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瑩
【摘要】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觀念上要重視數學課前預習,要拿出辦法讓學生樂于預習,要讓學生學會預習,及時評價學生預習情況。只有堅持“預習”先行,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預習
當前很多教師重視小學語文課前的預習,很少關注小學數學學科的課前預習,甚至根本不安排學生數學預習。認為數學本身比較枯燥無味,學生要是知道了講的內容,就更沒有新鮮感了,有的知識學生看書就會了,就沒有探究的欲望了。事實果真如此嗎?不然,在聽課中我們發現:預習功夫下得好的,學生對課堂中80%至90%的內容大致可以理解。課堂上學生能更好進行拓展練習,有效地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相反地,如果不花功夫預習的,課堂上學生參與學習不主動,知識理解不深透,課堂訓練不到位,勢必出現課上不足課下補的局面。極大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影響學生自學習慣的養成及自學能力的提高。為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只有堅持“預習”先行,加強預習指導,培養預習習慣,使學生逐步形成學習技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預習的習慣,教師要做哪些工作?
第一,在教學觀念上要重視數學課前預習。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預習,要明確課前預習的重要作用:預習能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預習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預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更要明確作為教師必須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與發展,讓他們具有終生學習的資本。教師還應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教師既可以從理論方面給學生講講預習的好處,還可以在具體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向學生滲透預習的重要作用,使學生明白預習的重要性,產生“我要預習”的主觀意愿。
第二,教師拿出辦法讓學生樂于預習。主要手段有:1、比一比,增強競爭力。課堂上比一比,看誰上課時把預習的收獲展示在大家面前,及時給與笑臉、小紅花;每周比一比,開展一次評比活動,評選出預習小能手;每學期比一比,對于預習較好的或者預習有進步的學生,可以發給他們一些獎品。這樣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大的激發“我要預習”積極性和主動性。2、夸一夸,樹立自信心。自信就是成功的一半。比如,給學生布置預習作業時就說:“我看誰是預習的小能手!”檢查預習效果時,發現預習得好的學生就在預習本上為他批注:你真是個會動腦筋的好孩子!預習得很成功,繼續努力!如果發現學生有進步也要及時表揚,比如,預習得真仔細!再多動一下腦筋!你都能當小老師了!繼續努力,老師相信你能行!等等,讓學生不斷體驗成功,樹立起自信。3、幫一幫,帶動潛能生。學困生,我們叫他們為“潛能生”,他們學習成績不好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潛能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怎樣讓這類學生樹立信心,愛上學習呢?那就要發揮 “三幫”的作用。教師幫。把明天要在課堂提出的問題事先告訴他們,并幫助他們先學會,第二天上課問題一出現,老師鼓勵他們舉手發言,他們一定會答對的,這時教師及時給與最大化的表揚,此時他們會體驗到無比的成就感,自信也上來了,教師繼續堅持一段后,他們會從被動逐漸變成主動,預習就成為了他們取得成功的法寶了,學習成績自然就會有所進步。同桌幫。同桌要主動與他們相互交流預習成果,主要任務是對他們預習中出現的問題,比如沒學會或沒學好的地方給予講解,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和掌握,課堂上才能跟上學習的進程。小組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組長要特別關注他們,給他們交流機會,在小組匯報時分給他們展示的任務,讓他們感受到他們是團隊中的重要的一份子。這樣的多方幫助,心理上得到自信、知識上取得了進步,不斷激發學習的動力。
第三,教師要讓學生學會預習。“授之一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可享一生。”指導學生學會預習是學法指導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
讀一讀——細讀教材,關注新知,標出疑惑。課前預習的首先是細讀教材,標出疑點。把將要學習的內容先從頭到尾地看一遍。要認真看,逐字逐詞的閱讀理解,在新出現的概念下做上記號,看教科書是怎樣解釋這些新概念的。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打上“?”,以便提出來與同學交流,在教師講解時作為聽課的重點。
憶一憶——思考方法,理解例題,尋舊探新。在數學中,新舊知識間往往存在緊密的聯系。在預習時,尋找與預習的新知有聯系已學過的知識,比如:定理、公式、法則等,然后用舊知來探究新知。如果舊知有模糊或遺忘的地方,可以查閱相關的資料,問問老師和同學。這樣對不懂的知識加以補習,既可以進一步鞏固學過知識,又為學習新的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還能使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收一收——收集信息,整理筆記,記錄知識。收集信息就是收集整理與新知有關的信息。在預習的知識中,如遇到數學活動、統計之類的課題,課前預習時就必須收集與新知識有關的信息,以便上課時更好的學習新知識;
做一做——動手操作,感悟新知,歸納結論。對于公式的推導等操作性較強的知識,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親自動手去實踐,通過剪、拼、折、移、擺、畫、量、觀察、比較等活動,體驗感悟新知識。學生只有親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知其所以然。
練一練——訓練習題,總結方法,檢測預習效果。訓練習題是預習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它是檢測預習效果的重要方法。學生在預習完例題后,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方法,從課后的習題中選擇一些和書上例題同等難度的或類似的習題來練一練(如書上的做一做),這樣能驗證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確,如果正確了,可大大增強學生的預習信心,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如果出現錯誤,要找出錯在什么地方,想想為什么錯了,結合例題去改錯。如果是找不到錯誤的根源,可在聽課時重點聽講,認真領悟。
第四,教師及時評價學生預習情況,促進學生積極預習。預習的檢查是關鍵。對學生的預習過程,教師應及時地檢查、評價和反饋。檢查的方式有:檢查學生的預習本、課前調查、課內提問、小測試等。使學生明白:預習作業絕不是可做可不做的。檢查后都要對本次預習情況進行及時評價,做到“檢查與表揚相結合”,以推動下次預習。這樣不僅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還便于教師及時調整課堂活動方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雖然是一項長期而繁重的教學任務,但是只要通過學生持之以恒的預習實踐,教師科學、耐心的指導與監督,學生的預習水平就會不斷提高,良好的預習習慣就會不斷養成,從而提高數學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