集體投票出來的課程內容掌握程度好于14級由學校教務處安排的學生,因而在課程安排時要尊重這一差異性;
(二)以教學模式為創新途徑
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來體現在教學模式的創新,一是利用多種形式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方式展開教學活動,主要表現為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展開教學活動,同時還利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互幫互助;二是充分利用培訓基地的作用,達到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當前高職院校會計人才主要目標在于就業為導向,因而高職院校充分利用當地的培訓基地,模擬當前企業的經營情況,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真實的財務情況,從而成為專業性較強的會計人才。三是充分利用工學合作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財務管理知識,提高學生對于企業財務知識的了解掌握能力。如某高職院校同當地的企業簽訂的合作協議,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培養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在工學合作教學過程中的表現,在尊重雙方的前提下,直接簽訂會計人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會計人才要求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擁有一定的職業道德,能夠自主展開就業擇業。因而在培養過程中必須建立起明確的培養目標,通過以教學活動為創新途徑,從教學課程選擇、教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模式等多個渠道實現人才培養方式的優化,以產學合作為目標,展開工學結合、理論+實踐模式、培訓基地等形式實現人才培養內容的優化,以實現教師隊伍的優化建設,提高教師對網絡課程的使用、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等來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創新。總之,要求最終達到推進高職院校會計人才以就業為導向的培養模型。
參考文獻:
[1]李紅梅.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需求與培養模式創新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4,24:44-45.
[2]范瑩瑩,劉崢.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視閾[J].經濟研究導刊,2011,08:255-257.
[3]劉崢,范瑩瑩,蔡文芬.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1,22:136-137.
[4]黃子明.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08:359-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