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4-0032-01
素質教育的含義是:“英語教育應該與其他學科教育共同努力,促使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增強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由此可見,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是至關重要的,并且隨著中學的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廣大教師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當今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那么,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又如何能把創新教育引入到自己的英語教學中呢?現就本人十年的教學經驗淺談如下:
一、轉變角色教學和教育觀念,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
新的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不僅要“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培訓和指導,培養其自學能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可見,新課程下的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上都要以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品質為出發點,以便真正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在此,教師既要是充當教練員,資源提供者,還要充當一個激勵者和觀眾的角色。
二、寬松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保證
要培養出創新的人才,就必須建立起良好的學習環境。自由寬松的學習氛圍是學生發展個性的土壤。羅杰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和安全的課堂氣氛。”師生能建立起親密融洽的關系有利于學生產生創造的勇氣和信心。當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的自信心的培養,只有在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學生的思維才不會受束縛,他們才會去自主地學習,才能去探索、去創造。
三、巧設和運用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動力
恰當地、合理地設計語言環境,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最根本的動力源泉。”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建立在一個較為融洽的師生關系之外,還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引發他們的興趣和采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激勵方法和策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重視學法指導,培養自學能力,增添自我意識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
自學與傳統的被動的學習是相對的,它反映了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的需要,這種需要還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和責任。只要學生有了學習興趣,那么,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和愉快的體驗。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優化教育的重要原則,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過:“教是為了培養學生有一輩子的自學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也說明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獲取知識的本領和方法,以適應日益激烈的競爭的需要。
五、精心巧妙的設計問題,激發求知欲,是培養創新教育的好方法
設疑布陣,引導學生尋疑和解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新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缺的教學方法。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也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欲;沒有問題,學生就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而不去深入思考;沒有問題,課堂教學就趨于平淡,如一潭死水。愛因斯坦曾說:“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他們敢于標新立異,別出心裁。所以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換個角度看問題,以便從多角度探索求異。另一方面,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廣泛聯想,對學生進行發散性的思維訓練,不斷幫助學生歸納和發現新的問題。
總之,教師只有以信任和鼓勵的態度來肯定學生的發現,尊重、理解和寬容地對待學生,同時,應注意給學生以積極地評價,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得以實現和發展。教師只有把樂趣融進教學中,把美帶入課堂中,讓激情充滿英語教學中,充分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變苦為樂。當然這種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需常抓不懈,只有這樣,我們的英語教學才能使學生發展成為勇于思考,勇于創新的一代新人。
(責任編輯 陳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