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鳳
【摘 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本科生的必修限選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本文主要對《衛生學》實踐教學的設計思路和教學內容進行了概括。教學中我們把社會熱點與我們的理論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同時安排案例分析討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通過熱點案例,以討論的形式解決生活中存在的衛生安全問題,增加課外知識的延伸,從而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關鍵詞】衛生學;實踐教學;教學設計
【Abstract】Hygien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preventive medicine and is the required and the elective course in Food hygiene and nutrition professional learning system and it is a strong practical course.This paper introduce mainly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deas and content.In the course of teaching,in order to enrich our teaching content and increase the students memory and understanding, we combine social hot spots with our theoretical knowledge,arrange cas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and develop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and creative spirit.Through hot case,Health and safety issues existing in life were solved in the form of discussion and the extension of extra curricular knowledge was increased,so as to enrich our teaching content and increase the students memory and understanding.
【Key words】Hygiene;Practice Teaching;Teaching design
衛生學是預防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學習預防醫學知識的重要課程,預防醫學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科學性、實踐性、群體性、綜合性和獨特性等特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1]。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預防醫學教育的根本培養目標是使學生樹立現代醫學觀,建立預防為主思想,掌握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命質量的基本技能。衛生學作為預防醫學的重要分支學科, 在指導人們應用本學科理論和方法,通過改善和利用環境因素來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衛生學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從預防醫學的觀點出發,使學習者在全面了解預防醫學歷史、現狀與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系統掌握預防工作的理論、方法、技術,具備在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的基本理論和實際技能,從而勝任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醫學工作。學習者應牢固樹立“預防為主”的觀點,正確認識生活環境和生產環境與人體健康的關系,掌握改造環境因素、預防疾病、增進健康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培養預防工作的能力打下基礎。
本人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要求貫徹循序漸進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衛生學課程主要面向已學完醫學基礎知識課程、衛生統計學、食品衛生與安全、營養學等專業課程的食品衛生與營養學專業高年級學生開設,學生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獨立思維能力,保證了課堂討論的順利進行,因此,案例教學法值得在衛生學教學中借鑒和推廣[2]。鑒于學生的知識背景,教學實踐主要涉及生活環境與健康(如水俁?。┖蜕a環境與健康(鉛中毒、苯中毒、硫化氫中毒、農藥中毒、生產性粉塵中毒)等案例討論,使學生掌握了分析醫學資料的初步技能,為同學今后從事醫學教學、科研、臨床等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1 “生活環境與健康”案例
生活環境與健康的關系極為密切,環境污染對人類健康造成直接的、間接的或潛在的有害影響。嚴重的環境污染叫公害,水俁病是嚴重環境污染導致的典型公害病之一。
“水俁病”案例設置問題如下:
i.案例中出現中毒病例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判斷為某疾病、與傳染病有什么區別?要找出病因需做哪些調查?調查的方案是什么?
ii.案例中的中毒事件可否定為環境污染?什么是環境污染?通過本案例說說食物鏈在生物富集中的作用有哪些?
iii.案例中為什么要進行環境調查?水俁病的病因是什么?通過什么方法可以發現機體接觸了甲基汞?
iv.如何證實案例中的污染源的來源?
v.為什么說水俁病是歷史上發生的公害病之一,今后如何防止類似的公害事件的發生?
通過分組(每六人一組)討論,使學生能夠掌握水俁病的案例分析方法,熟悉環境污染相關疾病的識別與處理,了解水俁病案例調查的方法。
2 “生產環境與健康”案例
生產環境中存在的職業性有害因素以化學因素和物理因素為主。職業性有害因素對健康的損害應引起我們的廣泛重視?!般U中毒”、“苯中毒”、 “硫化氫中毒”、“農藥中毒”和“生產性粉塵中毒”等是比較常見的職業性損害。
2.1 “鉛中毒”案例設置問題如下:
i.若判斷為某種職業病,病史是否充分,應當如何補充?
ii.鉛中毒導致的腹絞痛如何與其他因素導致的進行鑒別?
iii.鉛中毒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iv.如何證實鉛中毒,案例中還應作哪些資料的補充?
v.對患者的工作場所應當做哪些職業病危害的調查?
vi.常用的驅鉛藥物,作用機制有哪些?如何預防鉛中毒?
2.2 “苯中毒”案例設置問題如下:
i.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生與生產性毒物有關嗎?其接觸機會有哪些?
ii.如何確定職業性苯中毒?臨床表現有哪些?如何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
2.3 “硫化氫中毒” 案例設置問題如下:
i.造紙廠貯漿池內工人為何暈倒?最常見的生產性毒物是什么?還有哪些工種可能接觸?
ii.如果連續有人昏倒在工作場所,應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iii.硫化氫理化特性、中毒的臨床表現和中毒機制有哪些?
iv.如何預防生產環境中硫化氫中毒的發生?
2.4 “農藥中毒”案例設置問題如下:
i.有機磷中毒的臨床表現有哪些?與案例中病例表現是否一致?
ii.有機磷農藥中毒的毒作用機制是什么?
iii.如何預防生產過程中以有機磷農藥為主的急性混合氣體中毒?
2.5 “生產性粉塵中毒”案例設置問題如下:
i.案例中各工種所患塵肺屬于哪種類型?
ii.什么是患病率?通過案例中患病率的計算,探討各工種塵肺患病率差異的原因?
iii.各種塵肺病的X線特征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通過“生產環境與健康”的案例討論,能夠使學生掌握職業病的診斷及處理原則,掌握職業中毒案例分析方法,熟悉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調查與評價方法。以上實踐教學為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打下基礎,課堂以討論的形式解決生活中存在的衛生安全問題,增加課外知識的延伸,從而豐富我們的教學內容,增加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該課程的實踐教學設計對培養學生防病治病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將為培養預防工作的能力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徐軍.提高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畢業設計質量的探索與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07,15(5):814-815.
[2]梁瑞峰,原福勝,白劍英,等.案例教學法在衛生學教學中的應用和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1):107-108.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