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摘要】漢字作為文化交流和人與人之間溝通的符號化特征而存在,圖形設計作為一種視覺孔家設計符合,與漢字的基本功能融合相同,因此本文探討在現代圖形設計中把漢字這一具有很大涵蓋性的符號化特征充實進來,從而更好的來美化人們的生活。
【關鍵詞】漢字;現代;圖形設計;運用
漢字的原始圖形是圖畫,經歷了五千年的中國文明的洗禮,是民族文化的化石,有它獨特的魅力。漢字是民族傳統文化,將傳統文化運用到現代平面設計中,是傳統與現代的一種結合。每個字仿佛從符號世界中還原了出來,帶著它們來自遠古時代的神秘氣息。這樣的文字形態,引起我們對漢字的新的認識。
漢字是唯一富有生命力的表意文字,是用點畫記錄人類理念的平面設計。利用文字來進行平面設計,我們所要利用的不光是它的“形”,更重要的是它的“意”。目前日本人似乎比我們更懂得怎樣利用漢字,他們用漢字的造型原理去設計圖形,在他們的設計作品中,漢字不僅僅是符號,是裝飾,而且具有了圖形設計的表形性思維,使漢字真正活了起來。利用漢字,日本人傳達出他們的本土文化,而我們為什么不能利用漢字傳達我們的文化?這一點令人深思。
一、漢字本身即是一種平面圖形設計
文字作為視覺傳達設計中的視覺符號中的一種,是視覺傳達中進行視覺溝通的主要媒介物。漢字作為人類早期的一種特殊的圖形到文字的不斷演變漸趨成熟,逐漸到了圖形化的應用。自文明社會產生至今,文字一直是人類傳達感情、表達思想、記錄語言的圖形符號,是人類文化不可或少的一部分。象形字的直接、甲骨文的表述、金文的曲折舒適、石鼓文的自如、篆書的縱橫、隸書的完美、楷書的剛柔相濟、行書的揮灑等,這一切特殊的審美情趣,獨有的形式構造,無不說明漢字的本身就是一種平面圖形設計。
二、平面圖形設計與漢字構成學原理
1、平面圖形設計是一個特殊的思維過程
人類的意識過程,其實是一個將世界符號化的過程,而思維無非是對符號的一種挑選、組合、轉換、再生的操作過程。因此可以說,人是用符號來思維的,符號是思維的主體。平面圖形設計,是以信息傳達為目的的,在二維的空間中對物象的位置、比例、相互關系的籌劃,無疑,這也是一個思維過程。但同時,它又不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思維過程。這是一個開始于設計者,延續到受眾心理活動的思維過程,而這種延續正是依賴于作為思維主體的圖形。
2、漢字是經過設計的圖形
漢字的本身是信息的載體,是中國人在二維空間中對點畫挑選、組合、轉換、再生,同時傳遞著不同的情感。從符號學原理分析,漢字是一種符號,是一種特殊的平面圖形設計。由于漢字演變至今已變得十分抽象,洗練,所以將漢字承載著的原始信息還原出來的過程本身,這種還原的結果不是文字,是一種加入人的思維的奇妙產物,一種特別的平面圖形。
更多地發掘漢字的特征更準確地運用漢字承載的信息。漢字本身就具有自己獨特設計,設計師借平面圖形設計向受眾傳達自身的思維過程與結論,以達到其指導或是勸說的目的;換言之,受眾也正是通過設計者的作品,與自身經驗加以印證,最終了解設計者所希望表達的思想感情。美國設計師普羅斯說過:“人們總以為設計有三維:美學、技術和經濟,然而更重要的是第四維:人性。”人性的概念在今天已經廣義化,如何使我們的本土文化得以體現?還原漢字的原始信息應該說是一條捷徑。在追尋漢字本源的過程中去體會中國文化,其本身就是在提高設計師文化修養。這樣,我們在作品中體現本土文化就不是一件難事了。
三、漢字研究不斷地深化
1、運用漢字來發掘本土文化,是一個抽象難懂的說法,那么,讓我們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做的吧
現代圖形設計是對文化的認同,而不是簡單的對符號或圖形的認同。探索本土文化的內涵,找出傳統文化與自己個性的碰撞點,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這才是運用漢字進行圖形設計的精髓所在。日本許多著名設計師,幾乎都是漢字學的專家,他們在作品中巧妙地將漢字作為抽象畫看待,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日本書籍設計大師杉浦康平先生就是一個執著的漢字迷。他在《活字禮贊》一文中提出漢字造型的直角思想,其起源為中國“天圓地方”的宇宙學;日本另外一位漢字迷設計師白木彰先生,更是巧妙地將漢字作為圖形運用到了平面設計中。日本設計運用傳統的理念,現代的元素和構成手法,并賦予民族情感的內容,走在了設計的前沿。這值得我們青年設計師們學習和借鑒。
2、我們的先民如何利用漢字設計生活
我們的前人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逐漸上升到一種審美階段——融入了創作者的觀念、思維、精神,并能激發審美對象的審美情感,于是形成了“書法”這類二階意義上的藝術門類。書法藝術是抽象符號藝術,它靠單純的線條架構演繹出千變萬化、千姿百態的視覺藝術形象。在文人士大夫創造了優秀的書體與書法作品的同時,民間藝人也以他們的聰明才智設計出無數巧妙而極富視覺意趣的字體圖形。如用來招攬顧客的幌子、節慶與民俗活動中的吉語,吉祥紋樣中的連筆字等。這類反映日常生活形態的杰作具有濃郁的裝飾性和強烈的民族特色。
四、用中國人獨特的宇宙觀理解漢字
中國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觀念。即人類并非宇宙創造的中心,而是自然中次要的部分,能否符合大自然的韻律是衡量一切的標準。世界上沒有哪一種文化如此強調自然的形態與模式,漢字的創造無疑也遵循這一法則,即模擬自然,將物的形簡化地融合于方正的字體符號之中。
1、“神”來之筆
古人對于“神”的信仰,主要表現在占卜和祭祀上。最早的漢字其實是占卜的記錄,上古文字的筆劃結構,用今天的眼光看去,充滿了神秘的色彩,是古人對自然、對生命的一種詮釋。這種記錄占卜結果的文字,來源于遠古的文字畫(近似文字的圖畫)。漢字是表意文字,象形性是漢字的主要特征之一,漢字是反映自然造型的。漢字在反映自然造型的同時,還具有深奧的構成原理,而這種原理就來源于中國人獨特的世界觀。
2、漢字中有大智慧
《易》曰:“自天佑之,吉無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中國人信仰上天潛在的超越之力,這種超越之力即自然規律。觀察漢字的構成,更多的是揭示自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在漢字發展的早期階段(西周以前),象形程度較高,體現出對書寫的簡化和易識別的趨勢。而漢字在發展為記號文字體系的過程中,則體現出了古人獨到的智慧。
在漢字的創造過程中,古人很注重“形”與“意”的結合,簡單摹仿不是文字。
在初中時,語文老師對于“牧”字、“采”字的解釋,引起后來我對漢字中蘊含的先人智慧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前有“牛”而后面有一個人持木棍趨趕,這樣便組成了“牧”字。在漢字的造型原則里,我們可以發現許許多多這樣有趣的例子,只要我們耐心品味,其中奧妙無窮。
五、結論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環境下,我們如何運用文字進行平面圖形設計?漢字具有獨特的、深厚的和富有魅力的民族文化特色,從古至今都是我國的文化血脈、隨著大家漸漸對傳統文化的重視,漢字所蘊藏的現代化設計元素也得到重新的審視,其中的千里也有待發掘。以中國傳統文化精粹為基礎,加上現代化國際化的語言來表達,不僅能給中國的現代平面設計注入一股新的力量,還可以讓漢子的原本表現意義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得到了更好哦拓展和創新,同時對增進世界文化之間的溝通和對話也具有大大的推動作用。相信通過大家一代又一代的共同努力,中國的平面設計藝術在深厚悠久的歷史文化基礎上,定能夠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體系和行事風格,并長久的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