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聲
摘 要:高中課程都是基礎教育學科中的基礎課,它注重于提升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只有從傳統教學到“高效課堂”理論轉變,以新理論為指導,不斷轉變教學觀念,立足學生實際,勇于實踐創新,通過多模式的教學課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探究力,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從而達到培養創新思維、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中學語文;高效課堂;語文教學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應“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審視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課堂中封閉式、接受式和分析式等陳舊的教法還普遍存在,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太多,教學中重教輕學、重知輕能、重記輕思,學生累,教師也累;整個語文課堂死氣沉沉,像一泓激不起漣漪的死水。接下來,本文將談一談中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一、采用啟發式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強調的啟發式教學,是一種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啟發式教學首先要求教師創設一種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疑問,主動思考問題。這種情境創設后,教師可以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動腦、動手、動口,勇于探索問題,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則啟迪學生的思維,開拓他們的思路,幫助他們形成敏銳的觀察、豐富的想象、大膽的假設、嚴密的論證等良好智力品質。啟發式并非“問答式”,啟發式的方法眾多,如問題啟發、目的啟發、比較啟發、形象啟發等,最終實現最優的啟發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在學生有限的知識基礎上,運用豐富的教學經驗,借助典型實例,實現舉一反三的功效。此外,教學策略的選定與設計是教學的中心部分,是由為達到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必須采取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和組合相關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等,制訂有特色的教學方案。
二、創新理論打造“高效課堂”
課堂的主體應是學生,教師則是課堂的主導,是參與者與組織者。學生在這個課堂的舞臺上不斷大膽展示自己,勇于表現自己,教師只起提供、服務、引導作用,起過渡、銜接作用,起點撥作用,起畫龍點睛作用。
有句話說:“課堂是生命的狂歡,知識的超市”。那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得有豐富的背景知識,有多方面的預見能力和解疑的能力,這為教師提出了一個大難題,自身得做好相當充分的準備,你的學習目標,你的學習過程和方法,你的重難點,你的學情調查、問題總匯,都要有備而來。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動身”到“動腦”再到“動心”的發展,才能出現“忘我”的境界。
作為教師就得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堅持“走小步,不停步”的原則,讓學生看到,只要他每天上課認真參與課堂學習了,認真做好課后作業了,就會有進步,取得好成績,原來學習并不是太困難的事,這樣逐漸培養出學習的好習慣,建立了自信心;特別是讓學生使用學案,使每個學生都有相應的任務,即使有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寫完學案也會有一份成就感,而且在次日的彼此交流中,會使學生感到認真參與課堂教學所獲得的收獲,這樣既獲得了新知識又發展了新能力,并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獲得了老師和同伴的認同。
三、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
《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強調“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進行學習。為此,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如在教學《五柳先生傳》一文時,播放典雅優美的古曲《蓮》,將陶淵明的畫像投影在大屏幕上,立即抓住了學生的心,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一個個露出沉浸在審美享受中的笑容,對畫面上的拄杖老人更是指指點點,議論紛紛。此時,再引導學生回顧已學過的陶淵明的作品,比如《歸園田居》《桃花源記》等,讓大家對陶淵明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伴著優揚的古樂盡興朗讀,初步感受文章的內容。接著,用“激將法”讓學生覺得學習本文不過是小菜一碟,拋出“互動列車”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經歷“新鮮→享受→興趣→好勝→接受挑戰→嘗試、探究→成功→獲得成就感”的心理歷程,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章的深層主旨,教學效果良好。
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
傳統課堂上,老師“一言堂”、“滿堂灌”,講臺被教師獨霸,學生是被動的聽者,是知識的“被告知人”,是接受知識的容器,因此造成學生雖身在教室,卻心在四方,課堂上昏昏欲睡、哈欠連連等。試想,學生沒有參與,其思維沒有激活,何談收獲呢?因此,當下看一節課是否成功,要看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學生是否參與了自主探究,是否參與了展示交流,是否參與了質疑解惑。新教學要讓課堂真正變成學生的學堂,讓講臺真正變成學生展示的舞臺,讓教師和學生都真正感受到思維的激發、智慧的交鋒,讓學生時而沉思靜想,時而激情滿懷,讓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真正熏陶和感染師生,讓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讓敢問、敢悟、敢說成為課堂日常景象,以學生的精彩成就課堂的精彩,這樣的課堂才有資格說是高效的。
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理應不斷轉變教學觀念,立足教學實際,深入了解學生情況,與學生一道,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發展學生個性到極致。
參考文獻:
[1]周永東.淺談課堂教學結構的優化[J].教育革新.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