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燕
摘 要 教學質量是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所以研究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對幼兒園的發展非常有意義。本文提出強化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強化幼兒常規習慣的培養,深化課程改革,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關鍵詞 幼兒園 教學質量 發展指南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4-0091-02
教學質量是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的任務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以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多年來,我們安遠縣幼兒園圍繞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這一中心,組織教師認真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全面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幼兒園管理條例》,堅持理論聯系實際,不斷強化內部保教管理精細化,有效地提高了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將我園打造成為了一所在縣里有影響力的精品幼兒園。為了提高我園的教學質量,提出了以下幾點措施。
一、強化教育教學常規管理
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準繩,嚴格執行科學的一日活動常規,細化每一個環節的管理,從入園、晨間活動、集體教學、游戲活動、餐點、午睡、離園,每一環節有具體明確的要求,結合日常檢查,保證教育教學常規工作深入開展。重視對個別幼兒的輔導,密切家園聯系,做好家長會、家長開放日、親子活動等一系列常規工作,力求形成家園教育合力。
二、強化幼兒常規習慣的培養
立足習慣養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衛生習慣,要求每周明確品德習慣教育重點,在一日活動中滲透,認真落實幼兒在園一日常規要求,幼兒行為習慣要求,把幼兒良好習慣養成落到實處。豐富幼兒戶外活動。豐富戶外體育游戲活動的開展,堅持每天的晨間戶外體育游戲的鍛煉,體育器材和游戲內容做到常換常新,幼兒感興趣,能積極參與。
三、深化課程改革,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落實新《綱要》,實踐新課改,針對新教材的使用,開展公開教學看、聽、議、評活動,優秀教學活動評選等,通過活動的開展,優化教學活動組織,更新觀念,改善行為,推進課改。在課程實施過程中,以幼兒積極體驗為中心,促進幼兒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將教育過程的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有機結合。
創設豐富的區域游戲活動的環境,重視區域游戲活動的開展與指導。各班教師要做到1.充分利用教室、寢室、走廊等幼兒園現有的場地,保證區域游戲活動的空間,并要將區域活動場地合理安排、布置,投放適合、豐富且有探究、操作意義的材料。2.要科學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保證區域游戲活動的時間。3.要注重活動的趣味性。要能吸引幼兒,貼近幼兒生活,建立在幼兒現有的經驗基礎之上。
四、以人為本,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教師是《綱要》與幼兒發展之間的橋梁與紐帶,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也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我們應從教師發展需要出發,推行多樣化的師資培養模式,把教科研與教學研究、繼續教育等有機結合起來,切實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與業務水平,努力促進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成長。
1.加強理論學習
我們將在分散自學的基礎上,以讀書交流會、課題階段性小結、交流,主題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加強理論學習。研討主題一方面根據當前教育發展與改革的形勢來確定,另一方面根據教師自身教學實踐中的問題或困惑來提出主題,再集中研討。活動中建立“人人是主持者”的活動思路,每一次活動由不同的教師主持。各教研組也要根據自己的專題,在正常開展公開教學活動的基礎上營造濃厚的教研氣氛,以教學活動為案例,緊緊圍繞教學活動中面臨的問題,鼓勵教師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以“問”引“答”,以“問”促“疑”,以“問”導“思”,互動推進實現教科研活動中相互學習,相互提高的目標。
2.注重教學反思
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必定是一個研究型、反思性的實踐者。為了切實提高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我們在學習新理論、新觀念的同時,要加強對自我教學實踐的反思。在研究理論、研究別人經驗、研究自身教育行為的過程中,提高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同層次水平的教師應不斷尋找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每位教師更要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按照上學期的要求認真撰寫教育隨筆或教學反思。
3.立足課題研究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對任何事物的認識都是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往復的過程。理論必須在與實踐的無數次的相互碰撞中才能得以內化和更好的運用、指導實踐。我們將總結上學期的課題研究經驗,進行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各班教師要從實踐中的問題入手,積極尋找新思想和新策略來嘗試解決問題,提高對課題研究和教育教學進程的自我分析能力,有效把握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的整個動態過程,使課題研究能真正為幼兒、教師的發展服務,鞏固幼兒園的辦園特色。
4.抓實教學常規
隨著幼兒教育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入,對教師的職業道德和專業能力的要求在不斷提高,幼兒教師隊伍的水平已成為教育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因此每位教師要不斷加強事業心和責任感,堅持走發展內涵之路。(1)繼續加強備課。各教研組要組織教師研究教材,篩選教材或新教材內容進行替換、修改,科學合理制定各項教學、活動計劃,注重教材的分析把握,教學活動的前期準備。(2)繼續加強“周一推門聽課”活動。業務園長、教研組長堅持深入教學第一線,多聽隨堂課,及時了解教師制定計劃、組織教學活動、游戲活動、開展體育鍛煉等情況,與教師一起探討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3)加強培養教學骨干。為了健全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創新力強、富有活力、具有輻射作用的幼兒園中介力量。我們應開展各類競賽、評優活動(優秀活動展評、教師師德故事演講比賽等)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搭建舞臺。教師可自薦開展教學活動;在平行班上借班上課,提高自身的組織教學能力;也可以積極撰寫科研論文、活動方案、反思筆記,向幼兒園或以上教育報刊雜志部門投稿;也可以主動申請上研討課、課題實踐課等。我們將把其成績例入學期末的考評中。
參考文獻:
[1]劉曉東.反思兒童生活中的“規矩”[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15,(3).
[2]王喜海.正確認識兒童和兒童生活[J].幼兒教育,2013,(21).
(責任編輯 李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