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摘要:新課改要求在教師的策劃下,讓學生通過分析、思考、合作探究、批判、反思等活動,主動地理解和建構知識,改善自身心理結構,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這就要引導學生通過探究獲得發展,并要能通過合作發展自己。
關鍵詞: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7-0028
一、讓學生學會學習
1. 給學生設計探究空間
在新課改下,教師由單一知識傳授者轉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與合作者,營造了一種教學民主氣氛,建立了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與合作的師生、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創造適宜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活躍的課堂氣氛,給學生保留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從而形成有利于學生主體精神、創新能力健康發展的寬松教學環境,使學生的思維進入主動性、開放性、靈活性的狀態;學生的情感處于自由、寬松、友好、積極的心理狀態,從而使其探究性學習進入自由馳騁的空間。
2. 讓學生知道知識的形成過程,以便理解知識的真諦,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學通過“問題情境——猜想假設——獲取信息——建設模型一一解釋交流——應用拓展”的模式展開,經歷數學知識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克服機械記憶概念、原理、公式的學習方式,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發展運用數學知識的解決能力,增強學好數學的愿望和信心。最終形成是什么、為什么、干什么。
二、讓學生學會合作
1. 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認識到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養成合作學習的習慣
每個學生作為學習的個體在探究過程中開展獨立的、通過個性化的自主學習,形成自己的問題、自己的見解,而合作學習促使探究結果的提升,它促進學生社會性的發展。但學生又是有差異的,而這種差異往往就是很好的課程、教學資源。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指導學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小組的組建,一般需要教師的參與。讓學生自由組合,往往會形成同質分組,成績好、能力強的學生在一組,成績差、能力弱的學生在一組。教師參與分組時要均衡學生的成就、能力、性別和家庭背景,保證同一個合作學習小組內有學習成績好、中、差的學生;有口頭表達能力強的學生,有觀察能力強的學生,有思維比較深刻的學生等;同一小組內有男有女,有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成員,可豐富小組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視角。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合作學習小組中共同努力,積極地相互依靠,承擔個人責任和學會社交技能與評價反思。同時,保持小組的小規模。小組的規模越小,個人責任就越大,一般以6-8人為一組合適。問題的難易分為A、B、C三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去解決不同層次的問題,使層次低的同學通過合作交流得到成功。開展知識教學分層次遞進,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
2. 營造民主、平等氛圍的策略
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情感交融,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的動力源泉之一,教師態度溫和這一變量與學生學習成績之間是正相關。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間的心理距離非常近,他的一個手勢、一個眼神都調動學生的注意力,他的拍肩摸頭也會使學生因此受到鼓舞。在合作學習中促進師生間的情感交融,可以從師生互愛、生生互愛、人格平等、教學民主四個方面來實現。
(1)師生互愛:師生間溝通的渠道是教師對學生的愛和學生對教師的愛。愛是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愛是形成良好師生關系的核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個性的導航者和引路人,理應受到學生足夠的尊重,但教師在教學中要以誠待生,以情育人,通過各種渠道與學生建立濃厚的情感基礎,使學生感到學習生活的愉快。在合作學習中,如果達不到師生互愛,有些學生就可能出現不喜歡教師所教學科,也就不可能促進組內全員合作學習的效果。因為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個別同學或幾個同學就可能不按教師要求去辦,這樣組內其他成員或組長必然出面干涉,由此就可能激發組內成員之間的矛盾,影響合作學習。(2)在合作學習中,生生互愛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的,而小組間的各成員是異質的,在學習過程中強調相互影響、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只有生生互愛,才會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相互促進,避免優生一言堂,差生閑著玩,甚至出現優生瞧不起差生,排擠差生的現象。“智者多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在合作學習中,生生互愛,相互尊重,人人都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就會達到人人都想說、敢說;人人都想做、敢做。達到人人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一定的提高。(3)人格平等:在合作學習的環境中,各動態因素之間在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無論是教師與學生之間,還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應該是平等的。只有師生之間的關系平等了,教師才會融入每個合作學習小組之中,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員,傾聽學生意見,尊重學生的觀點,學生才敢把教師當作朋友,坦露直言。因此,人格平等有助于培養同學之間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有利于促進同學之間學習的共同提高,也有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發揮。(4)教學民主:教學民主,在合作學習教學過程中,主要體現為“觀點開放”和“教學對話”兩種。
3. 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數學知識是對生活的總結,其知識思想方法都可用于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劃,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綜合應用的過程。數學可以幫助人們對現代社會中大量紛繁復雜的信息作出恰當的選擇與判斷,解決問題。所以,數學探究式教學要重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是讓學生在“水中學游泳”,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