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平 朱權
摘 要:推進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進程,是在全面依法治國背景下加強和改進學生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價值,結合現有管理體系的問題和不足,對實現途徑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基本價值;實現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226-01
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依法治理理念正在滲透入經濟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在高校管理事務中,學生管理是最為重要的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育人的效率與質量。學生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法治化理念下探討管理方式和模式的創新,對于推進學生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具有重要意義。
一、論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基本價值
(一)有利于新秩序的構建
在傳統管理模式下,高校管理者把學生看做一個整體,要求這個整體要服從管理、行動一致,追求一種整齊劃一的秩序。這種管理模式注重整體而忽略了個體,缺乏對個體權利的維護與尊重,一味追求穩定的意識使管理充滿了居高臨下的意味,也使壓制成為常態,甚至會導致侵犯學生基本權利的現象,如婚育權、名譽權等[1]。總起來說,這種管理還是人治化的管理,在人治化思維下,高校管理者出于穩定的考慮,可能經常性、隨意性地剝奪學生的權利,這明顯違背了法治精神。而學生管理的法治化,在是尊重人的基本權利的基礎上,充分維護主客體的相關利益,有利于構建具有長效機能的新秩序。
(二)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最終目的,是通過秩序的構建和環境的營造,推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在人治化的管理下,過多的條條框框不僅有違背法治精神的嫌疑,學生的個體特征也被忽略,個性化需求難以實現,影響了學生自由、全面發展。按照科學的法治精神,“非禁即可”是核心,即只要人的行為不違背法律,就被認為是許可的[2]。學生管理的法治化,將從根本上扭轉這種管理方式,由封閉性、限制性向自由、開放的方向轉變,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釋放更加廣闊的空間,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能動性、創造性。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法治和維權意識得到增強,個性空間得到拓展,有利于培養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能力。
二、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實現途徑
(一)更新觀念
在高校學生管理的傳統模式下,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主”與“客”的痕跡明顯,姿態居高臨下,管理變成了“約束”,學生沒有話語權,處于被動服從的地位。當前,高等教育已基本實現了大眾化,學生交納學費,高校提供教育教學及生活保障等服務,從法制的角度來看,高校和學生之間構成了契約關系,雙方的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3]。因此,高校要切實轉變觀念和職能,以服務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的,建立起與契約精神相符的管理體系。該體系的主要內容應包括價值觀念的引導、行為的管理、學生發展的評價等側重于管理方面的職能,也應包含指導學習、鼓勵創新、發展個性、資助救助、求職就業、心理咨詢等側重于服務性質的職能。
在體系的建立過程中,應遵循法治思維,維護學生的各項合法權益。從法律地位和法律關系的視角看,學生即是公民,享有基本公民權利;同時又是學生,在高校的管理之下,又享有有關高等教育法規規定的權利,并負有相應的義務。但在人治環境下,高校對學生的管理往往忽略學生的公民權利,過份強調學生的義務。因此,只有在法治管理的體系下,才能更好地兼顧二者的關系。
(二)規范程序
管理程序的科學正義和公開,是保證學生管理工作法治化實現的重要途徑。在現實中,許多高校對學生的處罰存在很大隨意性,有的是“拍腦袋”決策,有的不夠民主,使學生正常權利受到侵犯,這也是高校屢屢受到學生起訴的重要原因。這就需要在作出影響學生權益的決策過程中,嚴格按規定的程序來執行,體現民主、公開和透明原則,防止因程序正義問題使學生或學校利益受到損失。為了增加學生管理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還可引進聽證制度,這有利于充分聽取學生、管理者、專家以及第三方的意見建議,使管理行為更具符合法治精神,實現各方利益的最大化。
(三)完善制度
從國家層面來講,我國高等教育的法治化進程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涉及到學生管理的法規還不成體系,有的存在互相矛盾的現象,有的缺乏現實針對性等,使高校學生管理缺乏統一規范的法規依據。因此高校要爭取參與到高等教育立法中來,針對現實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同時要加強對現有法律法規的立法解釋,使其得到細化,并根據變化了的形勢和新矛盾、新問題,作出相應的規定[4]。
從學校層面來講,要建立規范的、統一的、互為支持的制度體系。首先,制度的制定要緊緊圍繞法律法規來進行,使學生的權利和義務不逾越法律。其次,制度要充分體現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體現個性化發展的需求,體現權益的維護,使其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保護傘,而不是束縛手腳的繩索。
三、結語
高校管理工作最終目的是通過建立良好的秩序和環境,引導、鼓勵和保障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下,人治化的意味濃厚,其在維護學生權益、關系的平等、程序的正義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對此,應進一步更新觀念,推動學生管理向關系平等、權益維護和程序正義轉變,充分體現學生管理的價值和在保障學生全面發展中的作用。
(作者單位: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劉婷婷.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理論探析及對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5):64.
[2]胡小進,曲艷萍.加強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構建和諧大學校園[J].價值工程,2012,31(15):272.
[3]趙玥,李帥,李陽等.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2):94-94.
[4]馬壯,劉濤.論我國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的完善[J].現代營銷,2016,(5):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