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4-0084-01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了一定程度的變革,但只停留在書面和表演上,我覺得要想真正意義上讓學生學會學習,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展,形成“先學后教,少講多學,以生教生”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勢在必行。以下是我在數學教學中的粗淺體會:
一、利用學習小組進行教學
將學生分成4至6人的學習小組進行教學,組員圍坐在一起,分工明確,有利于自主學習。教師在利用互助小組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要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位置,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觀念,將課堂交給學生。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有秩序的自學、交流。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代替”教師講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獎勵,小學生的好勝心都比較強,利用獎勵制度來吸引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去。如在教學“條形統計圖”的時候,讓學生帶著問題小組自學例題后,組員之間相互交流,闡述各自表示數據的方法,最后請用“條形統計圖”表示的同學上臺繪制,并向大家講解這樣做的理由,這種有效的交流方式,不僅為學生之間的交流構建了橋梁,更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作意識。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教師要營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積極互動,并做到和諧統一。要經常采用激勵性語言與學生交流,密切關注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哪怕學生有一點進步,也要用激勵性語言給予表揚和肯定,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
教師要正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并成為學生的朋友,將每一位學生都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用微笑面對每一個學生。與學生溝通和交流,關愛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讓學生真正喜歡上老師,從而喜歡上數學課程。例如在課堂上稱學生為“孩子”“寶貝”“我們的小老師”,點名時叫學生的乳名,無形中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使學生感到輕松和諧,從而敢于嘗試。
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
充足的學習時間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充足的時間,才能夠有機會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在已學得的知識經驗、能力水平和學習方法的基礎上對問題的結果進行大膽的猜想,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促進智力的發(fā)展與提高。例如,教學“烙餅時怎樣安排操作最省時間”時,學生通過動手明白了只烙一張餅需要6分鐘,烙兩張餅最快也要用6分鐘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烙3張餅、4張餅……最快要用多少分鐘?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猜測、思考、動手操作,學生會得到不同的方法,最后總結出最佳烙餅法,使學生們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每個學生對待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給他們留出一份自由自在進行思考的空間。
四、在直觀的操作中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小學生活潑好動,這是小學生的天性,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就必須要順應學生的天性,為學生提供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能夠換來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與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引導學生在親身操作中學習這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激活學生數學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手段。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在積極的操作中動手動腦,手腦并用,讓學生的雙手成為思維的工具。
如在教學“可能性”時,讓學生親自動手拋硬幣,并統計正面向上的次數。在教學“植樹問題”時,引導學生親自動手來栽一栽,更能讓學生從操作中獲取直接而豐富的感性材料,這樣才能上升為理性認知,深入事物本質真正地理解。這樣的活動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更能展現學生的個性,釋放潛能,激活學生的思維,這樣更能讓學生感受到操作的樂趣,學習的樂趣,會讓學生對數學學科產生更大的關注,更濃厚的學習興趣。
五、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現代信息技術集圖文聲像于一體,這與傳統的黑板與粉筆教學相比,更富有新鮮感,更具直觀性,更有趣味性,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確實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更能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將學生帶入視聽結合、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之中,尤其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更能改變以往教學的枯燥無味、呆板沉悶,更能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進而引導學生主動而快樂的學習。比如在教學《秒的認識》時,利用多媒體課件里的鐘面,清晰地向學生演示秒針的變化過程以及分針隨秒針的變化而變化的過程,讓學生經歷了“1分鐘等于60秒”的再現過程,教學難點很容易就突破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責任編輯 劉 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