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瀟劍


摘 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要創新開放模式,統籌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云南省作為“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省份,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近年來外商投資增長迅速,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闡述云南省利用外資的現狀,分析其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云南省;利用外資;現狀;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30-0150-05
改革開放至今,在全國招商引資規模日益增速、結構不斷變化的大背景下,云南省利用外資情況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成為推動全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根據以往的研究成果,巫云仙(2009)在梳理我國引進和利用外資政策發展脈絡的基礎上,總結我國利用外資歷史演進的主要特點。郭景平(2005)認為,我國吸引外資的總量已位居世界前列,要關注和解決外資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外資政策和國內產業政策的協調與統籌。那穎(2007)通過對西部民族地區利用外來直接投資(FDI)現狀分析,闡述了西北民族地區引資滯后的原因。徐玲等(2007)闡述了陜西省利用外資中服務體系不夠完善、法規體系不夠健全等問題。楊珂、李娟(2013)重點分析了云南省利用外資結構存在的問題。
綜上,以往的研究成果中研究全國層面或是區域層面的利用外資問題較多,在研究西部利用外資問題時也大多基于貧困的背景和視角,且研究年代距今有一段距離,面對新形勢、新背景下產生的新問題不具備較強的針對性,因此本文對該問題繼續深入研究,將地處沿邊開放前沿的云南省的利用外資情況作為分析對象進行研究,將云南省利用外資歷史發展、產業行業分布、投資方式、來源國別分類、各地州情況等全部納入研究范圍,研究內容更為全面,具有一定的理論及現實意義,從而為云南省擴大利用外資,探尋新的經濟增長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可參考依據。
一、云南省利用外資現狀分析
“十二五”期間,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依然穩中有升,主要優勢及支柱產業逐步發展壯大。2011—2014年全省累計批準外商投資企業項目511個,實際利用外資89.45億美元。接下來,將云南省利用外資情況按照歷史發展、產業行業、外資來源國、投資方式、地域分布五個角度分類進行分析。
(一)從歷史發展角度分析
根據投資規模、增長率和所占比重變動情況,將云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發展過程分為以下三個階段:(1)起步探索階段(1993年之前);(2)波動調整階段(1993—2007年);(3)高速增長階段(2007年至今)。
(二)從產業、行業角度分析
云南省制造業、采礦業發展迅猛,是拉動全省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第二產業長期以來是云南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服務業逐漸成為外商投資的熱點行業,云南省第三產業利用外資顯示良好的增長勢頭,而第一產業利用外資比例近幾年應該不會有明顯變化,長期維持在較低的利用水平。
(三)從外資來源國角度分析
通過以下頁表3和下頁圖2的統計,說明外資來源地域比較單一,且不穩定,尤其是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對云南省投資相對較少。
(四)從投資方式角度分析
由表4分析可知,外商對云南省投資主要以中外合資和中外合作方式為主,但外商獨資經營形式將逐步取代此前的投資形式。
(五)從地域角度分析
受省內地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及招商引資政策的傾向,各地市利用外資水平呈現出很大差異。最明顯的是,昆明市一支獨大,達到了14億美元,其他的州市沒有突破2億美元的。
二、云南省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
依據上一部分云南省利用外資現狀的分析,總結出云南省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主要包含四點:一是外資結構不均衡。從來源國分布來看,云南省外資來源地主要集中在亞洲國家(地區)及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外資來源相對較窄。從產業結構來看,外商對云南投資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第一、三產業利用外資的比重明顯偏低,這將加深經濟結構的失衡。二是外資引用技術含量不高。外資主要集中投向在技術含量不高、產品附加值低的加工裝配型工業和其他勞動密集型部門,而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娛樂業和教育業基本是空白。三是外資利用地域發展不平衡。昆明是吸引外資的主力,而其他州市利用外資成果卻遠遠滯后,且這個差距存在持續擴大趨勢,云南省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情況相對東部地區好一些。長此下去,會加劇省內地區經濟失衡,限制了全省經濟統籌協調發展,不利于社會長治久安。四是生態環境代價較大。云南省的采礦、電力、化工等重工業一直全省的主導產業,傳統高能耗產業在云南省工業發展中占了較大的比重。由于全省普遍偏重引資規模,忽視外資質量的選擇與控制,因此外資規模雖然不斷增長,但是環境犧牲也比較大。
三、提升云南省利用外資水平的對策
根據以上分析的現狀和問題,提出提升云南省利用外資水平的對策如下:一是要增強創新意識,培育包容開放的自主創新體系,加快轉型發展;二是加快優化調整經濟結構,加速產業升級,以此促進外商投資產業結構轉變升級;三是政府要多出臺推進產業健康發展的引領政策,尤其是要引導外資集群集約發展,同時加快簡化審批程序等方面的改革;四是要健全完善各方面的機制體制,創造健康、積極、高效、優越的投資環境,提高投資便利化水平;五是豐富引資平臺載體和外商投資的內涵,拓展招商引資思路,引資的同時也要引智,協調各種引資方式相互配合補充發展,促進外資來源多元化。
參考文獻:
[1] 巫云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引進和利用外資政策的歷史演進[J].中共黨史研究,2009,(7).
[2] 郭景平.對利用外資問題的幾點思考[J].宏觀經濟管理,2005,(1).
[3] 那穎.對西部民族地區利用外資問題的探討[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4] 徐玲,趙偉,袁輝.陜西省利用外資問題研究[J].理論導刊,2007,(9).
[5] 楊珂,李娟.云南省利用外資的結構及存在問題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3,(30).
[6] 尹俊超,王獻敏.中國利用外資的現狀與問題[J].中國外資,2011,(3).
[7] 王阿娜.經濟轉型時期我國利用外資幾個重要問題的辨析[J].宏觀經濟研究,2014,(6).
[責任編輯 李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