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鈞介
摘 要:本論文在翻轉課堂的相關理論和教學研究的基礎上,從教育背景、學習理論和現實條件等方面對翻轉課堂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運用進行了可行性分析。其次,結合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現狀和上述可行性分析,針對現行教材設計出了新的教學模式,以此探討和證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有效性。
關鍵詞:翻轉課堂;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049-01
一、前言
近些年,隨著新課改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戰,不少中學一線教師都嘗試在教學中采用各種新型教學模式。而在進行教學實踐的現行學科中,信息技術與其它課程相比還算是一門比較“年輕”的學科,采用的教學模式也非常有限。因此引入有效的教學模式以提升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迫在眉睫。作者希望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嘗試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來嘗試增強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學習動機,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研究背景
(一)國家政策背景
我國教育部公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中,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明確提出“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加快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這一系列政策明確體現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而初中階段階段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信息素養,為他們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就顯得尤為重要。翻轉課堂作為近年來新興的一種教學模式對于促進學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二)理論發展背景
通過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的學習理論不難看出,學習者的需求受到學者們越來越多的關注,以學習者為中心,從學習者的需求出發的理念得到認可,而翻轉課堂的最終目的是力求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展,從而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這一教育目的。因此,對初中信息技術課程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也是一種積極的探索。
三、研究現狀
目前我國學者提出的適用于信息技術課堂的模式主要有演示講授教學模式、協作教學模式、任務驅動模式、范例教學模式等。雖然這些模式都有其合理性,也有不少教師在現實教學中采用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教學模式,但是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能的提升效果并不顯著。究其原因在于并沒有擺脫教師主導課堂的定式,很難真正實現學生完全自主。
四、研究意義
翻轉課堂要想在我國得到進一步的發展,首要的是要具備提供翻轉課堂實施的教學模式,對原有的教學課堂進行改革,期待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希望通過引入“翻轉課堂”理念,對本校初中開展的信息技術課程進行重新設計,結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特征和心理特點構建出一套新的教學模式,從而促進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效果的改進。
五、教學模式設計
(一)課前階段:知識傳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傳統課堂的教學秩序做了顛倒。在課前階段,信息技術教師的任務主要有兩個:第一是進行課程開發,第二是做問題設計。課程開發的內容應包括所有能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的各種類型的資源,最主要的是視頻資源和課件的制作。課前階段學生的主要活動就是在課下觀看教師開發的課程內容,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自行觀看完教師提供的資源自學完成后,如果有疑問則重新觀看學習資源或者直接向同學尋求幫助。如果同學之間還存在無法解決的疑問,則可以將問題進行匯總,發送給教師,由教師在課堂教學階段對學生進行統一講解。
(二)課堂階段:知識內化
知識內化是學生學習的關鍵環節,它直接影響學生的遷移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翻轉課堂并不等于視頻教學,翻轉課堂的重心仍然是課堂教學,只是課堂活動的內容較之傳統課堂有了變化,更加注重學生的主動性發揮,教師的角色也由知識的權威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
(三)課后階段:拓展升華
課后階段一方面是檢驗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知識內化的結果,另一方面可以為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拓展升華提供平臺。學生經過課堂教學階段后要把課堂知識內化為自身的素質,就不能將眼光只局限于課堂有限時間的教學環節來獲得這種能力,還要求學生能利用課堂外的時間進行進一步的深入探索和知識點間的有效鏈接和發散,從而內化為學生的本能反應。
(四)學生評價體系設計
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具有診斷功能,通過評價可以讓學生了解學習掌握程度以及導致成績不良的原因。評價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能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學生更加努力,并能肯定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的正確的地方,即評價具有激勵功能。
六、反思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采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教學時,需要有豐富的、適合各年齡階段學生使用的課前自學資源,這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順利實施的前提。但是這項任務的工作量大,需要占用教師大量的時間,這對我國現行的信息技術課程實施現狀來說有點困難。同時,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信息技術教學,需要學習者付出更多努力,會增加學習者負擔,因為該模式要求學生在完成了學校教師布置的其他作業外還需要擠出時間來完成該門課程的課前自學,這對于我國現階段的學生來說是不容易的。
七、總結
教無定法,每位教學一線的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每位教師應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立足于本校的學生特點,從實際出發,認真研究力求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以進一步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學)
參考文獻:
[1]王樊.翻轉課堂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12.
[2]林才英,趙楊.翻轉課堂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7.
[3]張健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揚州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