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偉
摘 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在這樣的國際環境下,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我國對英語教育也越來越重視。而初中學科的英語教學作為基礎義務教育階段,更是顯得尤為重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英語課程改革的核心。而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共同素養,是關鍵、必要的共同素養。它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生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生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關鍵詞:核心素養 英語教學 初步探索 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94-01
英語作為一門外來的語言類學科,相較其他學科而言,不管是對教師還是學生,教學和學習的難度都是較大的。初中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而傳統的英語教學通常是一味的填鴨式教育,死記硬背,忽視學生對于教材的理解與吸收,嚴重阻礙了初中學生英語語言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因此,積極探究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采取提升初中英語語言核心素養的措施十分重要。本文就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談一談如何在初中英語實際教學中來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1 優化英語學習環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大部分初中生對于英語的學習意識還都是迫于課程標準和應試教育的硬性要求,由此不得不去強迫著自己去死記硬背的學習英語,極少數是因為對用于產生興趣,在興趣中輕松愉快地學習英語。所以初中英語學習環境的優化首先應該樹立初中學生正確的英語語言學習目的。這種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英語語言的思想不僅會對初中學生英語知識學習的效率有影響,并且對他們英語成績的提高也有極大的影響。英語是目前世界交流默認的通用語言,學習英語是在全球一體化趨勢之下的基本要求,因此,英語語言的學習對初中學生的更好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英語語言學習觀念之后,教師應該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英語知識的意識,并且引導學生善于發現英語學習過程的樂趣,以便于給他們創設更優的英語語言學習環境,幫助初中學生更好的學習英語語言。
比如說在基礎課文的學習中,教師可以搜羅相關通過生動有趣的圖片,為學生創設豐富的情境。再通過搭建問題鏈的逐步引導下,不斷啟發同學們去思考文本的表層和深層信息,來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圖,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同時,學生的發散思維及評判性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2 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只有通過認真閱讀,才能很好地解讀標題與圖片,解讀文體、結構、解讀語段與語義。在解讀文本時,不僅要做到read between the lines,更要做到read beyond the lines,只有這樣,才能理順作者的意圖。教師需要從讀者視角、作者視角、學生視角及教師視角等多維角度去解讀文本,最后形成綜合的視野。而不同的解讀角度,則將決定最后學生的輸出方向與效果。
比如說在學習九年級英語Unit 7閱讀課時,基于本單元的核心話題為“規則”的情況下,在講Section A中以母親對女兒提出的要求時展開話題“規則”,同時引入單元核心語法情態動詞的被動語態。接著是針對上面的規則向同學們講解關于這節內容的自己的理解。而本課時用詩歌的形式在課本上構建了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母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和教導的情境。在學習本節課這節課所要記憶理解的知識點的同時,利用細節的刻畫來引起學生的注意,讓他們對課本上的情境產生共鳴,在不知不覺中讓他們理解了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和教導,潛移默化的對青少年進行了情感教育。
3 加強初中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我們都知道熟練掌握英語最基本的詞匯以及語言技巧是學好英語的基礎,但是提升學生的英語語感才是促使學生真正掌握英語精髓,是提升初中學生英語語言核心素養的關鍵。而提升初中英語語言核心素養應該更加重視初中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在這里,教師的在教育的過程里的引導作用就非常重要。
比如說在初中學生在有聲朗讀英語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觀察同學們朗讀時的語調和語速,在體現語言感情的前提下積極的加以引導,使學生通過不同的語調和起伏的語速感受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的感情變化,這樣他們的英語語感也會在不斷地朗讀中得到提升和積累。并且在他們的朗讀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感受在不同的情境下,同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意義的感情有什么樣的變化,讓他們嘗試去分析文章中感情的起伏變化,把握住整體文章的感情大綱。在總體把握住學生總體的閱讀語感時,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輔助手段來幫助學生更加真實感受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感情,比如說播放與文章相呼應的樂曲來營造一種真實的語言環境,更好的提升學生的閱讀語感。
4 轉變教學觀念,提升自身教學能力
作為教師,應該清楚的明白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和教學之間的關系。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要提高學生的全面素養,包括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的全面提高。
在轉變教學觀念的同時,教師也應該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張開眼界,去廣泛地吸收和借鑒不同的優秀文化來提高教師本身的文化素養,因為只有教師本身的思維品質和核心素養得到提升,才能更好的去培養和引導學生的全面素養和文化價值觀。
5 結語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我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不同層面的措施。在政策方針方面,我們可以參考新課改對英語學科的要求,制定一些教師可以參考、操作性又很強的教學實踐方面的提議。在實踐教學方面,需要教師認真思考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細節對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的重要性,不能忽視在教學中去扎實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培養他們優秀的文化品格。可以在教學時根據初中英語不同階段核心素養的要求,去設計不同年級的教學活動,形成關于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 史寧中.推進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改革[J].中小學管理,
2016.02.
[2] 李明遠,彭華清.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2016.08.
[3] 周奕君.初中英語學科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