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俊峰
中圖分類號:G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4-0065-02
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數學以技術化的方式迅速輻射到社會的各個須域。數學不僅成為自然科學、高新技術的基礎和支柱,并且作為種社會普適性的基礎文化素質而受到重視。亦即從事各行各業的人都需要一定的數學知識。另外,數學教學具有訓練人的思維品質、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功能。本文就中專數學教學改革談幾點粗淺的建議。
一、中專數學的重要性
中專數學教學的“實用性”,即“工具課”的作用,為人們所共識。但它在訓練培養思維品質方面的功能性往往被人們所忽視,甚至中專數學教師也缺乏這種概念和意識。這當然不符合時代社會對中專數學教學的要求。隨著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重組,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已不僅局限于掌握固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而要求人才具備適應社會、開拓社會的創造性思維和能力。所以中專數學教學必須而且應當挖掘發揮其潛在的功能,在開發學生專業技能、專業素質的同時也達到開發培養創造性思維的目的。這不僅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需要,更是創造性思維為學生提供了畢業后更新知識、拓展才能、適應社會、保持后勁的素質源泉。
誠然,中專數學教學的意義就在于發揮其“實用性”與培養思維品質這雙重功能作用,但也不能把兩種功能的作用割裂開來,而應把二者和諧有機地融合于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同時,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雙重功能”,尤其是培養思維品質的功能及其作用并不是自然產生的,而要靠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創造性的教學活動去開發、去發揮才能得以實現。這不僅需要教育者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水平,而且需要教育者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鉆研教材,精心備課,優化教學目標
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一缸水。教師要靈活運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在對大綱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制定教學計劃,精心設計教案,優化目標設計,量體裁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進行課時教學目標設計時,重點不在于明確應該教學哪些目標,而在于把一些原則的、方向的教學目標轉化為教和學的具體行為化的可操作目標,也可以把有的目標轉化為問題情境、活動情境、練習情境等,以利于教與學。因此,確定教學目標一定要深人鉆研大綱、教材,把握知識點和課型特點,把目標定明,要求定準,準確把握教材的“度”,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才能起到良好效果。
三、中專數學教學現狀與改革
長期以來,中專數學教學狀況與時代社會的需求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其突出的表現是:
1.教育思想陳舊,教學方法單一,也缺乏相應的教研組織和機構,教學活動基本處于封閉狀態,教師改革意識淡薄。
2.師資隊伍總體分配不均衡,師資隊伍中不同程度存在著結構不合理、新老斷層、青黃不接的現象。
3.教學硬件設施不夠完善,數學教學與專業學習結合不夠緊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普遍還存在數學“無用論”。
4.中職學生數學基礎知識普遍較差,學習態度不端正,對數學學習沒有信心,也沒有積極主動性,甚至放棄學習。
四、改革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改革是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題。教師不要滿足于傳統的“粉筆加黑板,課本加筆記”的教學方式,應該轉變教育觀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改變教學結構,選擇最佳教學形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獨創的應變能力,以清晰的語言藝術,引人入勝的精彩講解和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駕馭雙邊活動的機能,引導學生在科學的太空遨游。因此,教師要不斷充電,豐富自己,以適應教學。
五、針對學生特點,注意教學方法
女生受心理、生理等因素的影響。決定她們對知識的理解及應用能力相對要差一些,對問題的反應也慢一些,她們比較注重基礎,喜歡做基礎題,但解綜合題的能力較差,更不愿解難題;在運算能力方面,規范性強,準確率高,技巧性不強;在邏輯思維能力方面,善于直接推理,條件性強。但間接推理欠缺。思維方式單一;在空間想象能力方面,直接思維敏捷。表達準確,但線面關系含混,作圖能力差。針對這種現象,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女生長處,增強其自信心,使其有正視挫折的勇氣和戰勝困難的決心。特別是要針對女生的弱點進行教學。講通解法和常用技巧。注意速度的訓練。分析問題既要由因導果,也要執果索因,暴露過程,激活思維,注意數形結合,適當增加直觀教學,訓練作圖能力,培養想象力,揭示實際問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培養建模能力。
六、考核方法的改變
要改變在中學一張考卷定成績的做法。把學生的成績評定分解成平時和期末考試兩塊。并且把重點放在平時。這樣做的好處有:(1)淡化考試。畢竟,對于大多數中專生來書說。他們是考試的失敗者。這也更符合教育的本來目的。(2)有利于課堂寬松氣氛的營造。由于相當一部分中專生有厭學情緒,因而,班級紀律的管理耗費老師的精力和時間,有時還可能造成師生關系緊張。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專數學教學將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我們要加強理論和實踐上的探索和研究,不斷深化對中專數學教學的認識和改革,努力建立完善的有中國特色的適應末來形勢發展需要的中專數學教育教學模式和體系。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