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靈波
摘要: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中堅和骨干,是使校內各種力量形成教育的紐帶, 是溝通學校、家庭、社會三種教育渠道的橋梁在某種程度上,班主任工作是一所學校工作質量的縮影。本文就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做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方法;習慣;紀律;探討
班主任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著學校的工作質量,影響著未來公民的素質水平。那么,怎樣做好班主任工作呢?我結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實際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習慣改變命運!好習慣會伴隨孩子一生。小學階段的孩子是處在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最佳時期。特別是一年級,更是學生形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因此,每接一個班級,我都是從學生剛入校開始,就把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當作自己的主要任務,而這是要占用自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
我根據《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的日常常規、課堂常規、課間活動和出操常規、衛生常規、勞動常規等諸多方面對學生進行分階段指導,逐級分化,各個突破。從學生的上課習慣、課前準備習慣、作業習慣、文具的整理習慣和使用習慣,到課堂紀律、課間操、三姿、眼保健操、衛生保持、穿校服、戴紅領巾、放學路隊等細節,都進行具體詳細的規范和指導,并根據學生的年齡段進行不斷修正、提高。
另外,我對班級衛生抓得特別嚴,一年級時,學生不會掃地,保持習慣特別差,我就手把手教學生掃地,教了一個月。每一節若發現地上有紙,我都要求學生馬上撿掉紙屑,自己的講臺周圍有紙就自己撿,撿好了干凈了才開始上課。
值得一提的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定要經過不斷地鞏固“正確的”和不斷糾正“錯誤的”長期訓練,堅持養成好習慣、及時糾正出現的問題,不放棄班中的每一個學生,才能形成良性循環。
二、打造鐵的班級紀律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紀律是學習的保證,要想有優異的學習成績,必須保證有一個好的課堂紀律。我們從事一線教育工作的教師都知道:小學生往往不容易做到管理自己,但卻時時關注同學。只要有人反映出他犯了錯誤,他第一反應不是找自己的錯誤,而是檢舉其他的同學。針對這個特點,我想出了管理學生的方法:現在,我們學校的大隊部有三項競賽,在我的班級內也有三項競賽。學校的三項競賽是班級與班級之間的競爭,那我班的三項競賽是小組與小組的競爭。內容分:紀律、文明禮儀、衛生。紀律有遲到、兩操、吃零食、打罵、上課被老師點名批評五項組成。班中的學生大部分對數學、語文、英語科的老師上課紀律比較好些,其他科目可能只憑興趣了,調皮的學生愛搗蛋。有了小組之間的三項競賽,組內成員就會互相監督了。文明禮儀也分五項:向老師問好、戴紅領巾、文明用語、闖花壇、課桌整理。衛生:亂丟紙屑、值日滿分獎、桌子周圍潔凈、書包擺放整齊、不隨地吐痰五項。我自己設計了記分冊,每天有值日班長記分,發現違紀就扣分,沒發現就滿分。一星期下來,總分最高的就是優勝組,一學期下來,優勝次數最多的就是先進小組,期末組內全體成員都會收到班主任獎勵的一份小獎品:每份金額不超過一元錢。一學期下來,我作為班主任,很多瑣事就省心了,他們自己小組成員在競爭著?,F在,每個任課老師都說到我們班上課很輕松,紀律好、發言積極、愛提問題。其實,我們班中除了扣分還設有“加分的制度”。上課被任課老師點名表揚,加1分;上課站起來回答一次問題加一分;幫助身邊的人加1分,如借給同學一只筆、一塊橡皮擦、自覺撿起地上一張紙都會在三項競賽中加分。等等。班級的常規訓練需要班級的機制去規范,我們的班級三項競賽我覺得可以值得大家借鑒。有些班主任可能會怕麻煩,天天加分減分,這么多學生,作業都來不及改。魏書生說我們要“把班級還給學生”,其實這些管理都是學生自己在操作,他們很樂意去做這些。一學期下來,班級的日常行為自然就規范了。調皮的孩子加到分,比吃到糖還甜。這樣,班級有了凝聚力,人人都有為班級爭光的榮譽感,有不良行為的學生也會顧及到集體而檢點自己,也會怕自己的不良行為給班級抹黑,招致其他同學的斥責,使自己成為離群的孤雁,都自覺地來為班級著想。
三、用心培養班干部
記得一個優秀班主任在做經驗報告的時候說:班主任在,學生能做好,是一個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學生能做好,是一個優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學生仍不能做好,則是一個失敗的班主任。這里面起關鍵作用的就是班干部。班干部是一個班級的頂梁柱,是老師的得力助手。
我選用班干部時,不是選學習最好的,而是選最負責任的同學。我對我們班的班干部,根據低、中、高年級三個階段,采用“扶——半扶——放”的方式,有效地鍛煉了他們的工作能力。低年級的班干部,我先扶著走,對大大小小的班級事務,我總是親自帶著他們完成;到了三年級,就可以半扶半放,對他們加以指點引導,在班級中努力給他們樹威信,努力提高他們的工作能力;高年級的班干部,在幾年的學習與鍛煉中,已經有相當的工作能力,只要讓他們明確各自責任,對他們提出具體要求,各司其職,班主任也就不用“事必躬親”啦。比如:出黑板報,這是班主任經常面臨的問題,在一年級時,基本都是我自己出,后來到了二年級時,我就讓班上畫畫好點的同學幫著畫畫,我寫字;到了三四年級,我把設計好的排版和資料交給學生,畫畫好的畫畫,字寫得好的寫字,我在一旁指導;到了五六年級,我干脆都放手了,學生自己排版、找資料、畫畫、寫字,分工明確,我只負責驗收了。幾年下來,即使班干部不管,孩子們也形成了習慣,做到凡事自覺。
四、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助手
作為聯小人,想干好班主任,真是不容易。我們在正常的教學以外,還有干不完的活,處理不完的班級事務。這些,僅靠班主任和幾個班干部是完不成的。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可以找學生當助手!我們雖然忙,但我有五十幾個班主任助手。其實,學生的能量是巨大的,潛力是無窮的。我班一直實行“崗位負責制”,發揮這50多個班主任助手的作用,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時時有人干。50多個同學,每個同學都有明確具體的崗位職責,班級的每一扇窗、每一扇門、每一樣物品、每一件工作都有負責人。例如:負責電燈的同學,教室內光線暗時及時開燈,教室內光線明亮時或室內無人時及時關燈;負責講臺的同學,要保證講桌的清潔、老師上課時有粉筆可寫;負責窗戶的同學,要保持窗戶潔凈,按時開、關窗……實行崗位責任制,更多的學生有了自我表現、自我鍛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機會,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發展,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集體的自豪,從而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
班主任是學校與家庭、社會聯系的直接代表,是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橋梁。班主任只有落實實際工作中的每一個細小問題,充分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把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做精,才能把自己的班級管理的井井有條。