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鋒
摘要:在新課改思想的指導下,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改變學生原來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講評課;思路;引導;訓練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7-0077
講評課是高中生物教學的主要課型之一,尤其在高三生物復習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許多復習課、專題課都通過練習測試,達到復習鞏固、查漏補缺和強化的復習效果。但是傳統(tǒng)填鴨式的教學形式單一。那么,如何上好講評課呢?下面是筆者的一些體會和想法,提出來供大家參考。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絕大多數學生接到試卷后,首先關心的是分數和名次,接著會主動關注做錯的題目。對于會做而做錯的題目,學生多為此懊悔和自責。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以后要加強注意,以免再錯;對于當時不會做的題目,學生可以通過看書、查資料也能基本解決。學生這種主動積極糾錯的行為,正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時,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欲望才被激發(fā)出來。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讓學生步調一致地學習
學生的合作學習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加強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自查自糾之后,還有一些較難的問題,教師可指導他們進行分組討論。這樣,既發(fā)揮了優(yōu)生的優(yōu)勢,又調動了出錯較多的學生的積極性,使全體學生都主動參與。學生在討論的同時,教師也要到各小組中進行指導,并在指導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的爭論焦點和錯誤思維,以便在下一步精講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
三、找準學生的問題所在,讓學生有的放矢地學習
不同的學生存在不同的問題,做錯的題目也不可能完全相同,這就對講評的針對性提出了要求。確定講評重點需要教師在講評前分析試卷。一要認真分析試卷中考點的分布情況,統(tǒng)計每個考點或章節(jié)題目的數量比例和得分率;二要統(tǒng)計錯誤類型,找出學生每題出錯的人數和出錯原因;三要統(tǒng)計考查類型,按識記理解、分析、綜合、應用、評價六個層次來分析每個層次出錯情況。
四、重視講評策略
1. 重視錯因分析
講評時,教師不僅要指出“錯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只有找出錯誤的癥結所在、對癥下藥,才能使學生以后的復習、練習更具針對性,避免一錯再錯。
常見錯誤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概念不清、基礎不牢。生物學概念知識點比較多,相互之間容易混淆干擾,對相近的概念進行比較,使有關知識點進一步細化。例如,在講原生質概念時可與原生質、細胞質、原生質體進行比較。二是粗心大意、審題不清。例如:人的一個有絲分裂后期的體細胞中全部的DNA數為( )A. 等于46 B. 大于46 C. 大于92 D. 等于92 通過題意分析可知,人的細胞核內有23對共46條染色體。有絲分裂后期染色體加倍為92條。這里還有一個隱含條件,細胞質的線粒體中也含有少量的DNA。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三是語言隨意、表達不準,不能抓住要點。例如:甘蔗對磷的吸收,白天比晚上只稍微多一些,而對水的吸收,白天比晚上多十倍。這一現象說明
。有的學生回答:吸收磷和吸收水分是兩個獨立的過程。這種回答是片面的。準確的回答應是:吸收磷和吸收水分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2. 重視審題策略
審題的關鍵是要把題目中的有用信息提取出來。其中,有的信息是題目中顯現的,而有的信息是題目中隱含的。審題時尤其要把隱含的信息挖掘出來,使之顯性化;要把題目的要點勾畫出來,突出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使問題直觀化。有些題目從已有的習慣思維來解就比較復雜,但用逆向思維來解時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重視思路引導
在講評中應從方法、步驟著眼,從解題思路入手,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分析題意,弄清要求和條件,對考點進行分析,思考試題設計了哪些知識點,要解答的問題與已知條件的關系,抓住解題的關鍵,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案,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辨別分析能力。所以,教師在講評時,應時刻做好思路思維的示范,要將嚴謹富有邏輯性的問題思路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從解題思路、方法和規(guī)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啟發(fā)。在講評中,教師不能簡單地對答案或糾正錯誤,而應從方法步驟著眼、從解題思路入手。例如:
一條含有1000個氨基酸的多肽鏈,合成它的RNA分子和DNA分子中,至少應含有的堿基數為( )
A. 2000和4000 B. 1000和2000
C. 3000和3000 D. 3000和6000
本題解題思路:首先明確本題涉及的知識點,主要有DNA和mRNA的結構、轉錄和翻譯的過程、密碼子的概念以及氨基酸的有關知識;其次考慮這些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即DNA為雙鏈結構,mRNA為單鏈結構,蛋白質以mRNA為模板合成,而mRNA以DNA為模板合成,mRNA上相鄰三個堿基為一個密碼子決定一個氨基酸,所以氨基酸數、mRNA堿基數,DNA堿基數之間的對應關系為1∶3∶6。所以本題選D。
4. 重視技巧傳授
習題講評時,教師要善于將題型分類,總結解題方法和技巧,教會學生進行小結歸納、綜合靈活運用。講評時不能只停留在具體知識的得失上,而應注重解法的領會和技巧的傳授上。這樣日積月累就能提高解題的速度。例如:求基因型為AaBbCc和AabbCc的基因型種類,按常規(guī)解法先寫出每個親本的配子類型,再進行配子組合,從而求出基因型種類。這種解法比較麻煩。可指導學生根據分離定律來解,即Aa×Aa子代有3種基因型,Bb×bb子代有2種基因型,Cc×Cc子代有3種基因型,再進行自由組。這樣,子代的基因型為3×2×3=18種。
5. 重視變式訓練
講評時,不僅要講,還要練,即練“疑點”、練“誤區(qū)”、練“提高”。因此,講評課時不能就題論題,不能只講不練,而應引導學生以這些題為題眼,從試題的深度和廣度上加以延伸,加強知識的縱橫聯(lián)系,加大知識攝入量,擴展解題思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能力。這樣,對該知識點進行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的、合理的思維訓練。例如: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和藍色之分,褐色對藍色為顯性。已知一藍眼男人與一褐眼女人(此女母親為藍眼)結婚,這對夫婦生下藍眼女孩的可能性是(B)
A. 1/2 B. 1/4 C. 1/8 D. 1/6
變式1:題意和選項不變,問法改為這對夫婦生下藍眼孩子的可能性為(A)。本題與原題區(qū)別為原題求生下“藍眼女孩”的概率,需要考慮生男生女的可能性。而本題是求生下“藍眼孩子” 的概率,不需要考慮孩子性別。
變式2:若原題改為一藍眼男人與一褐眼女人(該女有一藍眼哥哥,且雙親為褐眼)結婚,這對夫婦生下藍眼女孩的可能性是(D)
A. 1/2 B. 1/4 C. 1/8 D. 1/6
6. 重視消化與輔導
講評后,盡量留一點時間讓學生進行自我消化,認真分析試卷,整理典型的錯題,并用紅筆把解題思路寫在題的后面,供以后復習使用,防止再錯。因課堂時間有限,面對的是全體學生,盡管教師講過,但還會有一些學習較差的學生對有些問題仍搞不明白。因此,課后很有必要及時地對他們進行進一步的個別輔導,以幫助他們徹底弄清問題,強化講評效果。
7. 重視激勵評價
多數學生對考試成績是很重視的。在講評時,教師對成績好的學生,尤其是那些答題思路清晰、靈活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以及書寫認真規(guī)范、卷面整潔的學生都要給予肯定、表揚,同時要注意挖掘較差學生的閃光點,使之樹立信心,增強參與意識;切忌對學生試卷中的失誤進行埋怨、指責、諷刺和挖苦,挫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總之,在講評課上,教師也要依據新課改理念來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為,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解決新情景問題的能力,真正發(fā)揮出講評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