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穎
摘 要: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培養孩子會說話的能力是幼兒教師身上義不容辭的教學任務,我們要抓住孩子年齡階段的特點,充分利用一切教學資源,為培養“會說話”的孩子貢獻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幼兒教學 培養 會說話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260-01
幼兒期的孩子正處于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培養孩子說話的能力對兒童智力的形成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孩子能否簡單、連貫地表述自己的見聞、感受、思想,關系到孩子今后學習能力的發展。語言是交流思想的煤介,我們可以通過孩子語言的表達知道孩子內心的感受,了解孩子的情感,便于老師知道孩子的看法,也有利于孩子在其他方面的發展。但是面對幼兒園中不會說、不愛說、表達不清的孩子,老師應該怎樣做呢?如何培養“會說話的”的孩子?對此,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點。
1 創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鼓勵孩子大膽去說
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會依賴所處的環境,良好的語言環境有利于孩子語言的學習。就像我們學習英語,上了幾年英語課也沒能說出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是去國外呆上半年回來就可以說一些很流利的英語了,所以語言環境的熏陶真的非常重要。家庭是孩子學習語言的主要環境,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為孩子的語言能力奠定了基礎。但是每個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不同、性格不同,語言的能力上也會有很大差距,幼兒園作為孩子語言能力培養的第二環境,要更加注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不少孩子在學校不敢說話,老師問什么問題也只是低頭玩著手指,避開與老師的交談,其實孩子的內心是渴望與人溝通的,但是由于性格和語言能力限制,就變成了不敢表達。因此在課堂上老師和孩子說話的語調要溫柔、親切、速度適中、發音清楚,避免對孩子大吼大叫、嚴厲苛刻。還可以充分利用媒體課件的音頻資料,讓孩子多模仿,豐富孩子語言的積累。
2 老師要與孩子多交流,耐心、認真地聽孩子講話
由于幼兒階段的孩子年齡還小,語言表達不清楚很正常。很多孩子想要表達一件事情,支支吾吾講了半天也沒有表述清楚,這時候老師應該耐心地聽孩子講完,不要隨便打斷孩子的話,多鼓勵孩子并告訴他說的非常棒。處于這個階段的孩子,渴望語言的表達和被認可,即使明白了孩子的意圖,也不要嫌棄孩子的表達不明不白和啰嗦,簡單地應付“哦”、“嗯”、“好”、“知道了”,可以在孩子講完后和孩子多些語言的互動,裝作他講的事情很神奇,或者表示很同情、很疑惑,可以借機問孩子一些問題,鍛煉孩子的語言能力。所謂語言,就是說,學好語言,沒別的方法,就是要多說。所以老師平時要多與孩子交流,引導孩子表達內心的情感,比如在畫畫課上,老師讓孩子來描述自己畫的是什么,有的學生畫的很好,但是怎樣都表達不清楚,這時就需要老師給孩子語言上的引導,“老師看到圖畫上面有小花貓,還有小蝴蝶,小花貓是在和小蝴蝶玩耍嗎”“它們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就會漸漸打開自己的語言大門。
3 創造與同伴交流的機會,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是促進語言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孩子之間沒有年齡和語言上的代溝,相互的交流憑借的是各自的語言經驗,在交流的過程中可以使語言能力變得更加熟練。比如讓兩個小朋友共同完成澆花的任務,一個小朋友澆了幾次水之后還在繼續給花澆水,另外一個小朋友認為這樣會把花淹死的,就會告訴他你不能這樣做,可是那個小朋友覺得花需要水,于是雙方就用語言來表明自己的態度以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過程中,孩子通過語言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情感,無形中便使自己的語言能力得到了鍛煉。老師應該多為學生創造交流的機會,比如,可以布置一項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可以使學生在合作中交流自己的想法;讓小朋友相互分享自己在故事中學到的東西,可以鍛煉學生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見解; 也可以通過一起做游戲,在游戲中促進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等。
4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讓孩子積累說話的素材
孩子有時候不愿意說的原因是因為沒話說,因為不知道要說些什么,所以就少說或不說,這樣非常不利于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老師要不斷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每一項話題都會成為孩子說話的“素材”,聽得多了,看的多了,在腦子里形成的概念和故事也就越多。比如遇到下雨天,可以和孩子們一起聊聊喜不喜歡下雨天,為什么喜歡或不喜歡呢?然后請小朋友們來分享自己對雨天的感受,還可以給小朋友講一個關于雨天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吃飯的時候,可以和學生一起交流食物,吃了這些食物我們的身體和大腦會發生什么變化。隨時隨地隨處發生的事物都可以成為語言的教材,老師要善于抓住和利用每一個機會去和孩子溝通、交流,多多豐富孩子的認知、感知能力,使孩子不斷學習、積累新的東西,為語言的表達儲存更多的內容。
5 有效利用語言訓練的方法,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
除了在日常的學習和交流中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老師也需要有效利用語言訓練方法,來提高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筆者總結出了三點訓練的方法:(1)利用故事進行語言訓練。比如在看完一段動畫片時,老師要把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的問題變成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有哪幾個小動物,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呢,來引導學生組織語言的思路。(2)利用圖畫書進行語言訓練。圖畫書上的顏色和圖案容易勾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把看到的圖畫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或者對著圖畫練習說話。(3)通過想象培養口語。孩子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可以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讓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比如藍天中的白云自由自在地飄,讓孩子想象它們像什么呢?太陽折射出的五顏六色的光,你想用這些顏色干什么呢?孩子在回答中便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孩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和希望,我們不能讓孩子的語言能力輸在起跑線上。但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會說話”的人,首先要先把孩子當成是一個有情感的人,不能為了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而采取不科學的方法,而是要從關愛兒童出發,切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真正了解孩子內心世界的情感,尊重孩子的性格特點,讓孩子成為一個幸福的“會說話”的人。
參考文獻:
[1] 杜桂敏.淺談提高幼兒語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學周刊.
2016(25).
[2] 李寶華.發展幼兒語言能力點滴談[J].知音勵志.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