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華
[摘要]在結構性減稅的背景下,建筑企業應該更多地考慮“營改增”可能帶給企業的風險。“營改增”會因為建筑企業不能很好地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而帶來稅負增加的問題。這就需要建筑企業盡量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合作,獲取增值稅的專用發票用于進項稅額的抵扣。“營改增”也會使建筑企業的財務核算發生較大的變化。收入的確認時點會發生變化,現金流會出現斷裂的風險,資產負債表的編制也會出現很大的改變。建筑企業需要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并且還需要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這些都能很好地提高對營改增”的應對能力。
[關鍵詞]建筑企業;“營改增”;應對措施
[中圖分類號]F812.42 [文獻標識碼]B
一、引言
結構性減稅的大背景下,國家對現行的稅收制度進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其中“營改增”就是最突出的一個方面。“營改增”是因為對于同樣的是銷售貨物的行為,增值稅是可以通過獲得發票來在繳納增值稅時進行進項稅額抵扣,而營業稅是直接按營業額總額來計算繳納稅款。對于營業稅相關行業的企業,它們所獲取的發票是不能抵扣的。而當進行“營改增”之后,這些企業就根據增值稅的方法繳納稅收,其獲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就可以抵扣了。“營改增”保證了增值稅抵扣鏈條的完整,在一定程度上能減輕原來企業的稅負。這也就是國家進行改革的初衷。但是,自2012年1月1日在上海首先開始“營改增”試點之后,有關的研究發現部分企業的稅負并沒有因此而減少,反而增加了,這也就是行業在進行“營改增”時的一個重要問題。目前建筑行業“營改增”正在進行,本文將分析“營改增”可能對建筑行業造成的影響,并找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希望能將“營改增”帶給建筑企業的風險防范于未然。
二、建筑企業“營改增”可能面臨的風險
(一)不能及時獲取增值稅進項發票
對于建筑企業來說,因為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只能從那些基礎的行業獲得原材料,因此很難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來進行抵扣。在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建筑企業需要的河沙這類原材料可能是直接向農民進行購買的,就算能夠取得發票進行入賬,也只能是稅務機關代開的普通發票,不可能是增值稅專用發票,這就沒有辦法在計算增值稅的應納稅額時用來作為進項稅額而抵扣銷項稅額。因而在進行“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的稅負很有可能增加。再考慮建筑企業支付的人工費用,這些也是沒有辦法獲得發票的。而建筑行業是一個需要大量人工的地方,如果沒有建筑工人,沒有辦法完成很多的工作,因此在這個方面也會增加建筑企業在增值稅方面的稅負。
(二)對建筑企業財務指標產生影響
財務報表受到“營改增”的廣泛影響。在收入方面,由于建筑行業現在競爭很大,建筑企業的定價權較小,各建筑企業的合同標價都差不多。合同價都是含稅的,原來營業稅是按3%繳納,在建筑企業進行營改增”之后,增值稅的稅率應該不會低于3%,這樣,建筑企業的稅收負擔很有可能增加。對于資產負債表來看,建筑企業購置的固定資產可以獲得發票進行抵扣,而在繳納營業稅的時候,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額是不能扣除的,因此,“營改增”也會引起固定資產的相關賬戶發生變動。至于現金流量的項目,建筑企業一直是按合同規定時間收款,有時甚至不能及時的收到賬款,容易造成資金鏈的斷裂。當進行“營改增”之后,需要繳納的稅費也可能會增加,這樣就更容易導致企業資金出現問題。
(三)增值稅稅率的不確定性
現行的增值稅稅率有五檔,分別為17%、13%、11%、6%和0%,另外還有3%的征收率。這樣的稅率使增值稅的計算繳納和征管已經很復雜了,對于建筑行業進行營改增”應該不會再制定新的稅率。但就這五檔稅率來看,稅負是有很大區別的。如果為了減少稅制改革對建筑企業的稅負可能造成的影響,國家很可能會采取6%的稅率,或者建筑企業可以按照3%的征收率來進行繳稅。可以簡單估算一下,如果一個建筑企業有1000萬元的建筑銷售額,購買的原材料中,有300萬元可以獲得發票進行抵扣,這樣如果建筑企業按6%的稅率繳納增值稅,則需要繳納1000*6%,300*17%=9萬元,而如果按照3%的征收率來繳納增值稅需要繳納1000*3%=30萬元。如果沒有進行“營改增”,建筑企業需要繳納營業稅為1000*3%=30萬元,這樣看來,“營改增”還是可以減少建筑企業流轉稅的。
(四)建筑企業的成本控制
成本是一個企業的安生立命之本,對于成本的控制能夠使企業更好地參與市場競爭。在“營改增”之前,建筑企業的成本是按價稅合計來計征的。而“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需要將成本中的價格和稅款進行價稅分離處理,價款計入成本,稅款用于抵扣。現在,建筑企業的成本一部分很難獲取到用以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例如企業建筑用的河沙、水泥之類的,泥沙是因為多來自于農民,水泥則是因為現在很多水泥廠并沒有成為一般納稅人,因而企業都不能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另一部分則是大的建筑企業會選擇將項目拆分為一個個小的項目來分包出去,而這些小的承包商往往不存在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資質,這樣,這一部分成本也沒有辦法取得相應的發票。“營改增”對于建筑企業來說,不能很好地獲得發票的話,就可能會使企業的稅負增加。
三、建筑企業“營改增”需要做的準備
(一)提高增值稅發票的可獲得性
建筑企業在購買原材料的過程中,存在不能及時獲得發票的情況,但建筑企業可以通過增加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交易而提高本公司對于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獲得性。如果說建筑企業之前不愿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交易,是因為一般納稅人對于產品的定價會高于不具有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企業,建筑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就會愿意購買更低價格的原材料。這樣,建筑企業也就沒有辦法獲得有關的專用發票來進行抵扣了。在進行“營改增”之前,確實是可以只用普通發票來入賬的,因為不存在進項抵扣的問題。但如果進行“營改增”的話,建筑企業最好的選擇還是與一般納稅人進行交易,雖然成本可能會高一些,但這可以讓企業降低增值稅的應納稅額,而不但是考慮企業的利潤。另一方面,企業成本提高,利潤雖然降低了,但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所得額也會相應降低,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會減少。
(二)調整建筑企業的財務核算
如果在建筑行業進行“營改增”,建筑企業需要新增很多的賬目和會計科目。在“營改增”之前,建筑企業在流轉稅方面只需要設置“應交稅費”這個一級科目,再在下面具體設置“應交營業稅”、“應交城市建設維護稅”等二級科目。而“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依然需要設置“應交稅費”這個一級科目,但不同的是,“應交營業稅”被改成了“應繳增值稅”,并且在“應交增值稅”下還要設置“銷項稅額”:“進項稅額”:“進項稅額轉出”等三級科目。對于一個小型的建筑公司的話,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可能都不足以完成增值稅相關稅額的核算。因此,建筑企業需要特別注意“營改增”帶來的“應交稅費”核算的變化。另外,建筑企業的收入確認、資產負債表的編制、現金流的管理等都會收薊營改增”的影響,建筑企業應該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來考慮具體的應對方法。
(三)提高對增值稅稅率不確定性的應對
目前,增值稅的稅率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而建筑企業對這個情況最大的應對措施就是盡可能地增加企業的進項稅額。對于企業的人工費用,如果建筑企業是采取自己雇傭的方式,是沒有辦法取得發票來進行抵扣的:而如果建筑企業是通過勞務公司來進行人員的雇傭,就可以從勞務公司處取得用工費用的發票,但目前來看,勞務公司只能開具營業稅的發票。如果服務業也進行了“營改增”之后,勞務公司就有權開具增值稅的發票了。在服務業與建筑業均進行了“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就可以通過和勞務公司合作的方式,來開展建筑活動。建筑企業從勞務公司取得增值稅的專用發票來進行入賬和進項抵扣。如果建筑業進行了“營改增”,而服務業還沒有“營改增”,那么建筑企業還可以將建筑項目分包給有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資質的建筑商,以此來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在稅率不確定的情況下,建筑企業只有盡可能的獲取較多的進項,才能降低企業的增值稅應納稅額。
(四)加強對建筑企業內部控制
建筑企業內部控制對于企業應對“營改增”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企業需要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讓他們有足夠的技能來應對“營改增”帶給建筑企業財務核算的變化。其次,建筑企業需要在原材料等方面進行把控,建筑企業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如果能夠將原材料的成本降低,就能夠使企業提高應對“營改增”帶來的成本方面的風險。最后,還需要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建筑企業的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企業需要在很多方面都進行嚴格的控制,起到監督企業運作的職能。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最終都是為了建筑企業能更好地應對“營改增”,因此企業最終還是需要回到管理上來,從整體層面把控企業。
四、結語
在結構性減稅的背景下,建筑企業應該更多地考慮“營改增”可能帶給企業的風險。“營改增”會因為建筑企業不能很好地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而帶來稅負增加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就需要建筑企業盡量與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合作,獲取增值稅的專用發票用于進項稅額的抵扣。“營改增”也會使建筑企業的財務核算發生較大的變化。收入的確認時點會發生變化,現金流會出現斷裂的風險,資產負債表的編制也會出現很大的改變。因此,建筑企業需要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并且還需要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這些都能很好地提高對營改增”的應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